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生意不好、下降,你用哪種方案自救?
來自專欄 小時餐飲時報
原創|餐飲時報 小時
我接到最多的詢問,就是「最近生意不好,怎麼辦」、「下降很厲害,該咋辦」。
一說到生意不好,大家採取自救的方式往往有這三種:
一、找一套大力度的營銷方案。認為自己營銷不好、力度不夠,所以顧客沒來、生意下降,特別想找一套營銷方案來挽救。
二、換項目或者加項目。覺得自己項目不好、懷疑當初的選擇,要麼換項目、要麼加項目,比如把火鍋改成炒菜,或者加上炒菜。
三、創新,想讓自己別具一格。
給大家截圖一下和同行的交流。發出來的意思,是想讓大家能夠更設身處地的體會。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餐飲同行吃飯。他從事餐飲20多年。
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
我問他:如果遇到生意下滑,你會從哪裡著手?
他說:
我覺得,產品因素佔80%,10%是服務,10%是環境和營銷。
生意下滑,一定是顧客吃著不舒服了,要麼產品口味質量出了問題,要麼覺得不值了,或者整體體驗差。
經營不穩定、下滑情況,我要求我們內部自檢,首先就是從產品找問題,一道菜一道菜的檢驗,找問題、升級、優化。
再就是從內部找問題,包括內部管理、內部服務、顧客體驗,生意不好,一定是內部出了問題。
如果競爭對手搶走你的顧客,一定是你沒做好、沒跟上市場變化。
我們有句話就是:苦練內功應對變化。
你看,我們所有店開業都是「慢熱」,從來都不追求開業爆紅,這樣留下來的顧客最穩定、最忠誠。
我最不喜歡團購,從來不做這樣的營銷。
我的店投資回收期都在1年以內,你問經營靠什麼?我覺得就是產品。
但是產品不是一成不變的,老菜可以新做,可以新形式新面孔呈現。
生意不好,是營銷的問題嗎?
我個人認為:
營銷,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生意好,一定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和你的價格相匹配,沒有低於顧客的期待值,是產品的勝利。
當你生意好的時候,營銷才顯現它的作用:幫你開源、引流,
而能否留下顧客,依然不是營銷起作用,而是靠你提供的產品(包含菜品、服務、環境)。
生意下降時,
如果找不到內在的問題,營銷做得越好、力度越大、引流越多,
對經營的傷害越大。
大家都知道,前幾年很多餐飲人都在追求開業爆紅,
甚至以開業當天有警察維持秩序為榮。
但是,再觀察咱們身邊成熟、穩健的餐飲品牌,他們的做法恰恰相反:
海底撈、西貝、喜家德開業,都是從三分之一到一半、再到三分之二、部分部分地開,
等產品穩定、團隊磨合成熟後才會全開,而且特別控制顧客進場的節奏,
他最懂得留下顧客靠什麼。
我和這些企業接觸越多,越明白,
這些大企業、大品牌,老闆看似天天講品牌,
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產品主義者。
一位貴陽的餐飲同行給我發微信:
她在當地經營10年,家常菜,生意一直很穩定,顧客多是回頭客。最近旁邊開了一家民俗菜館,試營業就對她造成巨大影響,擔心正式開業後後果會更嚴重。
她問我:應該怎麼做營銷?
我說:不是營銷的問題,是顧客想要新的體驗。
我和她分析說,
10多年顧客一直支持你,是認同你的,但是當面臨新的用餐形式、新的就餐體驗時,顧客內心想要新體驗這一需求就被激發出來,所以選擇了別人。
這就是品牌老化。
我覺得,你要做的,不是推倒重來換項目,也不是做一場轟轟烈烈的打折營銷拚命把客戶拉回來,
而是如何升級迭代自己。
比如產品——
不能一成不變,不論你賣了多少年的產品,都不能一個樣子賣到底,一定要不斷的升級迭代,包括口味升級、視覺呈現、體驗感。
在產品升級上,我不主張換產品、增加產品,但我支持優化產品、迭代產品
比如售賣形式——
舉個例子,有一個和你一樣賣了七八年肉夾饃的單品類小吃店,生意一直不錯。直到對面又開了一家新肉夾饃店才打破了他安穩的日子。
新開的店,特點就是肉夾饃明檔化,
顧客可以看到咕嘟咕嘟燉肉的場景,
可以看到廚師現場揉面烙饃的過程,
可以看到自己買的饃里裝進去了多少肉,
而且還在最顯眼的地方告訴顧客:他家用的什麼品牌麵粉、什麼品牌放心肉、什麼油……
而前一家,依然從後廚里做好、端出來。
有了對比,顧客的新需求也被發掘、發現了。
比如用餐環境——
有沒有注重更乾淨、更舒適?
西貝裝修店面每一個版本都被同行稱道和模仿,
但是,他們依然一個版本一個版本的不斷升級,
其實,就是主動給顧客創造新體驗。
所以,
我從來都不認為你的項目有問題,也不認為你的營銷不夠,
而是你給顧客創造的體驗感不夠了,沒有跟上、甚至引領顧客的需求。
並且,這種升級迭代,
一定要從內部主動開始,革新自己、革命自己,
如果等著競爭對手升級自己,就晚了。
生意不好,就換項目,或者加項目,
我認為不可取。
除非你在一個縣級城市開了個日本料理,
或者在四川一個城市開了個泰國菜,
——在一個人流量太有限的小地方做一個太小眾的項目,這樣的,可以換。
但是,如果你選擇的本身就是一個大眾品類,我不贊成生意不好就換項目。
第一個原因,
任何項目都有市場空間,生意不好,一定是你沒做好,或者沒有你的競爭對手做得好。
比如你做麵館生意不好,就想換成餃子館或者麻辣燙,
我覺得,你即使換了,做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為麵館本身沒問題,是你的管理和經營能力有問題,你要提升的是後者。
第二個原因,
換項目,需要重新啟動你和你的團隊,
又一個從零開始,
成本和代價會更高。
另外,
加項目更不可取。
比如上面那位做蒸汽海鮮的,加了炒菜,又要加潮汕牛肉火鍋,
在顧客心目中,
你什麼都做,但什麼都做不到位,
反而會覺得你做什麼都不專業。
關於創新,上面那位做烤肉的同行,
想把按盤賣的烤肉「創新」為按「兩或者克」賣,
這種創新,沒有給顧客增加價值、沒有增加更好的體驗感,
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售賣和管理的難度,
創新方面跑偏了。
創新,
一看能否增加顧客體驗價值,
二看能否增加產品附加值。
比如同樣是這份烤肉,
你設置一個現切檔口,讓廚師當著顧客面切並打出「現切肉」的招牌,強調你的新鮮,就是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你找到了更好的烤肉食材來源,餐桌以文字形式進行介紹,上菜時用更好的盛器上桌,這就是增加了顧客的體驗價值。
創新,如果方向不對,做再多努力都是徒勞。
最後——
生意好,道理都相通,
但生意不好,各有各的原因。
在創業、經營、發展的路上,都是挫折林立,每天面對不同的問題,
今天的文章,很多是我採訪了多年餐飲同行的經驗+教訓,
再加上我自己的認知和了解,
未必全對,
但心裡很想讓大家走得更順利一點。
寫出來,更期待大家的經驗和心得,
在《餐飲時報》這個平台互相交流,讓大家少走彎路。
所以,
等你留言,
想聽聽你的理解~
推薦閱讀:
※審美疲倦的快時代,餐飲行業如何討巧消費者!
※員工食堂營養師提示---如何喝咖啡才對身體好
※2018年服務行業有哪些會議值得關注?
※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如何通過一個漢堡的定價讓利潤最大化?
※一天面試500人:2018年混得好的餐飲人有這十大特質
TAG: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