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中,二十九軍為何會傷亡那麼慘重?|讀《南渡北歸》00
來自專欄 我的讀書札記
關於盧溝橋事變,我的記憶主要來自初中歷史課,第二十九軍傷亡慘重,事變之後,天津,北平很快相繼失守淪陷……
為什麼二十九軍為何會傷亡那麼慘重?
其實,第29軍的人員成分相當複雜。早在1931年初,原西北軍殘部被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同年6月該部隊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名義上隸屬南京中央政府。為什麼說是名義上呢?首先來看第二十九軍軍長,由宋哲元擔任,宋當年可是原馮玉祥旗下的「五虎上將」之一,二十九軍奉命駐防山西正太路一帶。此地原為山西軍閥閻錫山經營多年的老巢,二十九軍在此地自然處於寄人籬下的地位,處於夾縫中的宋哲元及其所率領的第二十九軍一直想找機會東山再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未放一槍就退守關內,東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8月,宋哲元被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兼任第二十九軍軍長。隨後,經過幾次駐地轉移和人員擴編,期間也打了幾場漂亮的抗日戰役。
1935年6月,著名的《何梅協定》簽訂,後成立「晉察政務委員會」,其實質是為日本人操縱下的具有半獨立性質的一個委員會。
這對於一心想做大的宋哲元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經過一番「努力」,宋哲元一人身兼三項要職:第二十九軍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冀察綏靖公署主任。
冀察兩省和平津兩市一切政務、軍務,全部都在宋哲元一人手中。
以蔣介石為首腦的南京中央政府,對這塊具有特殊性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半獨立地盤上的一切事務,早已無力直接控制指揮了。而,自認為羽翼豐滿的宋哲元,在諸多關乎國家民族大是大非問題上,早已不把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放在眼裡。而,日本方面也看出了雙方日益加劇凸顯出的矛盾,宋蔣之間的矛盾對於日本來說,無疑是個好機會,他們不斷向宋哲元施壓,企圖操縱宋使其變為一個日本人的傀儡政權。
這為盧溝橋事變以及之後的平津失守淪陷,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盧溝橋事變前夕,宋哲元為躲避日本人的糾纏,正貓在山東老家為父親修墓,此時的一切軍政事務由駐紮北平的馮志安和秦德純辦理。
當事變發生,宛平城槍聲響起時,秦德純以職業軍人特有的幹練與魄力,當即下令命長辛店守軍何基灃旅,奮起抵抗!
7月8日早,秦德純致電蔣介石,蔣聞訊大驚。經一番深思熟慮,做出了採取外交斡旋與不惜開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安排。一方面命外交部長向日本駐華大使抗議要求中國的權益,同時,向二十九軍發出電令:「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屬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
值得對比的是,此時還在山東老家的宋哲元,早已從秦德純的電報中得知了事變情形,但並沒引起他的警覺,做出了「只許抵抗,不許出擊」的命令,並表示自己將會和日本方商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
由於宋哲元的幻想與幼稚,整個平津的前途命運萬分險惡。因為,與此同時,日本駐朝鮮的軍兵近萬人,已悄然抵達唐山、天津,並在塘沽卸下10萬噸軍火,日本關東軍也調入華北,另外還有8個師團約16萬人正日夜兼程的向平津撲來……
荒唐的是,然而宋哲元滿腦子裡寄希望於日本軍方因種種原因會突發慈悲,對於此事變會和平解決,他不顧有識之士的再三提醒與竭力勸阻,置中央政府大量方針與蔣介石的命令不顧,擅自下令拆除在北平內的各項防禦工事,並將關閉數日的各道城門全部打開,放棄一些警戒,擱置備戰計劃,增加的軍隊立即撤退等等……
「娘希皮」!這不是要任人宰割嗎???
7月25日,日軍已完成軍事部署,大規模進攻平津的戰爭前奏——廊坊之戰打響,二十九軍奮起反擊,敵我雙方傷亡慘重。
7月26日。日軍增援部隊趕到,27架飛機助戰瘋狂轟炸。中國守軍抵擋不住,撤離廊坊。次日,廊坊失守。
與此同時,日軍開始對北平守軍進行瘋狂進攻,駐防京郊南苑的第二十九軍守軍倉促上陣,甚至連防禦工事都沒有修築。無奈,日軍憑藉優良的武器的步步緊逼的坦克,還有低空轟炸的飛機,守軍營房很快變為一片廢墟,並且通訊中斷,秩序大亂。戰鬥一直打到28日早上,守軍傷亡慘重,南苑失守。
在大血戰、大混亂、大潰退中,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及其所屬三千餘名官兵全部陣亡。
7月29日,北平淪陷。
(關於以上這段歷史,主要整理自《南渡北歸》)
有一點需要說明,上文沒有重點寫道的但不應被我們忽略的一點是:在盧溝橋事變的前前後後,蔣介石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帥,作出了應有的考量和決策,作為一國之掌門人,其廬山演講更是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無奈於管理體系混亂,軍心不齊,軍內同床異夢打小算盤……本來寫到這裡,此文可以就此打住了。因為題目提到的問題,在前文論述中已經很清晰明了,至少主要原因是看的出來的。但就在此刻,我忽然想到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三灣改編: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注意,此時是1927年,早於盧溝橋事變10年)
三灣改編的歷史意義是巨大的:……(自行百度)。教科書式的總結我們聽了太多遍,就我個人而言之前只是滿足於背誦考試,談不上有太深的理解,更難以理解其偉大之處。慶幸的是,今天,我對三灣改編自認為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那便是:三灣改編(也許)決定了共產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在本質上的不同!為後來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節節勝利奠定了組織基礎。額,這是我自己的理解,有待商榷。毛澤東,一個從湖南大山裡走出的山娃子;蔣介石,浙江名門,當年的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啊。二人有著著實懸殊的實力,同時,二人在思想認識上,更有著著實懸殊的實力。偉人之所以為偉人,在於其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與遠見謀略。也正是因為出身不同,毛才能提出這些著名的思想,相比於蔣,他更加理解中國,他更加懂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民。扯遠了,回到三灣改編,我們知道,直到今天,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其中,聽黨指揮是靈魂,朋友們,只有牢牢堅持這個靈魂,我們的才能擁有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軍隊啊!提高了戰鬥力,在有敵人入侵之時,軍隊才能保衛領土主權,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啊。
TIPS:讀史時,對於那些歷史事件、著名論斷等等,如果只是僅僅學習歷史本身,可能體會不深刻。但是,如果我們可以進行對比式學習(橫向對比,縱向對比),對於歷史就會有全面立體的認識。
聲明:本人才疏學淺,純屬對於這段歷史的熱愛,寫下本文。上文有諸多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相互學習交流。
推薦閱讀:
※書評 | 死本身並無意義,但是思考死對於人生確有價值——《靈魂只能獨行》
※《平凡的世界》之賀秀蓮
※有時候,你的故事和你只有一紙之隔
※夢想成真只要三天-讀書筆記
※人生是一段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