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雙創 | 張樹輝: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拿出工匠精神

正德雙創 | 張樹輝: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拿出工匠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血脈和筋骨,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和起源,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初心、底氣和定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更是一項精密、龐大、系統、偉大的戰略工程。時代呼喚工匠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匠心圓夢,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更需要拿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蘊含了執著專註、精益求精、嚴謹求真、敬業守信、不畏困難、勇於挑戰、敢於擔當、超越自我、推陳出新等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本身就是非常珍貴的精神財富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因,歷史上有眾多令人景仰、為人熟知的能工巧匠,當代也湧現出更多或經天緯地,或默默無聞的時代大國工匠。他們身上也凝聚著中國智慧,弘揚著中國精神,傳播著中國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新的歷史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新的使命,我們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誠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必須肩負歷史責任。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建設新時期宏偉工程、打造精神世界「大國重器」的實踐中,更應該發揮工匠精神,精雕細琢,追求卓越,成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

  • 要弘揚執著專註,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

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浩如煙海,精華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代的發展,思想的變遷,既產生新的文明,更需要有根有魂的文明來滋養。精神文明滯後於物質文明的發展,導致和誘發的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才更加複雜。思想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科技經濟發展迅猛,社會浮躁,追求即時利益,往往忽略精神追求和內在品質。在培育現代文明的同時,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整理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既有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並未得到有效吸收,一些看似傳統文化的變形、戲說,甚至歪說、胡說,在市場大行其道,國人心中的英雄和榜樣被恣意醜化的現象充填青少年的視界。為此,拿出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拿出對那份「文化產品」真摯的情懷,發掘、整理、生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傳統文化,提煉、打磨、強化最突出的亮點,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比發掘整理更重要的,是深入闡發文化精髓,這也是傳承發展工程一系列重點任務的首要。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深刻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之需,深刻闡明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構成,深刻闡明中華文明在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優勢,更是責任,要和廣大理論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共同發力。

  • 要強化嚴謹敬業,使命擔當的奮鬥精神

傳統文化需要通過教育和傳播釋放營養成分,國民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是青少年接受、吸收傳統文化精髓的主渠道。要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領施教並貫穿全程,施教者需以嚴謹敬業的精神,明確使命擔當,不懈發力,不懈奮鬥。教育是一門藝術,傳播更是一門藝術。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要尊重青少年獲得新知的習慣,摸透他們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思想特點。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到達其他同行無法企及的至臻化境。品質和卓越,最關鍵的評價體系是用戶體驗。要能觸動人內心深處柔軟的神經,要能喚醒人審美、求真、向善的內在衝動,要能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教育工作者既要研究文化的內容,也要研究傳播的方式。注重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 要激發推陳出新,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

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也是動態和發展的,在推動文明進程的過程中也在實現自身的涅槃。工匠精神之所以偉大,在於它不停留於成,不滿足於有,不止步於強,而是一直在向著一個終極目標不斷地創造創新。高校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園地。要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優秀的世界文化相借鑒、與互聯網文化有效的接軌融合。

要通過創造性地設計開展誦讀工程等文化精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我們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的語言習慣、話語體系、思維方式,直至價值判斷,讓他們從被動知道到主動運用,從自覺內化到引以為榮,真正從血液里滲透中華民族獨有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真正實現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

聖者網聯合伙人轉載:【作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


推薦閱讀:

重陽節的習俗有什麼?
王澍:中國的城市傳統文化的恢復是相當的悲觀,幾乎沒有可能
西遊記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主線絕不是取經那麼簡單,隱藏的高明!
畫成應遣一生愁
從古裝劇中看中國服飾文化——漢朝

TAG:傳統文化 | 中國文化 | 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