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辭彙與英語辭彙編碼對比
來自專欄 詹小蟲的語言空間
眾所周知,漢語是一種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而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這兩門語言在編碼上是有本質區別的。對於象形文字,字形是是構建文字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而對於拼音文字,讀音是構建文字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象形文字重字形,拼音文字重讀音,二者記憶的關鍵也分別是字形與讀音。由於中國學生從小形成的象形文字思維習慣與缺少英語語音環境的原因,導致了學生在初學英語時都將英語辭彙看成形如數字的亂碼加以記憶。很多學生由於未能正確地總結出英語單詞內在的構成規律,所以一味地將單詞的讀音、拼寫和漢語意義強行結合起來記憶,大大加重了學習了負擔。
1.文字編碼區別
下面先從兩門語言最根本的編碼過程說過,以便說明,現在英語學習所入的誤區。
如圖1所示,漢字的編碼過程是:先由筆畫(橫、豎、撇、捺、折)組成偏旁(部首)等;再由偏旁(部首)組成漢字;再由漢字組成辭彙;最後由辭彙組成文章。在漢語的這一編碼過程中,意義參與了筆畫至偏旁(部首)、偏旁(部首)至漢字、漢字至辭彙的編碼過程;而讀音只是在這一過程中,強加到漢字上,並未參與漢語的編碼過程。正因為如此,漢語才會出現數量如此之多,差異如此之大的方言。也因為漢字重字形,所以才有如此美妙的文字書法。
圖1. 漢字編碼方式
如圖2所示,英語的編碼過程是由字母構成音素,再由音素構成詞素,最後由詞素構成單詞。其中詞素包括前綴、詞根、連綴和後綴(一些較短的英語辭彙可看成沒有前綴和後綴)。讀音參與了字母至音素,音素至詞素,詞素至辭彙的編碼過程;意義一方面強加到字母、音素和詞素上,另一方面意義參與了詞素至辭彙的編碼過程。在英語中,意義在詞素至辭彙這一過程中參與了編碼,英語構詞法中詞性的變化便來源於這一過程,這與象形文字由意義主導的編碼方式是一致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從英語的編碼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語音起主導作用。
從以上對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的對比可以發現:二者的編碼本質有巨大差異。象形文字的編碼過程中,體現意義的字形是編碼關鍵,而讀音是強加的。而拼音文字的編碼過程中,讀音是編碼的關鍵,而意義主要是強加的。
圖2. 英語編碼方式
2.英語單詞記憶的誤區
我國現在多採用國際音標的形式實行英語教學,這種學習方式迫使學生硬性地將漢語意義、詞性、讀音與字形關聯起來,如圖3所示。
圖3. 現行英語教學方式
由於漢語的讀音是強加的,不參與編碼過程,所以可採用另一套注音系統解釋讀音。但英語的讀音不是強加的,採用了另一套國際音標的形式解釋讀音,雖然很好地說明了讀音,但這種方式,從根本上割裂了字母與辭彙的聯繫。這樣的誤解看似不起眼,但導致的後果卻是嚴重的。
從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身上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他們用漢字給新接觸到的單詞解釋讀音,如「good」給寫上「顧德」,這種作法影響是極壞的,它無形中將單詞的音與形分離開來了,反而又要求將二者重新硬性對應起來。對於小學生,如果他非這麼做不可,建議只採用拼音,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比採用漢字和方言要科學一點,但無論採用哪種方式,即使是採用通用的國際音標的方式,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其共同原因都是未能掌握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採用本方法標註讀音,從表面上看還是解釋讀音,但有根本區別,本方法依據的是發音規則,它使單詞原有的發音體現出來,不是為了解釋,它最終要實現的是脫離解釋,而不是依賴解釋。推薦閱讀:
※情緒-認知-記憶大腦神經機制 腦邊緣系統下丘腦Papez環路 恐懼和焦慮杏仁核 情緒與記憶 情緒—快樂
※答應我,期末考試的時候帶上腦子好嘛
※你記憶中感覺最美好的文章是哪篇?
※國家記憶是什麼?
※濱州1987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