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觀
來自專欄 瑞土學苑
一、中國書法當在時代變化中求發展
「書法是一種文化」,「現在比過去更需要書法」,「中國書法應該走向世界」……與中石先生談話,你總會從他對書法的前瞻性觀點中受到鼓舞。上世紀70年代以後,計算機、手機普遍使用,傳統書法的地位受到衝擊,一時間議論頗多,有人疑惑,有人擔心。如何看待中國書法的現狀?如何給書法定位?中石先生在很多場合力陳己見,為中國書法定調、打氣、鼓勁。
「中國書法不會過時。」中石先生認為,站在時代和文化的高度看,書法的實用性雖然發生了某些變化,但它的藝術價值仍然存在。「書法有它存在的含意,不承認書法的作用是不行的……科技發展,電腦廣泛普及可以解決『書』的問題……但是,『書』仍然有它的價值,因為,有一些問題不是電腦能夠解決的,我們的手可以使漢字『生姿』,可以賦予漢字以生機,讓它有足夠的生氣,使沒有生命的變成有生命的,還能有節奏的變化。這種變化,只有人才能夠完成。」中石先生的觀點是,書法作為一種文化,生命力無限廣闊,它的功能是不會衰退的。書法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像今天這樣的繁榮局面。社會上喜歡寫字的人比過去多得多了,「書協會員大軍」上百萬,書法成為了空前的熱門,中國書法還「出口」到了海外。書法的地位可以說比過去更高了。
「書法應隨潮流而動。」中石先生認為,中國書法是在漫長歷史中形成發展起來的,毫無疑問必須堅持其傳統,但同時要正視中國書法的新變化。比如當前熱門的「展廳書法」「網路書法」「電子書法」的出現,書寫工具、原材料的改進使書法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市場經濟使書法開始走向產業化,書法環境出現了空前的變化。書法工作者必須改變某些傳統觀念,與時俱進,跟上新變化,探索新問題,引領書法的發展。
二、書法作品應字、文、書三者並茂
書法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才算好作品?這是書法界關注卻存有爭議的問題。中石先生在《書法漫譚》中寫了一段很精彩的話,表明了他的觀點:「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采,賦以生機。」同樣的話他在此前許多場合也講過。在2006年北京中國美術館的書展中,他還用作品的形式表達過,可見這是他一貫的思想。他認為,書法是以筆墨與人交流的藝術,書法需要欣賞者,離不開觀眾。書法作品要得到大家的認可,取得社會地位,首先要能被多數人理解、接受和喜愛。書法作品要做到字、文、書並茂,字美、文雅、書妙。
首先是字美。把字寫得美是書法家首先應該考慮的。中國書法寫的是漢字,寫出的字要符合規範,有法度,可以有變化但要便於識讀,同時還要有風采,好看。書法是讓人看的,如果寫出的字別人不認識,或者覺得不美,怎麼能達到交流的目的呢?漢字是中國的特色,形、神、意兼備,標誌著中國文化的高度,加上結字的變化和線條的質感,使之成為獨特的藝術。書法的功能之一是展示漢字的美。同樣一個字,篆、隸、楷、行、草有不同的規範寫法,一點之差就成了錯別字。不要輕視寫字,把漢字寫好是書法家的責任,也是書法家功力的表現。
其次是文雅。寫字不是書法的全部,功能是載道,表示一定的意義。「文以載道」就是這個意思。書法要成文———以一定的文字內容表達作者的創意,或寫古詩、詞、聯、曲、文、句,或自撰內容。書法的文化性是通過「文」來展示的,「文」應有一定的含義,把作者的情趣、追求容納進來,加以展示,以抒懷、勵志、寄情、頌物等。一般來說,雅是文的要求,字與文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中石先生認為,創作時「書法家首先要對文字爛熟於心,繼而淋漓揮灑,達到物我兩忘、我物合一的境界,由此表達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洞察、體驗」。讀《蘭亭序》不但會為那些生動的漢字感嘆,還會被那些優美的文句震撼。
三是書妙。書妙是書法作品追求的藝術面貌———品位、意境、格調。好的作品應充滿生機,有風采,美觀受看,有吸引力、感染力,使人感動,給人以藝術享受。「以書煥采」「賦以生機」,書法是作者把對字與文含義的理解和個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予充分表現與抒發的藝術品。如《蘭亭序》的典雅、《祭侄稿》的悲壯、《寒食帖》的憂怨、毛澤東詩詞手稿的豪邁等等,無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一篇品位、格調不高的書法作品是不可能有藝術價值的。
中石先生認為,「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文是晶體結成的串珠,書是串珠之外的光環」。字、文、書三位一體,才能構成作品。寫字是現象,關鍵是把文字變成活的東西,張揚文字本身的生命力,傳播文化,使文化通過書法而發出光彩。字、文、書三者並茂的作品才是內涵深邃,意境優美,有感情、有活力的真正藝術品。
三、學書法猶如打靶打「圓心」
中石先生在長期的書法教學實踐中,一直探索如何使學書者做到「一學就會,少學多會」。他說,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尤其是愛好者)很難像過去那樣有很多時間進行系統地學習。改進學習書法的方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他總結出的打「圓心」的學習方法受到專家和學書者的充分肯定。
中石先生曾經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徒弟去學射箭,師傅先拿來一炷香放在遠處,說是靶子的圓心,讓徒弟看,每天看。過了一陣子,問徒弟看到什麼了,徒弟說看到一個火點了,又過了一陣說,火點變大了,像個雞蛋,後來說像個火球。這時師傅對徒弟說,你可以回去了。徒弟不解。師傅解釋說,學射箭最要緊的是練眼力,只有看得准才能射得准,你能把小香火看成一個火球說明已經領悟了。徒弟明白後高興地離開了。中石先生說,學書法猶如練習射箭和打靶,要學會瞄「圓心」,抓住要害,講究方法,學會觀察,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抓學書法的「圓心」?學書法不能繞過歷史高峰。中石先生認為,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峰在古代,精品在古代。我們很幸運能夠看到前人的遺迹,要將前人的精華加以繼承,站在歷史的高峰去發展,而不必站在歷史的高度下面另搞一條路。要明白「從何處來向何處去」,要老老實實向古人學、向傳統學,學帖、學碑,並一以貫之,不動搖。「學」是把公認的成功的東西拿到自己手中來,這是唯一有效的途徑。我常講書法是靠「學」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學書法很刻苦,但只是靠自己練,以為功夫到了就行了,時間花了很多但進步不大,事倍功半。原因是方法不對。我就不太同意「下功夫」去「練」,「練」得不好可能是在重複自己的錯誤。當然,學古人的同時,對現代人也不能視而不見。
要「取法乎上」。現在出版的字帖太多,恐怕一輩子也臨不完。怎麼辦?要找最好的法帖來練。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以及歐、顏、柳、趙、黃、米等人的字帖是被公認的範本。找本好帖等於找個好老師,名師出高徒。選擇字帖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必跟著別人走。歷史上有學「王」成功的,也有學其他人出名的。
要「先精而後深」。中石先生認為,臨帖要精。有了好的帖也不一定從頭至尾一字不落地臨寫,可選擇部分甚至個別的字臨習、研究、吃透,悟出其中門道,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寫好了第一個字,就能寫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的字。精練,一是練眼,二是練手、練腦。學書要下巧功夫,講究效果。現在再講「鐵杵磨成針」有點笨了,我主張「循序而進」不是「循序漸進」。精練與博學不矛盾,精練解決得法、入門,博學在於拓展、充實、提高。首先是入門要得法。中石先生認為,「做學問是壘金字塔,下底與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寬,是不可能有高的」,「藝術需要天分,但我更相信見多識廣」。要盡量多看一些好的東西,博採眾長,增加養分,儲備知識,用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厚積薄發。
要辯證地看待創新。中石先生說,學傳統是繼承、打基礎,是手段,目的是運用、發揮、創新。創新是針對傳統的,要知道歷史才知道新在哪裡。在書法發展過程中,不是簡單地重複傳統,而是在重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由此產生質的飛躍。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當我們學到位了,創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有人說,繼承是一萬步,創新是一小步,不無道理,繼承上下功夫越多,創新越容易。
四、強化書法的文化因素
2005年首都師範大學書法研究院改名為「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前面加了「文化」兩個字。改名是中石先生的建議。他認為,書法屬於文化範疇,文化是個大概念,但書法中包含有文化的因素,學習書法必須從學習文化入手。「書法行為、書法活動受一定文化觀念的引導,書法文化研究的價值之一是針對書法文化觀念進行培養和引導。」他在上世紀80年代開辦書法學科的時候即提出「文心書面」,「『文』是文學、文化。『文』與『書』看起來是兩件事,實際上是一致的。搞文化的人不一定會書法,學書法的人必須懂文化」。
中石先生認為,書家尤其應該具備詩詞文章方面的修養,文章書法方面的能力本來就是中國人所應該予以重視的基本素養。文字學研究漢字字型結構、書體特徵等方面的規則規範,書法首先必須遵循這些規範,然後發揮、超越。除了思想、學術、制度、宗教之外,其他藝術門類也與書法藝術相互映照、相互影響。搞藝術要有科學思維,搞科學也要有藝術靈感,書法藝術要發展,要藉助其他學科的支持,需要更高的理論來啟發、指引、指導。
在中石先生的倡導下,首都師範大學的書法教學內容始終是圍繞提高文化素質開設的。書寫課(包括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及篆刻)雖是主課但只佔到一半左右的比例。除此之外,還設有中國古代漢字、詩詞基礎、中國書法史、古代書法理論、書法文獻、藝術概論、書法欣賞、美術史等相關課程,同時鼓勵學生選修其他學科知識以提高文化素養。
中石先生強化文化的主張與他的藝術經歷直接有關。他自己就是興趣廣泛,多才多藝,治學廣及教育、哲學、邏輯、文學、藝術、音韻、戲劇等,著述有40餘種。他幼年學習京劇,九歲登台演出,後跟隨著名京劇藝術家奚嘯伯學藝,成為奚派藝術嫡傳,有「奚師復活」之譽,其事迹被寫入《中國京劇百年》,留下許多佳話。奚嘯伯除京劇外還精通文墨,對中石先生的書法影響頗深。京劇濃縮的舞台生活形式和精練的語言,對中石先生的書法藝術特色也有著潛在的作用。長期研究邏輯學使他善於用辯證法和方法論來觀察和分析問題,開拓書法研究的視野和思路。他對詞、聯、曲、絕句、律詩等多有建樹,深厚的古漢語和古詩詞功底則是直接成就了他的書法藝術,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學問以及繪畫方面的知識融匯在他的書法之中,閱歷、學識這些綜合養料,豐富了他的書法理念和技藝。不久前,先生將他對於理、文、工、藝、哲等學科的共性與個性的理解寫給了我:「理通天規,文頌德儀,工在實現,藝煥神姿,哲學綱領,總攬無遺。」由此可見,中石先生對涉及書法的相關學科研究的功底與領會之深。
五、書法的傳承靠教育
有著50餘年教學生涯,已是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歐陽中石,常常自稱是一名「教書匠」。他致力於教授書法、研究書學,取得極大成就,獲得諸多殊榮。但他最關心、考慮最多的是中國書法的傳承。他認為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書法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的國粹、瑰寶,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由於種種原因,在傳承上目前面臨許多挑戰,如果解決不好,在我們這代人手上受到影響,將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也是書法人的恥辱。
源於對書法事業的熱愛和深切理解,在歐陽中石等人的努力之下,上世紀80年代創建了首個中國書法學科———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大專班,從立項、招生,遴選導師,完成了從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書法研究生的培養。在教學中,中石先生強調「學書先做人」,強調學好傳統打牢基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使書法教學取得很大的成績。20餘年來,已經培養出書法學員數百人,分布在全國各地,成為新型書法人才,同時在書法學科建設、理論研究、師資培養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正是在這一模式帶動下,全國許多高校紛紛成立書法專業,從而造就了「院校派大軍」的崛起,促進了書法的新繁榮。
中石先生認為,繁榮當代書法固然很重要,但從長遠看,光靠書法專業隊伍和數量有限的高校培養還遠遠不夠。作為一項戰略思考,最重要的是依靠全民教育來提高民族對於書法的認同,普及書法知識,特別是加強青少年教育。現在京劇進了學校,要呼籲書法也要進學校。不是要直接培養書法家,而是要營造一種氛圍,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認同感,如同「中國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一個道理。他為此做過很多調查研究。他堅信,「書法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書法有煉心、通文、修身、養性的功能,可作為學習其他知識的切入點」。書法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要靠社會的力量。只要重視、下決心,是可以取得成就的。
六、獨具特色的「中石體」書法
毫無疑問,中石先生的書法實踐是其書法藝術的集中體現。他的書法之所以受到專家肯定和群眾喜愛,除了前面講到的字美、文雅、書妙之外,還因其具有特殊藝術魅力。
在形式上,中石先生的書法植根傳統而自立面目。他的學書特點是:啟蒙早、先碑後帖、名師指點和勤學善悟。他幼年上私塾開始臨帖,十歲臨完《等慈寺》等,上初中時拜武岩和尚為師,臨《蘭亭序》,寫歐體、龍門造像、北魏摩崖石刻等,轉益多師,最後師從吳玉如學書最久。吳是當時天津一帶有名的書法家,對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和王鐸研究頗深,書風「溫潤秀俊,遒勁豪放、空靈飄逸」,中石先生深得其神韻。許多年之後,中石先生曾坦承,他學書受吳玉如先生影響最大。1975年他調到首都師範大學後,臨寫《元倪墓誌》,以碑寫帖,書風為之一變,形成「碑心帖面」的自家面貌,理論上亦有升華。紮實的碑帖功夫使他作書時筆下淵源有自、自出機杼。此後,融入了傳統精華、個人學識和人生閱歷的中石書法以其特有的面目,在展廳、報刊、媒體、書畫雜誌、公共場所頻頻展現,書跡題遍天下,備受社會讚譽。
在風格上,中石先生的書法溫潤秀美,瀟洒俊逸。他的書法屬於傳統型,融碑的古拙與帖的清新於一體,注重用筆、結字、用墨,講究章法布局,形成獨特風格。筆力厚重、沉穩、遒勁,富有歷史感、滄桑感,但又不失典雅與靈動,是其主流風格。布局或行或草,或大或小,或枯或潤,欹側相生,錯落有致,富於變化,充滿生機。結體秀美,墨法溫潤,加之精到細緻美觀的筆觸和「招牌筆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和無窮的韻味。中石先生書法多為行書。幾年前他用草書書寫的《清照詞八闋》,章法大氣,變化生動,用筆嫻熟,集碑帖於一體,頗具特色。中石先生精於小楷但極少面世。不久前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經小楷手書》,5000餘字,氣韻高雅,字體俊美,用筆精到,墨色濕潤,極具功力,實為難得一見的精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先生的字堪稱規範的楷模,字字有出處,筆筆有來頭,雅俗共賞,看似平淡卻極富魅力。
在內容上,中石先生的書法注重文采而又不拘一格。「文以載道」是他的主張。看先生的書法,在觀賞字的同時,讀其文也是享受。與其他書家一樣,他也常寫古典詩、詞、聯、曲,但他總能因場合不同而加以取捨,極其準確、精到。中石先生寫過的作品當以萬數計,少有應付之作。自作詩詞更能寄情於書,產生字文俱佳的效果,展示中石先生的藝術風格。有時偶然也見到他寫一些白話式的即興文字,則有另一番情趣。我見到一幅他為某地教師節寫的「教師您好」,為武警某部隊赴四川汶川地震救災寫的「救災先鋒」幾個大字,貼切、生動、醒目,效果則是不亞於長篇大作。
現已88歲高齡的歐陽中石仍然身體力行進行書法的創作研究,並講學、指導研究生,不辭辛苦,活躍於書法研究教育領域。他還利用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呼籲立案加強書法的文化教育,以期得到社會響應。他還用自己的稿費出資辦學,資助貧困地區和災區青少年。他之所以這樣做,為的是弘揚祖國的書法事業,表達的是一位書法工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歐陽中石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卯秋民的書法作品?
※答熙載九問<1>
※字帖推薦 |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價值錯位乃書法亂象之源
※steemit上練習書法賺錢第八彈——知,歡迎圍觀參與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