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簡史年表(下)
1958年,經過幾年的軍事臨時政府統治後,新的大選開始。激進公民聯盟的阿圖羅·弗朗迪西當選總統。
阿圖羅執政期間,進行私有化改革,鼓勵外資投資,同時推行石油政策。通過開發豐富的石油資源,阿根廷在其任內引來了短暫的經濟繁榮。
1962年,由於阿圖羅的執政理念被認為與貝隆相似,從而被軍隊廢黜。軍隊掌管政權直到1973年。
1972年2月19日,阿根廷與中國建交。
1973年3月,民族解放正義陣線的埃克托爾·何塞·坎波拉當選總統,作為貝隆曾經的支持者他開始謀劃迎接貝隆回國。同年6月,近78歲的胡安·貝隆終於回到阿根廷,與他的第三任妻子伊薩貝爾·貝隆一起。
1973年10月,坎波拉辭職,胡安·貝隆再一次當選阿根廷總統,然而這一次,他還未來得及實現他新的五年計劃,便在1974年7月1日病逝,享年80歲。
貝隆去世後,作為副總統的伊薩貝爾接任,成為西半球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儘管伊薩貝爾是貝隆流亡海外期間的得力助手,但畢竟不是神政治家,況且當時阿根廷面臨第一次石油危機等各種原因帶來的各種經濟困難,國內局勢混亂,伊薩貝爾無法應對,只能以強硬手段對付反對者。
伊薩貝爾無力解決經濟危機,引起了商界資本家的不滿,他們開始密謀推翻伊薩貝爾。1975年,商界人士與阿根廷陸軍總司令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談,雙方同意發動政變。
1976年,軍方正式廢黜了伊莎貝爾,魏地拉當選總統。此後阿根廷迎來了最黑暗的時期。魏地拉對阿根廷實行殘暴的獨裁統治,通過綁架、暗殺和酷刑對待反對人士,議會和工會解散,罷工被禁止。據統計,他統治期間有10000-30000人被殺或失蹤,50萬人被迫流亡國外,還有無數人被關押並虐待。這被稱為「骯髒戰爭」(數據摘自百度百科)。此外還有傳言魏地拉當局將死者屍體從飛機上扔下去,由此有了「傘兵司令魏地拉」的梗。
1980年,魏地拉訪問中國,與鄧小平、華國鋒會談並遊覽了長城,這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阿根廷總統。
1981年3月,魏地拉退休,羅伯托·愛德華多·比奧拉接任總統,但軍政府的專制沒有改變。
1981年12月,列奧波德·加爾鐵里將軍被選為領導人。他對內繼續獨裁統治,對外親近美國,幫助拉美其他獨裁軍政府合作打壓政敵。經濟上,加爾鐵里削減了預算,出售政府所有的工業,制定了嚴格的貨幣制度,宣布凍結工人工資,結果造成130%通貨膨脹,GDP下降5%,商業投資比1981年最低點又下降了20%。(數據摘自百度百科)
加爾鐵里的政策引起不滿加劇,為了轉移注意力,加爾鐵里作死在1982年4月發動了馬島戰爭。結果六百多名阿根廷士兵死亡,一千多人受傷,此外還有一萬一千多阿軍失蹤。加爾鐵里被迫引咎辭職。
馬島戰爭的失敗徹底激怒了阿根廷人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失蹤士兵的母親們在五月廣場遊行示威,要求政府還他們孩子,成為阿根廷民主運動的主力。
1983年,在國內外的一致譴責下,軍政府終於同意結束統治。12月,大選結束,激進公民聯盟的勞爾·里卡多·阿方辛當選總統。
阿方辛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競選的承諾,清算軍隊侵犯人權的罪行。然而由於軍隊的龐大政治勢力,迫使其赦免大部分已定罪的軍官,就是這樣,在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還是連續發生了三次軍人嘩變,身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調動不了軍隊去鎮壓嘩變。1985年6月,阿方辛政府實行以反通貨膨脹為主的新經濟政策,即「奧斯特拉爾計劃」。事實上這一計劃仍未能控制通貨膨脹的慣性發展。貨幣嚴重貶值,財政赤字增 加,外匯儲備枯竭,生產萎縮,人民購買力下降。阿根廷成了拉丁美洲第三大債務國,1989年外債總額高達64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84%,通貨膨脹更是達到聳人聽聞的5000%。(摘自百度百科)
2003年,內斯托爾·卡洛斯·基什內爾當選總統,任內進行經濟改革,對外保持與拉美國家的友好關係,尤其是與查韋斯的委內瑞拉的關係。這使得他被視為拉美新一代左翼政治家之一。
2007年,基什內爾的妻子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當選總統,基本上沿用了丈夫的政策。2010年,基什內爾(夫)因病去世。
2009年,里奧·梅西當選世界足球先生(不要問我為什麼講歷史提起這個)
完結
推薦閱讀:
※泰羅奧特曼為什麼要到最後一刻才出大招把怪獸打死?
※晉江文學城文學城的發展史是什麼?
※李斯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神宗,唉,做皇帝做到我這份上,還有什麼意思呢?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