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眼前的苟且,有人選擇死,有人選擇遠方

對於眼前的苟且,有人選擇死,有人選擇遠方

來自專欄 孤另另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孤另另/文

貴州一名95後名為凱哥的詩人懸樹了結了自己的一生。他出生貧困,他自幼殘疾,他奮發向上,他不屈不饒。因為孤獨、因為痛苦、因為內心的壓抑找不到出口,他愛上了詩,並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它。

國衰則詩盛,國興則詩敗。物質越豐富,精神就越貧瘠。而詩則是抒發自己情感的一種文學產物,更是對於內心的探索、人性的探索、宇宙的探索的一種思考和表達。詩排除那些所謂地流派,可以分為主觀詩和客觀詩,主觀詩多用來描寫自己的內心變化和想像,客觀詩主要是對自然、事實存在的事物的描寫。主觀詩側重批判和表達,客觀詩側重陶冶情操。縱觀歷史,國外和國內詩歌崛起和昌盛的時期,都是處於一個國家正在經歷革命或遭遇變革,因為那時人民痛苦、社會動蕩、物質貧乏,這時候詩人通過詩歌幫助大眾表達對階級、政策的不滿,批判社會的專制等等,從而填補了人們在精神上的空缺以及對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而如今,人民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利益熏陶,已經淪為了消費與被消費的群體,人們不斷地付出,不斷地的索取,被迫成為了賺錢的工具,沒有人會再去關注生存以外的事物,沒有人會再批判社會的不公、沒有人會再去重視內心的世界。對於,凱哥,只能說他活在了一個沒有詩的年代。

關於詩人自殺的事件已不在新鮮,同樣是熱愛文字的我,大可揣測到他死亡的原因。我不知道,我之前寫的算不算詩,只是我也在努力嘗試達到詩人的境界。一個人為什麼會寫詩,因為他心有不滿,他內心有壓抑,他有非常強的表達慾望,他對哲學和人性有不屈不饒的探索慾望。當他看透了世界的規則和人性的骯髒,他就開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觀,而當這套價值觀又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候,他的內在將會與外在發生隔閡和衝突。好的詩人大多都遠離人群,並不是故意疏遠人群,而是因為內心無法融入現實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詩人又像是沒有皈依的僧侶,但僧侶畢竟可以依附於寺廟的香火或捐款解決生計,而野生詩人多半窮困潦倒或一貧如洗。所以,我認為他的內心一定經歷過上百次的掙扎,一方面感嘆命運的不公,自身的才華得不到賞識;另一方面他看透了人性和社會規則。凱哥曾用了一千五百字寫過一封求職信,但最終石沉大海。最後,他加入了一家公益組織,多次幫助本地的學校、貧困生,聯繫外界的幫扶、贈書和捐款。然而,一年後他選擇了自殺。這當中他經歷怎麼樣的心裡變化,無人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願意為這個世界妥協,他並非完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急需找到一種生存的方式,他還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只是機會並沒有垂青於他。雖然善良是一種稀有的品質、才華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但這兩種高貴的品質在這個人脈為王、金錢王道的商業社會,頂多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充其量也只能是在你的職業生涯上的點綴。

凱歌寫過的詩:

  《不是結束》

  黃昏不是結束

  清晨不是結束

  活著不是結束

  死亡不是結束

  一棵樹死去

  一條河守著

一生都在痛哭

從他的詩中,我看到了絕望,也看到了希望,他的內心一直以來都是在與現實衝撞,只不過這種強烈的碰撞,變成了他最後的解脫或離去。而他的新聞直到去世後才被曝光,才成為媒體的焦點,而媒體報道的目的除了對這位青年才俊表達惋惜之外,更多的是藉助題材,吸引關注。很多人知道一個不成文的定理——諸多的藝術家都是在死亡後才成名。然而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現實的悲哀,因為藝術想要被商業化,就要具備商業價值,關注、賣點、人氣是存在商業價值的必備要素,而死亡恰恰滿足了被炒作的和吸睛的因素。梵高的商業價值之所以成為藝術界的典範,背後如果沒有他的親人推波助瀾,也許,他的作品到現在也只是遺落在世界上的某個街角。藝術是主觀的物品,炒作藝術,就是炒作大眾的思維。買賣藝術品的商人居多,而真正懂得鑒賞的藝術家是不會去購買一件所謂的藝術品。因為藝術本是無價。這些,凱哥都沒有。如果他能復活,以現在的曝光率,一定會有公司願意錄用他,對於薪水他只要求:保底工資三千。

 凱哥的詩:

《黃昏了,父親還在西山山頂的地里》

黃昏了,父親還在西山山頂的地里

一棵棵玉米在你陪伴下成長

你沉默著

用鋤頭改造著世界

我知道你想把天空的眼睫撐起

讓光穿過你撐起的縫隙

供養這片玉米地

黃昏了,父親

天空需要安眠

快回家給小侄兒說說

你年輕時遇見的打散的國民黨兵

這首詩表達了他對父親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的愧疚,他想通過自己的才華,回報自己的父母,給予他們希望,但現實的一次次阻礙,他不忍心再成為他們的負擔。新聞報道里,還談到凱哥在網上認識過一個女孩子,女孩傾慕他的才華,有一次,女孩千里迢迢來家裡看他,但最後,女孩抹著眼淚離開。凱哥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的是因為,詩歌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你寫出的每一首詩,是來自你對每個當下的思考,思考的越是透徹,你對人生的生與死、恨與愛就越平淡。佛教里的開悟、證悟並不是對於每個人都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你還是凡人,凡人就有牽掛、情感,如果你參透了一切,你會發現,即使你朋友再多、婚姻再美滿,你還是孤獨的,你終究還是要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你還會發現,物質的多與寡並不能使你感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任何的事物發生都會伴隨著其他事物的發生;你還會發現,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它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站點。

寫詩的日子裡,也有幾次死亡的念頭在我腦海里掠過,但我退縮了。其一,即便我參透了宇宙的規則,我也沒有勇氣走向死亡,因為並不妨礙我對於詩和文字的追求;第二,人活著,並不只是為自己而活,我不敢想像當我離去的時候,家人為我痛心疾首的表情。詩的本意是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精髓的涵義,與寫作不同的是,寫作更傾向於辭藻、內容、框架、寓意,而詩是一個悟的過程,是一個禪的修行。所以,詩人總是一個人,他是孤獨的,因為他的思想區別於常人;詩人是偏激的,因為他堅定自己的想法;詩人是敏感的,因為他關注的是社會的邊緣;

一個人的死,有太多種解釋,不管怎麼揣測也無從知道他真實的心裡,只是因為我和他都有同樣對於文字的追求和熱愛,所以,我認為凱哥有部分的心裡,符合我的心裡。只是他選擇了通往詩的另一個世界,繼續追求他的理想。而我,留念人間,繼續用我的文字表達。不是因為我熱愛這片土地,是因為這裡有我愛的人。

有人說寫詩的人是半瘋半魔,有人說寫詩的人是半醉半醒,但作為一個不靠譜的文字愛好者,我認為寫詩的人是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世界。

凱哥的詩:

《窗外》

窗外飛過十二隻飛鳥

十二隻飛鳥的窗外遙遠

窗外的孤獨守著孤獨的石頭

天亮,葉子向我招手

葉子放走十二隻飛鳥

陽光跟在身後

《母親,一顆大樹》

我喜歡在空曠的地方打滾

為了滿足我,你使勁地推開空中的雲

我的汗水染紅天空

你又向我招了招手,敞開懷抱

輕輕拉起黑布簾,把我送入夢鄉

漸漸長大,我變成一隻螞蟻

以為走了很久,已到達遠方

所有花草枯萎

我才看見你還在原地守望

最後我與一隻鳥學會了飛翔,走向遠方

過了許多年回來才知道

天空沒有崩塌,是你在撐著

為了我安心地飛翔

《遙遠的路》

遙遠的路,盡頭

我把雨滴灑在臉頰

使臉頰溝壑縱橫,使嘴唇開花

遙遠的路,遙遠

的路,我祈求你

用灰塵蒙著我的眼睛和嘴唇

我不需要藍天

我需要海洋

海洋旁的村莊母親,懷裡

抱著我的新娘

一個把世界撕得面目全非的公眾號:yuedushare(點擊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或直接在微信頂部的搜索欄輸入:「悅讀的力量」,看到那個全宇宙最帥的頭像就是我了。

?

推薦閱讀:

詩人劉潤東作品之《讓生命豪華》《謝謝你愛我》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李夢唐篇(留取殘荷)
詩人為什麼會早逝
今天我們為什麼不再紀念詩人顧城?
才華不等於人品!寫「鋤禾日當午」的大詩人,品性卻差到難以置信!

TAG:詩人 | 詩和遠方 | 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