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徐志摩
來自專欄 慢科學廣播
轉眼就到了四月了,有意無意的,林徽因的那句最耳熟能詳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最近就經常在我耳邊回蕩。當然這句話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是寫給情人的,這句話是她為兒子寫的。不過不管怎樣啊,在這個明媚燦爛的四月,我們就應時應景地來回憶一下林徽因。當然,林徽因的故事太多,她的英國之行、她的情竇初開、她的留美之旅、她的教授生涯,還有她與梁啟超、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費正清等等人之間的故事,那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今天我們就單挑林徽因與徐志摩之間的那點往事來聊聊。
話說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年間的進士,翰林院編修。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後來在段祺瑞政府時期擔任司法總長,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長。所以林徽因的家世還是很不錯的,這是她日後擁有優秀的氣質、知識和眼界的起點。林徽因的名字是祖父起的,一開始那個YIN是音樂的音。出處是《詩經·大雅》中的「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是美德的意思。後來改成因果的因,是因為後來在三十年代,林徽音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卻與另外一個人重名,所以林徽因有股傲氣么,就把字給改了。
少年時代的林徽因在英國辦的教會學校里念書,到16歲的時候,父親林長民在仕途上幾經變動,最後成為了「國際聯盟中國協會」的成員,同時被被政府派往歐洲考察,這次考察將持續一年半的時間。林長民就在自己的幾個子女中,選擇了帶林徽因一同出國。這對於林徽因的人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她和父親一起遊歷了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比利時,最後在倫敦暫時安定下來,林徽因自此見識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不過在倫敦的時候,林長民因為經常要外出,所以一開始有很多時候,林徽因只能一個人在壁爐旁,一本接一本地讀英文書。當然這樣的日子持續不長,後來她考進了聖瑪利學院。在1920年11月的時候,我們這期的主人公終於出場了,徐志摩和張奚若一起來拜訪林長民。
徐志摩的父親是徐申如,在滬杭金融界有著相當的實力和地位。徐志摩出國前是在北京大學學法律,後來遵照父親的希望,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但後來他發現自己對文學、哲學、社會學這些更感興趣,而且很崇拜羅素。所以下定決心轉學到劍橋。結果來了發現,羅素去了中國。所以沒辦法,徐志摩只好在倫敦大學繼續攻讀經濟學博士。在這期間,徐志摩認識了林長民,覺得他相貌和談吐都很清奇,為人豪爽、倜儻又幽默,是個「書生逸士。」因此他們兩個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這一來二去,徐志摩和林徽因也漸漸熟了起來,林徽因的氣質、性格、學識,對徐志摩也漸漸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到後來,徐志摩發現自己過來不僅僅是要找林長民,更是希望見到林徽因,和她說說話。那時候他們也開始了頻繁地書信往來,同時徐志摩自己也寫日記。在很多年後,徐志摩告訴林徽因,他依然保存了在康橋時期的日記、文章,而如果把這些與跟林徽因之間的信件放在一起的話,是很有紀念意義的。當然了,所謂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當時徐志摩和妻子張幼儀已經結婚六年。而且當時張幼儀帶著兒子,就在倫敦陪著徐志摩讀書。
徐志摩是很率性的人了,當他確定了自己對林徽因的情感之後,他認為這份愛是性靈覺醒的結果,是對愛與美及自由追求的最高體現。他的大膽表達是出於道德的勇敢,是合乎人道的精神、新時代的精神的。所以他提出了要和張幼儀離婚。這件事情即使在現在的人看來,也是很有爭議的,而這種爭議無疑也永遠地會伴隨著徐志摩。而對於當時只有16歲的林徽因來講,雖然心底里是喜歡徐志摩的,但畢竟年紀還小。而且她出身名門,背負著傳統的倫理綱常,心中也有一種天然的驕傲。所以她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悖德的婚姻的、但我們的徐志摩同志卻是鐵了心,雖然沒有得到林徽因的應允,但仍然不顧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對,堅決地要求與張幼儀離婚。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是為了追求林徽因,更是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從這一點上來說,徐志摩對待感情又可以說是純粹的。
當徐志摩打算離婚的消息傳到了梁啟超那裡的時候,梁啟超還專門給他寫信,勸他打消這個念頭。信中寫道:「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說徐志摩這樣做能不能得到幸福,就像捕捉無形的風一樣希望渺茫。言辭懇切,發自肺腑。不過徐志摩還是婉拒了梁啟超的好言相勸。他在回信中寫下了那句著名的話:「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的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就這樣,在1922年2月,張幼儀在柏林生下次子德生之後,徐志摩和她在柏林經由吳經熊、金岳霖作證,正式離了婚。而林徽因則在早些時候回了國。繼續在教會學校念書。那時的徐志摩在思念、失望和希望中輾轉。他開始用寫詩的方式來排解這種感情。其中有一首的題目叫作《偶然》,最後一句寫:「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這交會時的光亮。」而林徽因在多年之後,也寫了一首詩《仍然》,裡面有一句:「我說花兒,這正是春的捉弄人,來偷取人們的痴情。」人們相信這是林徽因對於徐志摩的應答,她對於徐志摩的情感也是長久而細膩的。
回國之後,林徽因在半相親半自由戀愛的情形之下,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了婚。並準備一同去美國留學。在這期間,其實徐志摩和林徽因還有一些零星的交往。比如泰戈爾來中國的時候,兩個人還一起演了舞台劇給泰戈爾祝壽,同台的還有林長民,梁思成則負責舞台布景設計。這個場面讓人感覺很微妙。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這一去對於徐志摩來說就是長久的分別。雖然這個過程中兩個人還互相寫信,但終究感覺是隨風遠去了。而就在這一年,徐志摩又開始了另一段苦戀,他愛上了有夫之婦,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常州人——陸小曼。看來一個才子的倜儻和率性,真的是會註定他在感情上不會風平浪靜。徐志摩熱切地追求了兩年,終於在1926年如願和陸小曼結了婚。這裡有個小插曲,當時被邀請給徐志摩證婚的正是梁啟超,他老人家拄著拐杖,在台上不留情面的說:「徐志摩,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這樣的結婚證詞,又是出自這麼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口,恐怕是世間獨此一份了。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學成歸國,正式結婚,同時夫妻兩在東北大學得到了教職,就一同在那裡教書。不過好景也不長,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落到了日本人手裡。夫婦兩不得不回到了北平。在那裡,他們加入了「中國營造學社」,家也就隨之搬到了北總布衚衕的一個四合院里。由於夫婦兩,特別是林徽因生活習慣比較新派,經常邀請各界名人來家裡聚會,於是這個院子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成了很有「人氣」和「名聲」的一處「太太客廳」。當時徐志摩正在清華大學,自然也就成了太太客廳的常客。之前說到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但這時候他們婚後的生活卻讓徐志摩有些苦悶。因為陸小曼從本質上就是個物質女郎、社交皇后,在吃穿用度上非常奢侈。當時陸小曼留在上海,徐志摩則在北京的三所大學教書賺錢,甚至為了提成,在孰人間做房屋買賣的中介。在他寄往上海的信中,幾乎每一封都在談錢,談掙錢的不易。可想而知,徐志摩的內心是有些苦悶的,加上當時他還寄住在胡適家裡,心情恐怕好不了,於是只好和林徽因倒苦水,求得一些安慰。梁啟超當年在信里苦勸徐志摩的話,沒想到也是一語成讖。但是也沒有料到,徐志摩最後的死,竟然也間接地和與陸小曼的婚姻有關。
當時徐志摩因為陸小曼開銷太大,所以為了省錢,就專門托關係坐那種便宜的郵政飛機。這一次,徐志摩回上海前給林徽因和梁思成留了個字條:「定明早六時飛行,此去存亡不卜。」這句話很不詳,讓林徽因和梁思成心裡很不安,林徽因趕緊給徐志摩去電話,建議他改乘火車。不過徐志摩在電話里的語氣聽上去很輕鬆,讓他們不要擔心。然而就在徐志摩乘飛機回北京的路上,出了事情。當時徐志摩乘坐的是「濟南號」郵政班機,但路過濟南的時候遇上大霧,飛機撞上了開山,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一代名士就這樣突然隕落了。這個消息給林徽因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梁思成怕林徽因受不了這個打擊,堅決把她留在了北平,自己和一眾朋友前往北平參與後事。在濟南,梁思成獻上了自己與林徽因連夜做成的小花圈。返回北平時,他又給林徽因帶回了一片失事飛機的殘骸,林徽因把這片殘骸用白綾包起來保存,後來一直跟隨著她直到去世。
到這裡,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故事就基本告一段落了,當然後來還有一些迴響和插曲,比如徐志摩遺留的詩稿,這裡限於篇幅就不再展開了。總得說來呢,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感是文學性的,擁有獨特的美感。那些成年舊事,如今再翻出來細細品味,還是很有餘味的,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來自久遠之前的啟示和慰藉,讓我們能從瑣碎的現實生活中收穫片刻的超脫,我想這就是故事的魅力吧。
推薦閱讀:
※胡適和他的胡門弟子:一個知心的前輩和良師益友
※九霄雲客:胡蘭成在逃亡的路上
※中國近現代史不得不提的大思想家大學者胡適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