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幾重神通

幾重神通

來自專欄 1流明

去年只是跟著大傢伙兒寫字,做他們的延長線和回聲。舊時舊事纏身,雖無心插柳,倒也看到了幾道新氣象。

三月某日寫了幾行《元懷墓誌》,頓時有煥然一新之感,澄明圓潤,難與外人道,這種感覺可以持久,還能夠反覆回味,無上清涼。及至夏至前後,前後寫了龍門四品之中的《魏靈藏》《孫秋生》,儘管多半會建議初學者以二十品上手開筆,但其實這套法帖自己寫得並不多,偶爾寫局部一兩遍,並無細究。七月興起寫《陸遊自書詩卷》,一時間有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之感,唐以後佳跡寥寥,陸遊這卷墨寶,數年前在浙江省博展出時見過一次,回來買過一帖便束之高閣,這次恰好講到陸遊,對著電腦看圖片已覺不同,再寫幾遍更對書法作為藝術所具有的特徵增添新的體會。七月里拉雜零散寫片段,七月尾,記得是一個濕熱的中午,寫了一小片《李璧墓誌》,遇到了落筆確定感,後來半年裡,不斷鞏固這樣的體會和感覺。九月一晚突發奇想受到召喚覺得可以寫《自敘帖》了,寫完意猶未盡,補了幾行黃慎。十月至寧波尋山中古寺,隨身帶筆墨隨手寫了幾頁《通天帖》,出門前不自量力寫了洛神賦十三行,自覺滿意。游山寺歸來,秋涼平善,興緻高漲,至月底有了幾行最實在的小草千字文,雖然只是局部。趁勝追擊,挑戰《孔子廟堂碑》,不出色,但已較七月中所寫有較大的穩定感增強。十一月複寫跟著大傢伙兒巡遊二十品所見之比丘道匠造像題記,末了以《書譜》後半部分個別字收尾。

間雜著寫了幾回王寵,舊時代對王字最後的迴響。

元懷墓誌,三月

魏靈藏與孫秋生,夏至前後

陸遊自書詩卷,七月

李璧墓誌,七月尾

自敘帖,重疊黃慎桃花源記,九月中

小字難寫也寫得少,十三行一次也寫不完,九月底

秋遊途中,亂寫《通天帖》局部自娛,十月初

華夏東西

孔子廟堂碑,七月與十月末尾

比丘道匠造像題記

作為分割線的王履吉

2018

今年只餘三分之二,一月里的計劃再減去二分之一:

草書,《十七帖》拆開來寫,寫熟寫透,再與《書譜》、懷素諸帖、近代于右任書跡相互串聯,同時回望《萬歲通天帖》,草書的線索清晰,可效仿範本總數也少,須集中精神掌握基本法則。整理王羲之書跡分布;

楷書以《孔子廟堂碑》為主,橫看成嶺,以點劃為入口,對初唐諸家風格技法做出比較,梳理風格史中這一支。北朝諸志中屬意《李璧墓誌》,北碑變化萬千,大有天地,春節後在洛陽博物館與春分在西安碑林分別所見北魏至唐碑誌若干,更添此感。小字有鐘王小楷三四種可以反覆揣摩。大字可以效法者不多,《石門銘》《瘞鶴銘》兩相呼應。

欲戰李邕,北海如象,李北海用大王筆法,而在結體與氣勢上有超越,氣度非凡,也很難再現。今日學書者提及李北海者甚少,渾厚氣象凋萎;

有餘力再以石鼓文等早期形態彌縫。

十七帖消夏

以上海的天氣,一年裡有一兩個月能騰出手來屏息凝神看書寫字已經很了不得了。三月開始,跨過炎夏,十一月告終,以上羅列之外,還有零星所寫散帖十餘卷,總起來大半年時間有二十餘卷碑帖寓目過手。臨摹為主,時有所得,亦作消暑之用。

與紙筆糾纏了一段時日,剛開始的蹤影有些模糊了,整理相冊才知從開始寫字到現在也只有一年半而已,十八個月里陸續與大約二十位新手交會,遨遊藝海,跟著大家寫,邊寫邊學,窺探法則,學習如何傳授法則。無意中驗證了「費曼技巧」,也梳理出幾點心得如下:

寫字即賦形

人人皆會寫字,多數人也自知難稱書法。儘管要說出名家法帖好在哪裡並非易事,但將未經訓練的筆跡和法帖名跡置於一處,兩相對照,區別與差異,則一目了然。玄妙之處首先在於,人們往往亦為所謂神品,必然有特異之處,而書法中的高妙之作,以初唐各家為例,與日常字體並無太大區別,因而很難激發好奇。其次人們也會因為這種日常性,便誤以為這樣「普通」的字並不難寫,此時仍需將兩者並置一處,才有可能發覺奧妙所在,僅憑直覺、未經訓練的筆畫很難平順有力,對結構布局也沒有安排。 寫字即為漢字賦予形態。

相傳曹魏時期鍾繇曾有「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與「每見萬物,皆書像之」兩句對書法要義的理解,外賦字形,傾注書寫者心思理解於其內,賦予形狀,也賦予情態。

一般所說學習書法即為學習賦形的能力,主要通過「臨摹」來完成學習的主要部分,臨摹有多種形式,目的則可概括為兩途,一為獲得體驗,形成記憶,建立參照依據,通過臨摹切實提高用筆的技術,進入欣賞。其二臨摹自身實為「再現的藝術」本身,這裡可以音樂演奏作為參照,一般說來音樂演奏家可以獨立存在,由此可得也應有臨摹書法家,其實歷史上也有以臨摹為主的人物,比如唐代馮承素。模仿與再現也可以較為方便獲得「心流flow」體驗。 臨摹階段之後,便是體現轉化神通之際,將臨摹中所學所思拋在腦後,寫出自己的面貌,才是學習賦形的實踐階段。

學習伴隨探索,亦鬚髮生改變。初時我們被個別綺麗現象吸引,樂而忘返,然而現象千萬,不能窮舉,需要藉助規律統領現象,摸索規律本身也自有樂趣在其中。

書法作為藝術的若干特徵

寫字實為一種運動,可以比擬音樂與武術舞蹈類行動藝術兩條線索開展體會,與武術舞蹈類似,寫字就是寫位置,經過軌跡的集合即為賦成的形態。書法臨摹與音樂演奏的相似性已在上文述及,而以內在規律看,音樂要素之一的節奏變化亦為書法作為藝術所具有的主要特徵之一,真草行書各體之間更主要的區別在於節奏變化,節奏的變化帶來形態的變化。

書跡作為視覺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符合經營位置等等視覺規律,特殊之處僅在於每一字的形式皆源自於漢字形成的法則。

書法藝術具有明確的自覺意識和高度理性,可以對照西方當代抽象藝術觀看思考。

曲不離口

開始獲得興味與掌握技法之後,學習者需要自己列出目標,形成方向感,由此築城,亦即第三重神通。「曲不離口」既指練習的頻率,也表示在注意力中須備有相應的位置。

[或重若]崩雲,書譜

一支強心針,何炎泉:碑入帖超古邁今—略論于右任書法之成就與境界。于右任真乃大家也。

八表同昏,長停短停。

聽|陳百強_今宵多珍重

04.20 與木頭 @沒用的木頭、立羽 @風雅頌 兩位對話:

11:10 木頭:黃慎到底是何方神聖

12:08 我:黃慎是揚州一怪,我以前發過幾次,你沒注意,上博也有繪畫作品,書畫兼擅,而且很獨特

12:04 我:立羽字寫得挺好的,有前途

12:45 立羽: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爸讓我貼紙臨過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後來自己瞎琢磨。我感覺,自己寫字挺自由的,沉浸起來的時候覺得每一筆畫都有情緒(心意)在裡面,而且漢字形式上也會有類舞蹈形體的展開過程,會喚起關於詞與物的想像力。不過我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理一個字還好,要是寫一整篇就寫不好看,主要是不太能處理漢字之外的整體空間。

12:53 我:那你的感受力很豐富,這些都需要適當練習。不過硬筆我不建議,龐中華的字還可以,但這個道理和次序不太對,硬筆就像直接去寫字的骨骼結構,所以練硬筆的人會照貓畫虎多了很多沒理由的轉折,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範本,也並沒有好好想過這個道理,從毛筆字帖練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13:03 立羽:「硬筆重骨骼」你說的這個很有道理啊!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時候自己寫的時候,不太有那種血肉感,這個跟毛筆也有關係吧。至於「沒理由的轉折」,這個讓我想到了書寫過程中心理的連續因果性,對對,有時候我寫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感覺,能不能斜出別的可能,因為重骨骼太單調了…以前有段時間,自己買了毛筆但沒練幾次就放棄了,因為完全沒有那種感覺,也很挫敗。

你文章里說到的,可以對照西方當代的抽象藝術。我想起自己讀過的一本書《書法是萬人的藝術》,講的是日本現代書法家井上有一。當時他的書法比較受國外重視,也是因了當時抽象主義藝術的世界潮流。

另外,我發現你是不是越來越重視「注意力」的問題了?

13:11 我:對,我要寫一篇注意力。

推薦閱讀: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八)元明時期六大高手
段金祥《水墨丹青名家名作》優秀作品欣賞
《天生不對》首映周渝民秀書法 薛凱琪囧事連連?
學書法,先學硬筆書法好還是先學毛筆書法好?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