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節最後一場戲,楚劇《鄉里鄉親》再不看就晚了!
7日上午,黃陂羅漢寺街伏西村的留守老人們一起在村委會的小院子里觀看武漢楚劇院新編現實題材楚劇《鄉里鄉親》的片段演出,邊看邊呼過癮。這是《鄉里鄉親》劇組開展「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下基層體驗生活的首場演出,也是這部大戲的片段首次對外亮相。
5月11日19:30,該劇將作為第六屆中華優秀戲曲文化藝術節閉幕式劇目在武漢劇院首演。
新編現實題材楚劇《鄉里鄉親》由編劇張法德根據陳應松小說《夜深沉》改編,劇本於2016年獲第二屆「曹禺杯」全國優秀劇本獎,併入選為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劇目。
排練花絮
聚焦鄉村振興戰略
反映農村農業現實
觀照農民鄉土鄉情
全劇講述了一個關於「返鄉、創業、致富」的故事:年關將近,生態養豬場老闆范梨花正準備給全村鄉親宰豬分肉,不料養豬場土地承包人隗三戶突然返鄉,要求收回土地經營權……除了返鄉致富的話題,新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等熱點問題都在《鄉里鄉親》中有所涉及。同時,《鄉里鄉親》從音樂唱腔到舞台美術,都洋溢著濃郁的湖北農村風情,展現了一幅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畫卷。
編劇張法德介紹,作家陳應松在原著中提出了一個社會問題:回鄉的人卻難以融入家鄉。讀過原著的觀眾必然對隗三戶是心存同情的,而楚劇《鄉里鄉親》將隗三戶放在了反派的位置,增加了他與鄉里鄉親們的戲劇衝突,使全劇更加好看。
王文華,1967年生,1986年畢業於武漢市戲曲學校,1997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文學學士學位。楚劇作品有《寡婦堤》(2000年)、《湖廣總督林則徐》(2005年)、《三月茶香》(合作)、《回鄉過年》(合作),另有花鼓戲《生命的呼喚》《雁南飛》及電視專題片等。曾獲優秀導演獎、導演創新獎、第十屆「楚天文華導演獎」榮譽獎、楚劇藝術節導演一等獎等榮譽。
《鄉里鄉親》的導演、武漢楚劇院院長王文華認為,楚劇源於鄉野,生活氣息濃郁,劇種的特點和《鄉里鄉親》的主題很契合。在創作過程中,該劇的音樂、唱腔部分注重楚劇的原汁原味,也運用時代的審美品位來打造,舞美、服裝和人物造型並不是全部「寫實」,而是更加藝術化、更唯美。
推薦閱讀:
※「奧運小生」曾傑:遏雲繞樑的不只崑曲,還有鄉愁
※張允和 | 曲終人未散,一曲微茫度餘生
※十分鐘讀完《長生殿》——唐代網紅與傲嬌總裁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