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電影周邊市場背後 中國投資者如何掘金?
2016年,如果用「高票房」「大爆發」來形容整個電影行業,那麼除此之外,淘金者們也可以用「低門檻」「專註細分」「緊貼用戶」幾個維度來探索大電影領域的掘金機會。從美國電影市場來看,電影周邊經濟是一個巨大的金礦,收入可佔據電影總收入的70%,而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時,衍生品市場幾乎一片空白,這對於想投身電影產業的人來講,無疑是個良好的契機。
電影衍生品是電影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一般是指根據電影里的角色人物、場景、道具、標識等開發的產品,包含形象授權、玩具、服裝、飾品、電影音像製品、遊戲、圖書、日用品甚至主題公園等,衍生品的開發也是IP 價值變現的有效途徑之一。
從電影產業的收入來看,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電影衍生品開發情況下,歐美的票房收入在整個產業鏈約佔三成,剩下的七成都來自衍生品的收入。比如:《超能陸戰隊》熱映時,機器人「大白」瘋賣至脫銷;《變形金剛》的熱映時,其售價幾百到上千的衍生品「擎天柱」、「大黃蜂」也賣得相當紅火;最近的《瘋狂動物城》,它的高人氣、高口碑也讓其各種周邊也成為粉絲們競相購買和收藏的新寵;甚至更有數據顯示,《星球大戰》三部曲全部票房收入約為111.65億元人民幣,而其衍生品入賬卻超過 279億元人民幣,遠超電影票房2倍多!
反觀國內,中國雖然已經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但90%的電影收入都是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衍生品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電影周邊收入貢獻幾乎為零。其實很多高票房電影是向市場產出了極具標誌性和吸引力的衍生品,比如《捉妖記》里的胡巴,還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里的大聖,但是電影方主要也是將其作為宣傳的輔助工具,其目的也不是開發這個衍生品本身的價值。
電影衍生品產業的巨大差異,除了電影IP本身不夠強悍,轉換為可消費衍生品的能力較弱之外,究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內電影衍生產品的市場長期處於沉睡狀態,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鏈,一方面是國內版權意識薄弱,一般的衍生品很容易被模仿製作,盜版商開發的品質低劣的產品也會影響觀眾的觀影興趣。
目前國內電影製片方、投資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並開始積極布局電影衍生品市場。值得一提的是,3月1日上線的數字產權交易平台,已經在試水打造完整的泛娛樂產業鏈。目前,它們已經開始對接各方資源,比如泛娛樂行業的內容產出商如電影製作公司、遊戲製作公司以及一些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甚至明星經紀公司,比如資本投資機構,基金、信託公司,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製作商,未來它們要做的就是聯通內容資源、渠道資源以及資金鏈,形成IP及其衍生品版權運營、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模式。
這個平台其實在構建一個IP生態鏈,讓精英資本和普通粉絲投資者參與到IP的持續開發。比如一個IP項目,它的電影版權、遊戲版權、周邊手辦衍生品製作版權都可以放在平台進行投融,讓影片播放與衍生品銷售應同步進行之餘,培養大眾對衍生品版權和消費收藏意識。作為投資人,可以分羹票房、版權收入、影視作品周邊項目產生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反哺相關產業的發展。
隨著資本市場和文化產業界的融合,電影衍生品這塊巨大的空白市場成為了高凈值投資者眼中的新藍海,並且大量的民間資本也在試圖湧入電影投資行列。在電影IP強勁、衍生品形象突出情況下,未來衍生品的投資市場或許真的不可小覷。
推薦閱讀:
※高曉松說吃得不好的(簡單的)國家,經濟都很發達。吃得好的國家都很懶,經濟不那麼發達。為什麼日本例外?
※朝鮮韓國的差距,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哪些運氣極差的人?
※中國有什麼類似日本武士道這樣方便演繹輸出的精神?
※漢族會內部分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