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起跑線六問」,太殘酷了
來自專欄 李小軍的電影日常
《極限挑戰》第四季悄然回歸。
熟悉它的觀眾,看了第一期後都說,
雞條變了,變得不一樣了。
有說不敢玩梗了,有說主題變得沒意思了,也有說無聊不歡樂了,
總之一句話,節目不好看了。
怎曾想,第二期播出後,眾人一片嘩然,
皆驚嘆,
雞條終究是雞條,當之無愧的綜藝之王。
這期的主題是:
知識改變命運。
讓極限男人幫穿越回1978年,重新參加高考。
1977年冬,570萬人參加高考,27萬人被錄取,錄取率為5%。
1978年夏,610萬人參加高考,40.2萬人被錄取,錄取率為7%。
兩次高考,相隔僅半年,總計1180餘萬人參加,創下了中國乃至世界考試歷史規模之最。
對如今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只是象徵著青春歲月的高考,
卻是當年百萬國人破除年齡、出身,逆轉命運的唯一機會,
更是整個國家從谷底的艱難攀升,一個時代的拐點。
積壓了十餘年的青年男女們,
從「上山下鄉」,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從「把青春獻給農村、紮根邊疆一輩子」;
到「科學的春天」,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到「熱烈歡迎考生,接受祖國挑選」。
人們從車間、農田、軍營,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各個角落邁向高考的戰場。
對於這千萬面對未來毫無頭緒的青年來說,
這突然出現的一條通道,就像是給他們打開了另一個窗口。
當大家都一無所有,而世界出現一種機會的時候,人們還是想把這個機會抓住。
如果是成功,深遠意義看,是命運的轉折,
現實意義看,則是可以吃上白面饃,吃上商品糧,
自此跳出農門,天高任鳥飛。
從發布恢復高考的消息到正式考試,短短几十天的複習時間,
沒有老師,沒有課本,沒有資料,
他們沒有計劃,毫無章法,完全不知從何下手,
從廢品回收站淘書,
從老鄉糊牆的廢紙堆淘書,
從天蒙蒙亮開始在書店門外排隊搶書。
圖書館裡人頭攢動,
有的人擠到要坐在窗台上,有的人卻是連窗檯都擠不上。
地板上,陽台上,處處都是人擠人。
從清晨帶著大餅走進圖書館,就著館裡免費提供的開水,一待就是一天。
他們那代人想要參加高考,逃不開這幾個關鍵詞:
孤獨與疲憊,旁的工友聊天打牌,他們就在車間機床的轟鳴聲中複習,
跑與搶,每一分鐘都是時間,每一本書都可能是救命稻草,
飢餓與求知,處在飢餓的狀態,並時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近乎完全斷裂的兩個時空。
分明只是四十年前的事,講出來卻恍如四百年前。
極限男人幫們回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年代。
節目組要讓觀眾們看到,今天的學子生活是何其幸福。
譬如調查去年的高考情況就發現,即使是錄取率最低的廣東,也達到了驚人的81%,
與曾經的5%與7%相比,天堂與地獄。
節目接下來,男人幫通過努力「穿越」回2018,
但也並沒有用什麼說教的口吻向觀眾大灌雞湯。
而是採用擺出客觀事實的方式,讓觀眾自己去體會箇中滋味。
他們走進學校,讓高三學子們在操場上齊刷刷站成一排。
接著,向他們依次拋出六個問題,
是,便前進六步;否,則原地不動。
第一問,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嗎?
十幾個孩子信步而出,臉上藏不住的是欣喜。
第二問,你的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又是十幾個孩子從起點魚貫而出,而已經站在第二排的孩子又有幾人邁步向前,進入第三排。
第三問,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姑娘看著有的同學已是連進三排,而自己卻連第一步都遲遲難以邁出,看上去有點落寞。
第四問,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擁有過一次出國旅行?
值得玩味的是,這次前進的,沒有一個是三問後還站在起點的孩子。
第五問,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你出國留學?
看著身邊最後幾個同學也鬆了口氣似的大步向前,那位穿著綠色衛衣的男同學面露難色,眼睛不知該看向何處。
第六問,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他們是否一直在親朋面前誇獎你?
難以想像的是,這一問後,還是有四位同學留在了起點,
從開始到結束,他們一步沒有動,看著身旁的同學一個個躍步前行,
他們能做的,只是獃獃地站在那裡。
此時,再讓站在前面的學生轉身看自己後面。
回首發現,竟已是如此差距。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他們之所以能夠站在前面,和自身的努力並沒有多大關係。
超越同齡人的起點,是父母為他們創造的優勢。
接著,節目組讓孩子們準備賽跑,奔向終點,只有前二十名才可以得到獎品。
站在前面的同學是會離終點近一點,但站在後面的同學又未必不會努力迎頭趕上。
果不其然,最先抵達的20人里,確是出現了幾位之前站在後面的同學。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20人里,
男生19位,女生僅一位。
這位女生,也正是六問後,站在隊伍最前面的女生。
男女身體上的差距,讓男生在跑步這項體育運動上顯然要強於女生。
客觀存在的bug雖說難以服眾,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也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
更何況,此次測試的核心重點本就與男女無關,而是將焦點對準了大環境下所有的學生。
如果將測試對象設定為全部是男生,或者設定為全部是女生,
其主旨都是不變的,你的起跑線高於其他人,都是父母的功勞。
所以,糾結於男女問題,並無任何意義。
成功的是20名同學,不成功的是更多數同學。
因為跑得慢被擋在門外的他們,有懊惱有不甘。
恨自己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
惱父母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站得更前一點,
就在孩子們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時,孫紅雷、小豬、王迅出現了。
他們安慰孩子們,鼓勵孩子們。
尤其是孫紅雷,他的方式更是特殊。
「你們都在18歲左右,未來的路很長,會碰到很多困難,難道就被一扇門擋住了嗎?撞不撞開它?!」
這一撞,撞開的又豈是簡單的一扇門?
家世,背景,關係,
這所有的元素,如果都可以憑著這簡單的一撞就可以沖開,
我想也就不會有如此多人感嘆生活不易了。
最後,節目組讓極限男人幫幾位成員和他們的智囊團站成同一排,也經歷一次六問。
結果有點戲劇,
極限男人幫在除了孫紅雷和小豬在最後一個問題「你的父母是否以你為驕傲」上邁出一條線外,
剩下幾人,均在原地,一動未動,而智囊團的幾位卻是遙遙領先。
智囊團中,有NASA的研究員,亦有高級計算機工程師。
起跑線顯而易見高於男人幫的他們,如今的成就卻未必超越了男人幫。
有人說,幾個戲子有什麼成就?憑什麼能和程序猿比?就因為賺的錢多麼?呵呵?
可我想說,戲子怎麼了?
「戲子」也是一門職業。
在戲子這個行當,黃渤、孫紅雷、黃磊等哪位不是行業的佼佼者?
哪位不是站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那批人?
他們背後的艱辛,不見得就比程序員少,甚至更多。
同樣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向前奔跑,哪有什麼高下之分。
男人幫的成員們和之前未挪動一步的學生一樣,在起跑線上,他們天生就落後於人。
這種生來的差距,無法逃避,難以逾越,只能選擇正視。
而高考,給了這群天生就落後的孩子們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
自然還是有人會吐槽高考,說它不公平,
河南考生吐槽人太多,江蘇考生抱怨題太難···
可世間,又哪來絕對的公平。
相對公平的高考,對很多人來說,已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殊不知,他們所吐槽的高考,對四十年前那批參加高考的人來說是多大的恩賜。
試問,如果沒有高考?會怎麼樣?
「如果沒有77、78的高考呢,我有可能跟我表哥一樣,會是建築工地的一個搬磚的。」
劉震雲如是說。
大才尚且如此,普通人呢?
正視差距,而後努力,唯有如此,方得甘甜。
如某位偉人曾經說過的,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努力努力再努力,生活總歸不會更差。
這就是雞條第二期的內容,有厚度又有溫度。
感動的同時,又不禁回想18歲的自己在面對六個問題時,又可以邁出幾步?
細思之下,心有戚戚焉。
感嘆太殘酷,又釋然這就是人生。
人生啊,去你媽的人生。
推薦閱讀:
※那些內心深處的記憶,你——被喚醒了嗎?
※如何看待《中國學生所謂的數學牛逼》這篇文章?
※為什麼《戰狼1》會那麼火?
※真為有些中國人感到心痛
※什麼樣的職業算是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