世界上最可憐的莫過於孩子,被打的身心俱憊,大人去不自知

世界上最可憐的莫過於孩子,被打的身心俱憊,大人去不自知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抱著「不打不成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思想,孩子做事做得不對,父母不是坐下來給孩子分析原因,而往往是不問是非,張口就罵,舉手就打。

那麼,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打罵只會讓孩子更狡猾

比起打罵對孩子的傷害,更讓家長頭疼的是「越打越不聽,越不聽越打」的死循環。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感覺:做錯事被打到哇哇大哭之後下次還是會繼續犯這樣的錯。無論家長下手多重,打得有多痛,可是孩子就像不長記性一樣,痛過之後不該犯的錯還是繼續犯。

記得曾經聽同學說過他小時候有一次偷看電視被媽媽發現後暴打一頓。被打得很痛,但是,「被打只會讓我覺得下次做壞事的時候要更小心,更狡猾。」同學說之後他偷看完電視,都會用手去摸一下電視的溫度,在他媽媽回來之前想辦法讓電視機降溫。

這不禁讓我想起美國兒童教育專家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打罵給孩子留下的陰影會在成年後逐漸顯現

知乎上有個「被父母暴力對待過的中國孩子也會在成年後出現大規模的心理創傷嗎?」的帖子,下面聚集了一堆因父母打罵造成心理創傷的成年人,許多回復看得讓人想落淚。

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

1、做事拖拉,愛逃避,習慣壓抑自我,陷入消極

同學說小時候犯錯後,他就會陷入一種生無可戀的感覺,因為,又要被打了。

而在接下來這個等待被發現,被打的過程中,整個人都是絕望、緊張、焦慮,他會什麼也不做,因為他知道不管做什麼都不能改變接下來被打的結局。

這種童年習得的無力感,使得他在今後面對挫折和壓力時,行動力差,習慣性拖拉、逃避。

2、習慣壓抑,而不是傾訴

兒時沒人聽他講,成人後也不習慣說了。

心有不快時幾乎不願意,或者說也不知道怎樣和別人傾訴出來,頂多通過打遊戲這樣的方式進行發泄,但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情緒管理方式。

3、有暴力傾向

從小被暴力對待,內心長有委屈感。導致心理總是充滿負面情緒,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火爆脾氣。

有時候雖然隱忍沒有動手,但還是會從語言中爆發出來。稍有刺激,還會摔東西,砸門,顯得非常不成熟。

這樣性格,如果在成年後,沒有找到自我救贖和自愈的方法,那還會繼續把這種傷害的模式傳給下一代。

4、自卑、做事畏首畏尾

長大後面對衝突、困難時那種無力、自卑、絕望的狀態,和他們小時候被打前的情景簡直一模一樣。

從小被打,習慣性地懦弱,這無疑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就像是生活在底層的奴隸階級,處處受壓迫。

5、親子關係僵硬,與父母「相敬如賓」

從小被家長打的孩子對家長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會對家庭關係,親子間的感情造成渠溝。


推薦閱讀:

如何給寶寶選奶粉(經驗技術貼)
為什麼有些人總愛挑剔自己的愛人?
稍不留意寶寶頭就睡偏了,應該怎麼改善?
育兒篇丨丨「我的爸媽生下了我,又親手把我送給了惡魔......」
談「風水」對孩子的影響

TAG:家庭教育 | 育兒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