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懂當代藝術?沒關係

不懂當代藝術?沒關係

來自專欄 當代藝術和藝術史論

這個標題也許不大妥當,看到標題的時候,讀者大抵會產生一種我要講一些理解當代藝術的小竅門的直覺。就像美妝博主的標題取為「不會修容?沒關係」就自然會講產品的用法。對不起,我沒有這個意思。我想講的是不懂當代藝術的話,真的沒關係。

活到現在我被問過不知道多少遍「對我影響最深的藝術品是什麼?」 大概就是德意志銀行Anamorphic Mirror的廣告片了。那是五年前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協辦紐約ADC得獎作品群展的時候,當時要集中做將近300個作品的電子標籤,窩在美術館裡整日盯著電腦,坦白說並不是很好的觀看作品的感受,但是在之後每次策展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件作品。我記得這個廣告的開始是一個孩子對著這個裝置藝術膽怯地後退,然後穿白西裝的男人走向他,對他說「You dont understand the piece of art, it is fine, it is perfectly fine.」 孩子笑了,就像和他看不懂的展品達成了某種和解。

我常常覺得一定要看懂某件藝術品可能是應試教育下的自我施壓。有機會了解藝術史並且和藝術家產生共鳴固然是好事,但是沒看懂並不丟人,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早些時候在Vice上看到一個叫Glen的藝術生寫的一篇post,大概的意思是在他寫畢業論文的時候,主題是幾場當代展覽的展評,他去逛了無數遍,還是不能理解那些照片為什麼是藝術,他不懂,他將就寫完了畢業論文坐在草坪上的時候說出"I hate pretending I just dont understand."的時候感到格外輕鬆。

從事文字工作以後我有個毛病,就是常常很心急。尤其是在新媒體上想要介紹一些作品的起源和艱深激發的時候,我會一股腦全說出來。這個時候公眾號的閱讀量和反響會讓我很泄氣。但這一切絕對不是讀者的錯,我的朋友會安慰我說這個社會太浮躁了,沒有辦法好好研究這些理論,讀者的興趣點太膚淺了,但我知道不是這樣的。不是。是我沒有好好引出我想講的話,沒有用文字吸引到讀者,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我感受到的事情,我覺得很抱歉。這種時候比這是很容易原諒自己的,所以作為展文讀著或者展覽觀者真的完全不需要有壓力。

前幾天我和一個學旅遊管理的朋友一起去看展,一進展廳她就開始不耐煩了,她不喜歡也不理解任何一件作品只是拉著我說,「找一個和我衣服顏色比較搭的背景幫我拍張照片,腿拍長一點。」她的照片在朋友圈得到了50多個贊她特別開心,我也很開心,覺得那天觀展很有意義。當代藝術是這麼包容這麼多元,作為觀眾對某件作品不理解不喜歡的時候大可以放下然後去試著找找自己喜歡的作品,真的不需要逼自己太緊。

推薦閱讀:

在德國明斯特,騎自行車尋訪街邊的當代藝術
Ahead of his time|河原溫
為何他的作品能拍出一億?
罪犯的心路歷程【裝置】
著名藝術家吳曉哲先生作品欣賞

TAG: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