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聊聊《道德經》——第六回 穀神不死

咱也聊聊《道德經》——第六回 穀神不死

來自專欄 咱也聊聊《道德經》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為了進一步闡釋「道沖不盈」的妙用,以及讓大家能夠更容易理解「湛兮似或存」的世間萬道。老子由上一章提出「橐籥」的基礎之上,又以「穀神」為例,進而詳細的闡述了『道』體的浩瀚之妙。

第一段淺析:先說「穀神」,『谷』,即山谷的意思。而山谷又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如袋狀一般,四面環山,似有進無出。因此每每有聲響發出,總會有聽不盡的回聲在環繞,使人頓生迷茫之感,以為有神靈駐紮於此。另一種則如蛇形一般,兩山夾持。每逢一側有聲響發出,便會輕易順暢的傳到另一側。所以當有人在裡邊呼喊的時候,好像總會有如神助似的,能達到『千里傳音』的功效。

而這兩種現象現在看來,不過都是涉及聲音傳播的物理現象罷了。但在古時,人們無法解釋這些現象的時候,往往都會用神鬼論來作為佐證。但在老子的說法里,『神』這個字還有另一層解釋,即變幻莫測的『道』體。因為,山谷不過是隨著天地演變,順應自然而打造成的,但終將也會順應自然而崩塌泯滅。

而『穀神』作為一種『道』體,是永遠不會消亡的。只要有山谷,就會有它的功用出現,倘若沒有山谷,也無法否定它的存在。另外,雖然山谷間有『傳聲』、『回聲』、『氣流』等現象出現,但永遠都處於一種中空無物的狀態之中。看似虛無,卻蘊含妙用,這與老子在前一章所舉證的「橐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穀神』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看做為、或者稱作為「玄牝(pìn)」並加以探尋。既然所有的『道』體都來源於自然,那麼自然可以由它再追溯回去。所以,『穀神』也好,「橐籥」也罷,我們都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本源去探尋。

聊到這裡,估計大家已經對『玄牝』多少有一點了解了。『玄』,可以理解為深奧的含義,也可通作『元』字,意為元始、初始、根元的意思。『牝』,在上古的文字中,是母性、雌性生殖機能的文雅代表詞。與之相對的,便是代表男性、雄性的『牡』字了。世間一切生物,雖然都是由『牝』『牡』兩者所結合而造成延續的生命,但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雌性的生殖器官,也就是『牝』所生出的。由此看來,『玄牝』即萬事萬物的母體本源。

那麼現在就可以把第一段連起來去理解了:『穀神』的『道』體是永遠都是變幻莫測,不死不滅的。卻又是玄妙無比,虛虛實實,難以探尋的。假如我們體會了『穀神』虛靈不昧的至高境界,便自然可把它看作、或者稱作為衍生萬物萬道的本源母體(牝)去加以探尋。而世間真正的本源,也就是產生了『道』的玄妙之源。同樣也可以把它看作為、或者稱作為產生『天地』的元始根源去體悟探究。


例如:可能『穀神』這個例證對於大家來講,多少有些虛無縹緲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它「中空無物,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這種狀態難以把握。其實了解並探尋萬法萬道,向來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慢慢感同體悟即可,切不可太過心急。

鄙人在該系列的第一回中,曾以研究雞蛋為例來區別『常有』和『常無』的功效。既然雞蛋也是順應自然而生,那麼其實也與山谷一樣,可以當做一定意義上的本源母體去探究。

也許有人問了?雞蛋裡面可不是空的,裡面有蛋黃還有蛋清。那麼我也要問了,蛋裡邊鈍一端的氣室算不算空?拋開這個不談,假如不孵化它,或者不使用、不食用它,蛋清和蛋黃是否還會有『空』或『不空』的意義?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它和石子又有什麼區別?因此來講,『空』與『不空』,就和『有無』、『動靜』一樣,永遠要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它們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一如山谷間的『空』,不也有空氣,水土,樹木在其中嗎?

言歸正傳,一顆雞蛋的形成,最根本的效用就是用它來孕育下一代,直至破殼而出。而這種卵生孕育的自然之道,便是以一種『不死』的狀態在持續的,我們不妨也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叫做『蛋神』,並以它為母體本源去研究生物的進化與繁衍。

因此,我們會發現它孵化出新生命的妙用。經過不斷的研究和類比,可以擴大範疇發現大多數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及哺乳類中的單孔目都為卵生動物。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由此區分出卵生生物,胎生生物,甚至於卵胎生生物的不同之處。進而繼續探尋得以發現,不管是什麼生,都必須先經過一個受精的階段,才會有之後的這些繁育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最一開始研究的『蛋神』的本源是受精後,由母雞的生殖器官(『牝』)所生出來的。那麼所有卵生生物的母體源頭是什麼,什麼物種才是第一個進化為卵生的生物?並以此為依託,進而探尋所有生物的母體源頭又是什麼?所謂「玄牝之門」,便是由此而來。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客觀上,億萬萬生物乃至於天地的本源、根源去研究和探索。


第二段淺析:諸如『穀神』此類的道體,向來都是變幻莫測,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的存在於宇宙天地自然之間。世間萬物由此而生,生生不息;也由此而亡,終歸虛無。莫不如是,也莫不過如此。道存卻難覓蹤跡,道用則無窮無盡,從虛無中生髮妙有,又好似綿綿不絕的存在,並無一個實質的東西去框定於它。因此,只能虛懷若谷的去探究它的奧妙,身臨其境的去感同它的存在,無欲無求的體同它的本真,不迎不拒的去順應它的規律,才能術有所精,道有所長。

在不斷探求體悟『道』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將『道』不斷地應用於萬事萬物,這樣才能更加感同身受的順應自然之道。在這裡,「用之不勤」是暗含兩層意思的。一是『道』的功用是無窮無盡的,皆是順應自然而為——「無為無不為」;二是在用『道』的同時,也要不斷參合天地自然間的本真反思自己,並以此來對照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所罔顧。這也正應了老子在第四章所提出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只有以謙沖的態度對待萬事萬物萬法萬道,才可以「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將『道』的妙用反饋於宇宙天地萬物。


例如:既然鄙人剛剛不才,提出了『蛋神』這麼個道體,那麼我們就索性順著它繼續往下聊一聊,各位看官權當是看個笑話。

古時人們得知了『蛋神』最初始的妙用,除了讓它來孕育新生命,更多的是吃它的雞蛋以補充營養。然而類似於『殺雞取卵』的例證還是非常多的,好在我們的祖先還是比較謙沖的,並沒有順著這個由頭『殺盡天下雞,吃盡天下蛋』。一如靠打魚為生的漁夫們,也會有休漁期,打到小魚就放歸等保護自然之道的措施。因為他們明白,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須去維護他們的自然生存、生育之道。即使取而用之,也是比較有節制的取,並不是毫無顧忌的取。

然而反觀現代,大量物種的瀕臨滅絕,原因終歸來說就是:人類的行為與萬物之道相背離造成的。喜好象牙製品,進而大肆捕殺大象;喜好犀牛角,繼而大肆虐殺犀牛;喜好魚翅美味,進而大肆捕殺鯊魚;喜好各種野味、以及各種動物皮毛,進而由著性子捕殺各種野物;喜好自己的地盤大,進而毫無節制的侵佔動、植物的居所;倘若真的有那麼一天,被人類捕殺的物種統統滅絕,請問人又如何可以孤立的生存下去?因此在宏觀的層面上來講,其他物種滅絕的越多、越快,在某種程度上,同樣也代表著人類在一點點的加速滅絕。


所以,在此我也想奉勸各位看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管是動物還是其他生物;不管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還是養育天地萬物的宇宙自然。都值得我們順應自然的去尊重,去認可,去保護,進而去和諧共處。

宇宙天地自然,雖有天理,雖有大『道』。但我們在不斷更新自己主客觀認知的同時,請不要忽視我們靈魂最深處,本歸於自然的淳樸力量。它同樣也是『道』,同樣也很偉大,只不過現世的浮躁風氣,多多少少遮蓋住了它本有的璀璨光芒。而在尋『道』的過程中,同時也是我們不斷打磨內心、追求本心——『煉心』的一種修行。如此一來,「與天地同呼吸,與萬物共生養」的至高境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以上所有論點皆是鄙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異議實屬尋常,還望各位看官海涵……


推薦閱讀:

徐梵澄——「一位被低估的學術大家」
利弊反轉一瞬間
108個關鍵詞8——夜晚
[Crash Course ]哲學筆記(37/46集)
孤獨,我在哪裡,……,先天,……

TAG:國學 | 哲學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