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敏捷之旅

情緒敏捷之旅

來自專欄 在管理類書海中徜徉

1. 前言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們常常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什麼情緒就立即發作,有什麼刺激就立即反應,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沒有任何空間來決定反應,但結果並不總是有利於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之中由我們自己來決定我們的反應,那麼這些反應真正體現了我們的自由和成長。

《情緒敏捷之旅》講述的就是如何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一個空間,並作出有利於我們人生的反應。

2. 陷入情緒陷阱

我們自己的思維佔據著它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之中,它可以把地獄變為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但問題是,思維是我們人生的主人?還是自己是我們人生的主人?當思維成為了我們人生的主人,當情緒成為了我們人生的主人,此時我們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我們無法根據自己深思之後的意願來行動,我們不具有一個正常人具有的選擇,此時我們就陷入了情緒陷阱之中。

3. 試圖走出情緒陷阱

我們通常會採取兩種方法來應對人生之中的負面情緒:罐裝和沉思。

你的老闆作了一個讓你失望的變化,你最有可能如何處理:

a) 忽略自己的失望和憤怒,認為自己的失望和憤怒最終會平復,你還有許多其他工作要做。

b)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思考如何與老闆應對,在大腦之中不斷地排練,「他如果這麼說,那麼我應該這麼說;他如果那麼說,那麼我應該那麼說;………..」

c) 想一想為什麼這些變化讓你失望,與老闆約定時間進行討論,然後專註於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的選擇是a),那麼你就使用了「罐裝」這種方法;如果你的選擇是b),那麼你使用的就是「沉思」這種方法。

科學家作了一個實驗,他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寫了一篇論文,並讓其他班上一名同學對所有論文作了同樣一個評價:「這論文是我所見過的最糟糕的論文!」全班同學都非常生氣,此時科學家把同學分成三組,第一組進行15分鐘踢貼上那個評論者照片的沙袋,第二組進行15分鐘踢沙袋但告訴他們請認真鍛練自己的身體,第三組在座位上靜坐了15分鐘。在所有的同學回到教室之後,科學家給每位同學一個喇叭,要求對自己的鄰居吹喇叭,請問:哪組吹得最響?哪組吹得最輕?第一組(沉思)吹得最響,第三組吹得最輕。這個實驗說明,罐裝和沉思其實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使用這兩種方法不會提高我們的人生質量。

4. 直面自己的情緒

述情障礙是指我們無法正確並完整地描述自己的情緒,無法把我們的所想和所思與他人進行充分交流。述情障礙的結果是:因為未知,所以無法面對自己、無法接受自己。當我們真正面對自己的情緒、準確地描述出我們的情緒時,我們就能接受我們自己,從而開始改變自己。歷史證明80%的成功來自於直面自己。

我們總是希望人生燦爛、沒有痛苦,但在另一方面人生總是在想方設法地羞辱我們,痛苦是人生與這個世界早已達成的契約。

我們年輕,直到我們不年輕;

我們健康,直到我們不健康;

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直到我們不能與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

人生的美好與脆弱相伴而行。

5. 走出自己的情緒

寫作療傷法的基本方法是:

①  找到一個免受干擾的地點和時間段;

②  連續書寫至少20分鐘;

③  不必擔心拼寫和語法;

④  只為自己書寫;

⑤  書寫特別個人化的重要事情;

一家計算機公司由於業績不好,解僱了100名超過50歲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在四個月內沒能找到新的工作。這為科學家提供了絕好的實驗條件。科學家把這100名工程師分為三組,小組一:連續5天每天用30分鐘來書寫自己的解僱經歷;小組二:連續5天每天用30分鐘來書寫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小組三:保持現狀。科學家在三個月之後和七個月之後對這些工程師的情況進行回訪,驚訝地發現小組一找到工作的比例是其它二組的3倍。

通過寫作,我們在想法/情緒與自己之間創造了距離,因為這個距離的存在,我們得到新的啟發,進而作出正確的決定。情緒和想法都不是我們人生的最終決定者,我們才是我們人生的最終決定者。

6. 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觀不僅導致自己無意識的決定,而且我們自認為深思熟慮的決定實際上並沒有為我們真正服務。當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就能無視我們不要的事情,人生之中的決策真的很簡單。

當然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需要勇氣,勇氣並不是沒有恐懼,勇氣與恐懼相伴而行。波蘭女辛德勒堅持「幫助他人」的價值觀,在恐懼之中偽造證件把2500名猶太兒童走私出華沙猶太人居住區。

7. 微調人生

如果我們微小地改變思維、動機和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更加美好地生活。

酒店清潔人員每天都在拖地、換床單、洗衛生間,但當我們問他們「是否在做鍛練?」,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沒有在鍛練,沒有時間鍛練!」。科學家把一家連鎖酒店的300名清潔人員分為二組,科學家對組1沒有進行採取任何動作,科學家花了15分鐘時間告訴組2的人員:「你們每天的運動量已經超過了國家建議的運動量標準,你們應該能夠體會到這些運動的好處。」。四個星期之後,科學家對這些清潔人員回訪發現,組1人員的體重、血壓、脂肪量和工作滿意度基本持平,組2人員的體重、血壓、脂肪量和工作滿意度都大為改善。15分鐘的講解就有如此之大的能量,這就是思維的力量。

當我們具有成長思維時,我們就認為一切素質都是可能通過努力來提高的。每個人的真正潛力是未知的。我們根本無法預測在多年的激情、跋涉和學習之後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我們可以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後把自己每天所做的工作都放入圓中,其中有多大的比例是自己必須做的?有多大的比例是自己想做的?如果我們能把自己「想做的」比例擴大為100%,那麼我們的工作會非常開心,我們的成長會非常迅速,我們的業績會持續增長。

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擴大自己「想做的」比例呢?

①  對工作精雕細琢,增加自己「想做的」工作內容。

②  做一個自願者,增加自己「想做的」工作內容。

③  工作內容不變,通過自己的思維改變,把「必須做」的事情改變為「想做的」事情。

當我們把成長思維和「想做的」激勵注入習慣之中時,我們就能長期堅持,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

8. 槓桿原則

在工作之中,當能力大於工作難度時,我們就會感到無聊;當工作難度大於能力時,我們就會感到緊張;當我們行走在自己的能力邊緣,能力與工作難度相匹配時,我們就會感到心流,我們就在健康和快樂地成長。「能力大於工作難度」的區域恰好是我們的舒適區,在這個區域我們只能取得一般的工作業績;「工作難度等於能力」的區域恰好是我們的成長區,在這個區域我們就能取得最高的工作業績;「工作難度大於能力」的區域恰好是我們的恐懼區,在這個區域我們的工作業績只會下降。

大多數人都習慣於長期處於自己的舒適區,但其實奇蹟只能發生於舒適區之外,當然與奇蹟相伴的是不舒服和不確定。逃避是偉大的敵人,逃避不舒服是優秀的敵人,也是成長的敵人。當我們選擇逃避不舒服時,我們就選擇了平庸。

在這個世界上,當發現自己被愚弄時,誰從來不會感到不舒服?在面對挑戰時,誰從來不會感到脆弱、緊張、壓抑?誰從來不會激怒家人和同事?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那麼他必定是死人。難道我們把死人作為我們自己的楷模?

9. 工作的意義

我們每天都在工作,也許我們的工作只是為了生存。如果上帝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能夠繼續拿到我們當前的收入,但我們不能從事任何帶來收入的活動」,那麼你會接受這個機會嗎?你會活得更加快樂嗎?你會把自己多出來的大把時間用於你一直因為工作而沒有時間來做的事情嗎,比如散步、爬山、旅遊、讀書和畫畫?

1930年奧地利的一個小鎮,僱傭了3/4人口的棉紡廠倒閉。這批工人的運氣真的很好,因為在二個月前奧地利開始實施失業保險:所有失業的工人都可以得到80%的薪水,但如果從事任何能帶來收入的活動,這個失業保險就立即中止。這些工人在棉紡廠上班時總是說自己沒有時間散步、爬山和讀書,現在既有收入又有時間,按理說他們應該散更多的步、爬更多的山和讀更多的書。科學家對這個小鎮的情況進行連續三年的跟蹤,發現的結果是散步的人在減少、爬山的人在減少、看書的人在減少,唯一增加的活動是打瞌睡

我們的工作並不只是我們的生存手段,我們的工作還為我們提供了身份感和使命感,為我們提供了組織其他活動和興趣的框架。

10. 小結

在刺激和反應之是存在著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之中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反應,而我們的成長的自由就在我們的反應之中。

推薦閱讀:

《組織能力的楊三角》讀後感
另類職場——未來的公司長這樣
【職場精華】如何有效管理你的老闆?
如何應對領導不願意給你授權,但又讓你承擔責任的安排?
作為部門管理者,在部門內郵件通報批評員工之前是否應該跟該員工做個私下溝通?溝通前應做哪些準備?如何溝通?

TAG:管理 | 讀書筆記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