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嘉明:那個一開始就見證她出生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來自專欄 絲路花雨
舞劇的核心是人物,而人物的舞蹈要有其性格特點及其發展邏輯,所以,靈活運用民間文化及歷史素材就顯得尤為重要。《絲路花雨》自1979年誕生之日起,不僅成就了一個新舞種——「敦煌舞」,而且在全國掀起「敦煌熱」,在世界颳起「中國風」。 當初,主創團隊們七進敦煌,並且大膽嘗試,把絲綢之路和敦煌的歷史發掘出來融合到舞劇中,將靜止的敦煌壁畫編織成優雅靈動的舞姿。這不僅僅是做簡單的「搬用」,而是將精華「化用」為《絲路花雨》的素材,這是非常可貴的。
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而周嘉明老師,見證了《絲路花雨》的整個成長曆程。
周嘉明
周嘉明,1953年出生,於1970年考入甘肅省歌舞團(現甘肅省歌舞劇院),16年舞蹈演員生涯。1986年,就職於甘肅省文化廳;1994年,主題公園藝術總監;2008年,返回甘肅省歌舞劇院做演出宣傳及營銷,退休後在江門演藝中心任藝術總監長達4年;2017年至今,擔任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藝術指導。
舞蹈給靈魂棲息的枝椏
年少時憑藉對舞蹈的熱愛以及努力考入甘肅省歌舞劇院的周嘉明老師說道:「我就是這樣熱愛舞蹈,對我來說生命就是舞台,生活,就像在跳舞。」
對於舞蹈,儘管1986年起,周老師便不再是名舞蹈演員,但是依舊相當關注舞蹈。「有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一段精彩的舞蹈,自己都會激動好一會。」
生活中你會很容易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象及歷史遺迹,但它們的內涵、人物心理活動、背後故事等卻不易察覺。然而,舞台就是生活的藝術,優秀的舞者會通過音樂、燈光、舞台,用肢體語言表現出自發的、由情感帶來的形象去詮釋給觀眾,使看不到「東西」,通過舞蹈藝術讓人看到並體會到。
周嘉明向學生團講述敦煌舞
「舞蹈是可以很好地表現我們生活中很多美好事物的。」每一個選擇,都讓周嘉明老師變成了一個更成熟的個體,談到16年的舞蹈演員生涯,和在主題公園策劃實施主題公園的主題演出,這個過程是很踏實的成長,去吸收精華,去認真完成演出。周老師感慨到:「跳舞難的是跳出彩,藝術是沒有絕對的界定,能夠將所學的東西做到最好,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產生自己的理解是很有意義的,甘肅省歌舞劇院和主題公園的經歷給了我一個完整的成長的過程。」
舞台,陪伴了周老師這麼多年,是什麼樣的情感和信念支撐他現在還在堅持?「熱愛以及堅守!對於跳了16年舞蹈、從事舞台藝術行業20多年的我來說,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定位,除了紮實的舞蹈功底之外,用感悟和智慧去舞蹈, 『有血有肉』才能跳出舞蹈背後更深刻的故事,用經歷、魅力去感動觀眾!」
源在敦煌,舞在世界
「《絲路花雨》是前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吳堅起的名字,尤其『花雨』兩個字,是有很多佛教的概念在裡面。當時的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舜瑤,在1977年的6月接待了中國舞蹈研究院的一些專家,並推薦他們去敦煌看莫高窟,這些專家在敦煌採風大概有20天時間,之後再跟陳舜瑤彙報這個事情的時候,陳舜瑤便對「敦煌」這個題材很感興趣,認為是很有傳承意義的題材。之後,《絲路花雨》創作組就成立了。」在談到這部震驚世界的舞劇時候,周嘉明老師露出了孩子般快樂笑容。
1977年,全國上下都在用樣板戲歌唱祖國的新生時,在陳舜瑤的授意下,一部有甘肅特色的舞劇即將向全國人民獻禮,然而,如何把最有敦煌文化的藝術搬上舞台是最令人犯難的。 「當時,編導們深入敦煌,懷著對藝術的渴求和對敦煌文化的敬仰,長期研究莫高窟遺存下來的彩塑和壁畫,仔細學習、臨摹經典壁畫和雕塑中人物的造型舞姿、衣著配飾甚至每一個神態, 『反彈琵琶』是最典型的一個舞姿,當時感覺這個是做不到的動作,壁畫舞姿儘管提供了動感提示,但是彼此之間的韻律及節奏的把握,都要高度結合,通過演員不斷反覆練習舞姿和技巧,以及編導無數次研究探索和尋找規律,逐漸悟出了S形動律,『反彈琵琶』就是三道彎、S型體現最突出的那一塊。」
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雖然當時條件艱苦,但是編導們都樂在其中,在攻克了S型這個最大的難題後,編導和演員們精心編排與練習,歷時兩年,1979年,《絲路花雨》誕生,從此也開創了一個新的舞蹈——敦煌舞。
敦煌舞,一動一靜之間都能產生「呼吸」,那種深沉的脈動,多了些許思考與探索,讓藝術的空間更加寬廣。
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談到一直以來備受矚目的敦煌舞,周老師介紹到「敦煌,在盛唐的時候,絲綢之路上的舞蹈都在這裡集中,尤其是吐蕃、印度、中亞、西亞等,包括胡旋舞,都是國外的。比如說,《絲路花雨》演出中英娘第三場時在波斯跳的舞蹈,就把第二場的「反彈琵琶」元素用到了,然後又把波斯的舞蹈融到這個裡面,互相取其精華,所以,敦煌舞嚴格地來說,是敦煌集中了各個國家的舞蹈精華。」
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之後的30多年裡,《絲路花雨》成為了敦煌舞的標誌,也是第一部榮登義大利斯卡拉劇院的亞洲舞劇,它滿載著掌聲與榮譽向全世界炫耀著炎黃兒女的驕傲!
用舞蹈穿梭,詮釋文化藝術
莫高窟壁畫的人物造型身型扭曲、瀟洒飄逸,不但需要技藝高超,更是突破了常規舞蹈的界限,《絲路花雨》一路走來,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經典的生命之樹依然常青。
關於《絲路花雨》對其個人意義,看著它出生到成長的周嘉明老師自豪地說:「看《絲路花雨》就像看紀錄片一樣,當年,沒到北京獻禮演出之前,所有人都是忐忑的,沒有人可以想到《絲路花雨》會獲得這樣的成功,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絲路花雨》對於我個人而言,它是捧在手心的,誰都不能說它不好。」
2017年5月,《絲路花雨》回「娘家」了,開始駐敦煌常態化演出。周嘉明老師擔任藝術指導。周嘉明老師說:「《絲路花雨》回歸敦煌,這也是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等前輩的夙願,由於『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帶給敦煌的發展契機,以及敦煌大劇院的落成,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舞蹈和服裝設計方面創新,既突出民族性,又融入了多國多民族特色,引入外籍演員;並且更加註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表現劇情和故事背景。
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除了紮實的舞蹈功底,演出還需要演員有卓越的表現力和感情投入,在這些細節方面,周嘉明老師表示:「對戲的連貫性,會對現有演員說透,並且要讓他們表演透,在以後的練習及演出中,各方面會做到越細越好,而且外籍演員的介入,會讓演員更加合理化,比如說,外籍演員扮演波斯夫人就會使整體看起來愈加漂亮。」
周嘉明與英娘
藝術是眼界,也是心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一段經歷,都是對自己負責,更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成長。
周嘉明老師的藝術底蘊讓他對舞台藝術的分析能力極強,在他身上能夠學到理性和感性,以及感受到藝術的美妙與精緻,從年少時到至今,他依然堅持舞蹈、舞台,這些帶給大家更多的是感動和鼓舞。最後,周嘉明老師想對熱愛及喜愛敦煌舞的後輩們說:「《絲路花雨》的老一輩創作者已經陸續離去,它的傳承與發揚光大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爭取做一個百年《絲路花雨》,希望你們能受《絲路花雨》的啟發,創作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另外,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也會在各方面繼續改進提升,傳承經典的同時,讓演出更加華麗。」
推薦閱讀:
※安史之亂「導火線」,竟然是這幅畫?
※如何評價王圓籙?
※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我們準備好了!
※寫一點簡單的敦煌學
※敦煌壁畫:反手撥弦自在彈,盛唐流韻裊千年
TAG: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