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迎還拒:谷歌靠AI回歸中國?來看看李開復怎麼說

欲迎還拒:谷歌靠AI回歸中國?來看看李開復怎麼說

來自專欄 貓叔侃互聯網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網友都會記得2010年的時候,谷歌是如何退出中國的。

中國網友在谷歌中國總部「非法獻花」

可以說,那次退出很不體面,至少配不上谷歌應有的體面。

2010年3月23日3時3分,谷歌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宣布穀歌關閉在中國大陸市場搜索服務,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

這多多少少給傲嬌的谷歌留了一絲情面:谷歌沒有離開中國市場,只是把伺服器轉移到了中國香港。

但從那一天開始,谷歌就從網友生活中徹底消失了。

1、分手的八年,谷歌在做什麼?

過去八年里,谷歌做了智能手機、做了電商、做了無人機、做了AI…

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20%,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路新聞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互聯網應用。(數據截至2017年6月)

但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谷歌的產品更像是一個無法企及的存在,我們很少聽說谷歌有哪些產品,更很少用谷歌的產品,甚至我們只知道小米手機、華為手機,卻不知道android系統是谷歌開發的操作系統。

Android 8.0

在國內,安卓更像是「低端」「卡頓」的代名詞,但使用過安卓原生系統的人都知道,谷歌官方版本的並不比IOS差多少。

Android原生系統為啥就是個悲劇:這是原因?

mobile.163.com圖標

2018年初,谷歌地圖再一次被傳「重返」中國市場,這一度被視為谷歌正式返華的預兆,但很快谷歌方面表示「There have been no changes to Google Maps in China(谷歌地圖在中國沒有任何變化)。」

2、靠AI曲線救國走得通嗎?

搜索服務回不來,地圖郵件回不來,翻譯學術回不來,安卓服務也回不來,那麼只能選擇一些人畜無害的概念回歸了,比如說人工智慧。

2017年5月,柯潔和AlphaGo的人機大戰讓人工智慧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不少人認為這是谷歌利用AlphaGo做公關的一次行為。

同年8月,谷歌AI引擎TensorFlow中國站正式啟動;

谷歌中國開發者大會

12月,谷歌在上海召開的中國開發者大會宣布在中國成立人工智慧中心。

雖然AI在圖像分類和語音識別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從目前來看,AI所取得的這些成果還無法大規模的使用在實際生產中。

說到底,AI所憑藉的演算法只是計算機用于思考的工具,而使用這項工具可以做什麼工作,則依賴於AI可以藉助的計算資源和學習環境。

BRAIN理論

2017年5月,前百度高級科學家戴文淵提出了人工智慧的BRAIN理論,即:

B——Big data(大數據)

R——Response(持續的反饋)

A——Algorithm(頂尖的演算法)

I——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即計算資源)

N——Needs(明確的需求)

如果只有Algorithm,而沒有足夠的Infrastructure,那麼就無法滿足實際生產環境中的Needs。

很顯然,憑藉谷歌目前在AI上取得的進展,還不足以回歸中國C端市場。

3、人工智慧又是一次泡沫?

對於中國互聯網如火如荼的AI技術,李開復將其比做了2000年那次令人惶恐的互聯網泡沫: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例如2000年,互聯網興起所產生的泡沫讓許多有線電視公司、科技公司,甚至微軟都栽了大跟斗,那是我們清楚的歷史事件。這次我非常關心的其實不只是人工智慧,我覺得首次代幣發行(ICO)是最大的泡沫。它的爆發可能同時會導致人工智慧行業的經濟泡沫爆發。

李開復微博

Facebook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則認為:

(人工智慧的泡沫)確實如此。李開復提到的泡沫就是指有些公司許下了過高的承諾,但是今年要不了多久他們的錢就花完了。

從web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谷歌在中國市場摔的跟頭已經足夠多,這一場欲迎還拒的回歸里,雙方心知肚明的不開口說破。

谷歌在一次次試探中國市場的反應時,似乎已經沒有人關心這家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做些什麼,畢竟,樸素的中國用戶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感興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和谷歌聯手發布的小米A1手機?
Google Now Launcher 啟動器的使用體驗如何?
對於中國地區熱愛互聯網行業的學生,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以進入 Google、Facebook 這樣的公司?
為什麼中國人上不去谷歌竟然沒有一個人憤怒?
如何評價王垠的博文《Google的眼光》?

TAG:谷歌Google | 人工智慧 | 中國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