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

移情

移情是一種把自己對過去某些重要的人物情感投射到另外一件人和事的過程。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思考問題。不過一般來說,能利用好移情能力去感受他人真實需要的人很少。能達到這一高度的人,只有10%。

什麼是移情

比如,小明每次考試不合格的時候,父母都會批評他,所以每當他再次不合格的時候,他都會想到父母過去批評他的場景。這個過程就是移情。

一句很有名的諺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是移情的表現之一。

換一種說法,在過去,一件很深刻的事情發生了;在之後,這件事情就會在我們的腦海里不斷重演

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經歷移情。比如我很喜歡陳奕迅的《K歌之王》,他的歌詞總能說出屌絲們的心聲(沒錯,我是屌絲)。「我以為要是唱得用心良苦,你就會對我多點在乎」這句話我在腦海里重複千千萬萬次,就和真的一樣。

再嚴重一點。對於敏感的人來說,移情反應會十分頻繁,因為他們的大腦預演功能很強。

結果就是,他有個重要的朋友,卻在某段時間對他突然冷淡,他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被人拒絕,他會感覺是自己太丑;聊天的時候別人突然不理他了,他也會認為是自己說錯話了……

為什麼會有移情

這屬於心理學範疇,就不細講了。不過有個現象很有趣,大多數人由於缺乏獨立思考,會經常被他人所利用產生移情效應而渾然不知。

出頭鳥咪蒙、鳳姐的文章就是如此,精通營銷手段的人,往往都是移情的操盤手。

所以,移情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如果你過去曾十分厭惡或喜歡一個人,那麼你一旦遇到與此人類型相似的人,就會產生情緒轉移。此時,你過去的情感態度會重演,或悲傷,或興奮。

如何應對移情反應

回到小明考試的例子,我們來重新還原事情的全過程。如果你是小明,你現在要準備考試,父母對你期望很高,你對此考試有一種近乎變態的過敏反應。

我們不討論合格的場景,因為移情反應被縮小化了,無法深入本質。另一種情況是,如果考試未合格,你可能會有三種選擇:

  1. 坦誠接受批評以及移情反應的影響。

  2. 盡量撒謊、逃避,實現規避批評。

  3. 被動接受批評。

  • 第一種方式,坦誠接受批評和移情反應的影響。首先,坦然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這需要大腦付出一些精力。

    再者,如果移情反應足夠讓人崩潰,接受批評的場景就好比大冬天洗冷水澡,得作出巨大的心裡準備,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但也只有這種方式能慢慢緩解負移情反應的影響。

  • 第二種方式,是消極情緒影響下的極端反應,這種反應也很常見,因為這是以最小的成本去規避風險,但這種方式只能讓之後的負移情反應更加強烈。

  • 第三種方式,也就是被動接受批評,大多數人會選擇這個方式,雖然也是十足地承受了移情反應的影響,但至少好於第二種方式,屬於比較折中的類型。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非要分對錯的話,任何反應都是對的,那些都是特定時刻大腦產生的最優反饋,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事件開始之前,由於我們受到了移情反應,會在大腦中預演被父母批評教育的場景。此時,為了規避不良後果,人會不自覺地做出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緒態度。

不過,由於每個人受到移情的影響不同,再加上智商、情商等內部因素,所以表現形式也會不一樣。

上面的例子中,出現移情反應的一瞬間,人想到的是曾經出現過的負面極端場景,但那是未來發生的事情,所以這件事情前兆的類似性導致了移情反應的發生。

但人很難擺脫經驗主義的影響,因為過去的某件「不好的事情」記憶實在太深刻了,所以每次發生前兆的時候,都會想到過去那些不好的事情。

心裡學家說,移情反應來源於極端情緒,也將終於極端情緒,心理學上有催眠療法,也有認知療法。都是情景再現,不斷重複和弱化結果帶來的影響,以帶來負移情反應的消退。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坦然接受是最好的辦法,但也是最難的辦法

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部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我們仍然在過著重複的生活不是么?每一年過年都看同樣的春晚,吐同樣的槽,拜一樣的年,發同樣的紅包,發同樣的簡訊祝福。但好像每一年的生活又不一樣,是因為我們開始要走出大腦舒適區了嗎?


推薦閱讀:

如何走出牛角尖,分散注意力?
如何從牛角尖里出來,心理學角度解釋人為什麼會鑽牛角尖?
我來分享真正的知夢方法——「清醒夢」
「認知」恐懼與「反射」恐懼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TAG:心理學 | 移情 | 同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