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起銷量破百萬,更期待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現三大景象

比起銷量破百萬,更期待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現三大景象

來自專欄 車業雜談

與中國汽車產業總體微增長相比,2017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堪稱一枝獨秀。展望2018年,業內普遍預測,2018年將成為「雙積分」政策正式實施後、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的破百之年。車業雜談認為,新能源汽車規模快速壯大固然可喜,但要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更期待新的一年出現三大景象。

期望一:產業協同下,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提升技術水平。

在國家支持自主品牌做強做大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背景下,不可否認,當前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已經取得了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有數據顯示,目前,自主品牌佔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隨著中國引領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以豐田、大眾、通用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早已虎視眈眈,特斯拉入華的腳步也愈加逼近。

對於眾多中國品牌而言,要想避免類似傳統領域為跨國企業掌控的產業覆轍,核心出路只有一個:在國家的戰略性扶持下,加快自身的技術能力建設,儘快將自身的規模優勢轉化為更高壁壘的產品和技術優勢。

在充分整合政策利好的同時,中國品牌應加快電動化的核心技術集成積累,同時加快與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的創新步伐。同時,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更應強調產業的協同,正如2018年一開始,國家科技部官網便發布《科技部關於支持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函》,同意北京市政府在京設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提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產業協同機構的設立,無疑將對中國品牌加大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幫助因盈利不足而投入有限的中國品牌,攻克基礎技術瓶頸。

期望二:中國零部件企業技術為代表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就當前而言,和中國品牌在整車領域的規模優勢相似,中國零部件企業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也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但正如跨國整車企業覬覦龐大的中國市場,加快布局新能源車型一樣,外資合資零部件企業也開始搶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電機電控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跡象。部分零部件企業和車企人士表示,聯合電子、大陸、法雷奧向新能源整車企業報出了非常激進的價格;但也有部分人士稱,價差不大。無論如何,合資外資電機電控企業已經開始爭奪中國近百萬台的新能源汽車供應合同。

客觀而言,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中國新能源零部件企業的整體水平,產品的性能、可靠性、耐久性、一致性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如在電池領域,CATL為代表的國內企業與松下、三星、LG相比,技術差距在不斷縮小。但對於中國零部件企業,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核心還是要和中國品牌整車企業強化協同,優勢互補,形成整個新能源汽車有競爭力的系統。在電池一致性水平、電機的集成化和高密度、製造工藝水平、軟體開發能力等領域,中國零部件企業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期望三:基礎設施數量+商業模式創新,新能源的充電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提升。

就當前而言,充電基礎設施能否提供方便、快捷的充換電服務,是影響用戶購買電動汽車意願的核心要素。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5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0.7%。按照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有望突破200萬輛,在限購限行和經濟承受能力更高的大中城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和喜好度在不斷攀升。

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基礎不牢固、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車樁比不平衡、利用率不高、盈利能力較低,互聯互通不足、安全運維不足、充換電網路建設不足等。

對於2018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方面需要持續性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快商業模式的探索,推動整個產業向著可控、智能、環保的網路化方向邁進,尋求政府、電力行業、車場、運營商等多方的支持和參與,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開放共享,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汽車消費環境。

究其本質而言,新能源汽車同樣是規模效應顯著的產業。但如果站在爭奪新一輪產業主導權的角度,在2018年,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除了規模,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推薦閱讀:

現在的新車越來越便宜,是車企偷工減料了嗎?
反套路教學,看完你就不用再怕4S店的套路
擬在中國布局共享汽車,但形勢真如寶馬想像的那麼好?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的心路歷程之自動駕駛篇
季節、政策因素刺激,8月份轎車市場反彈,但增長乏力

TAG: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