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論壇】龍亭如 | 我們去尋找那盞燈
來自專欄 童心裡的詩篇
詩歌的使命,是給人以詩意的熏陶。人生有了詩意,才能自由地體悟大自然的規律和心情,真誠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內心單純
我們去尋找那盞燈
文 / 龍亭如
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小學戰旗分校
走了那麼久,我們一直在尋覓那盞燈,那是孩子們眼裡純真的渴望,是他們心中美麗的童真,是他們筆下的一個個詩意的文字。
我們從一首首童謠開始,走上了這條路,一年級,每天一首童謠,熟讀成誦,不刻意,不強求,清晨孩子們用美好的聲音開啟新的一天,日復一日的誦讀,文字的韻律帶給了孩子最初的美的享受!
晨誦《老師的眼睛》我在PPT上張貼了好多我和孩子們的照片,偶然得知是我的生日,孩子們用一節課寫好自己心中的老師,畫好插圖,做成詩集,一份份濃濃的情感變幻為這些溫暖而充滿靈氣的的文字。
於是,詩歌成為我們生日時對彼此最美好的祝福,每一個孩子生日都能收到屬於自己的生日詩,每一年我生日都能收到孩子們給予我的生日詩歌,年年如此:
比全世界所有的
獨角獸的華麗身姿加起來
還要美麗一億倍
——那是龍老師可愛的臉頰
……
這一首首美麗的小詩,是孩子們給予我歲月最美好的記憶!
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去生活中探尋美好,我們觸摸四季的脈搏,在每一個節氣去感受時令的變換,去思考,去想像,在童心裡書寫最動人的詩篇。
四月的陽光直晃眼,課間操時,陽光的影子長長短短的變幻著,忘記做操的我們站在樹下,看陽光透過樹葉灑下,看斑駁的光影在地上打轉,看太陽給我們的衣服點染繽紛的蝴蝶結……孩子們好奇的雙眼追隨著光影的變幻,他們問:太陽是什麼模樣呢?是葉子的樣子,是蝴蝶的樣子,還是……親愛的孩子們呀,它是你們眼中看到的一切最美的模樣,是你們筆下那一首首小詩的模樣!
當詩歌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就連最平常的日子也點染了濃濃的詩意!
萬聖節,學校中午喝南瓜湯,甜甜的,可愛的孩子說:萬聖節喝南瓜湯,是喝下一整碗歡快哦!
「哇,這是阿佛哦!」
小阿佛們瞬間討論開:喝一碗南瓜湯,喝下金燦燦的晚霞!喝下一整個秋天!喝下溫暖的陽光!喝下涼爽的秋風!喝下萬聖節的幽默!喝下甜甜的幸福!喝下美美的金子美鈴的小詩……
我喜歡這樣的日子,我們一起在詩歌中倘佯,在詩意中舒展!
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讀詩,即使假期,一首首詩歌也流淌在班級群里,我們讀詩、品詩、寫詩。我們也因為這些詩歌,這些平平仄仄的詩句變得閃亮起來。班級群里,春天到了,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比賽寫詩;下雪了,我們熱情地討論著雪的樣子,想像著它的心情;過年了,年的味道,年的形狀又是怎樣呢?那些脫口而出的句子,那些不拘一格的想像,分明就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靈感的花瓣就這樣一朵朵綻放!
孩子被媽媽批評後寫下:假如,我有魔法/我會把媽媽變回六歲/我變成大人、然後,每天對她說:/你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怎樣去當一個好媽媽呀……兒子一本正經地讀,母子倆相視而笑!
孩子們也會看著滿地的落地感嘆:滿地的落葉/是昨晚的星星落下來了/大地成了天空/星星睡在上面……
即使漫步在月光下,也會想:月亮是躺椅/星星是路燈/我/坐在躺椅上/拿著魚竿釣魚/釣起來一個太陽……
詩歌成為我們最尋常的生活方式,孩子們一天天成長,我們一起去尋找春天,記下雨兒的歌唱;一起與落葉舞蹈,描述生命的輪迴;讀了《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們用詩歌書寫蕭紅的人生,讀了《犟龜》我們用詩歌寫下自己的執著……
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們詩意的生活著,把每一天都當作一首詩,把每一首詩都讀進生命的思索。一路走來,我總在想,也許哪一首詩,那一句話,就成為一粒石子,投入孩子生命的海洋,泛起層層漣漪。
我們讀金子美玲,也讀顧城,讀泰戈爾,也讀徐志摩,除此之外,古典文化的浸潤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走過了十二月花神,走過了唐詩中的大唐,宋詞中的大宋……
五年級的開學詩歌是金子美玲的《千屈菜》這麼久的默契,什麼都不用說,看到大屏幕中的詩歌,我與孩子們反反覆復地讀,深深淺淺地悟。彬彬說讀金子美玲,總是莫名的憂傷和快樂交織著!疏影說讀了這首詩,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寂寞感,看不見,摸不著,也許我們都是那棵千屈菜!程睿說或許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去成全吧,小水珠那麼孤獨,可心中充滿思念,內心也足夠豐盈。
大概這就是種子在慢慢發芽吧,曾經讀下去的那些詩句,看到的美好慢慢滋養著孩子的心靈,他們才會有這樣敏銳的視角和獨特的表達。
幾年的詩詞累積下來,走過婉約的李清照,等來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了解了蘇軾的生平,也讀了過他好幾首詞,《定風波》請孩子們自由讀,讀到了什麼?又從何讀到?
小曦站起來:「雨是陰性的,在雨中往往感受到的是悲傷,在雨中,蘇軾想到他的被貶,人生的不得意時,是悲傷的。然而當他在雨中吟誦和歌唱,情緒就不同啦!」
從來沒有想過以雨來講這首詞,更多的是蘇軾對於人生的洒脫,是內心儒道相爭的矛盾,而孩子卻看到了雨中蔓延的情緒。
還未來得及追問什麼不同?張俊銘迫不及待地起來了:「當時他被貶官,他卻悠閑自得地吟詩歌唱,雨雖然下得很大,穿林打葉,你卻可以去聽雨的靈魂,享受這份悠然,愉快地前行,才會竹杖芒鞋輕似馬,腳步輕快,對官職升降已毫不在意,要怎樣就怎樣吧!「
多美呀,聽雨的靈魂,換個角度,雨驟風狂,卻也可以閑庭信步,只是需要一份怎樣的豁達呀!
月乙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情感:「當蘇軾回過頭,看看原來的自己,暴雨沖凈了事物的外衣,一切如過眼煙雲,回歸內心的平靜,大概這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吧!」
……
讀到此刻,悟到此刻,還要怎樣呢,我們都在尋找靈魂的皈依,都想走進那不在意的境界,只是,這條路有多遠多長呀!再讀,孩子們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已不需要我指導,那些茫然的眼睛,此刻已開始漸漸明亮起來,讀著讀著,那些詩詞就溶入了自己的生命,也能漸漸地感受蘇軾雨中的瀟洒與不羈,那心中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
詩歌的使命,是給人以詩意的熏陶。人生有了詩意,才能自由地體悟大自然的規律和心情,真誠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內心單純、陽光滿懷。
就這樣慢慢走,孩子們在一點點成長,漸漸褪去浮躁,主動享受詩詞的樂趣。他們寫下的那些長長短短的文字,成為這世界上最動聽的天籟!
如犟龜一般的堅持,我和孩子們也終於遇到人生的慶典。欣霜的《祖父的園子》蘭嵐的《三月的來信》分別獲得第一屆和第二屆「童心裡的詩篇」少兒詩會三等獎,我也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
在頒獎現場,年歲已老的丁芒先生、謝冕先生走進會場,滿頭白髮的他們,內心仍流淌著對詩歌的熱愛,台上那些優秀的朗誦者用最最動聽的聲音展示著孩子們的詩作,他們讓我們相信文字可以在生命中找到美好,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就這樣慢慢走,這一路花開,孩子的笑臉和文字填滿我生命中最浪漫的色彩。我,願意永遠是那位點燈的人,和孩子一起找尋生命最亮的這盞燈!
本文在江蘇教育新聞網同步推送,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 ◆ ◆ ◆ ◆
推薦閱讀:
※201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身為太監,對不起了
※江別鶴。
※紙牌屋與五線譜
※前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保爾·柯察金有什麼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