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仕強老師的《大易人生》的感悟

讀曾仕強老師的《大易人生》的感悟

來自專欄 閱讀著,並內化一切

圓融是一種深度的智慧

他不把事物和規律分割開,也不冠以各種概念和意義。懂得語義背後深層含義的人,才不會受表象迷惑。他是指世界一切事物皆有保持原有的本性和無融和的矛盾。

「圓者周遍之義,融者融通之義」,圓滿融合,沒有障礙!

圓融的辯證

清早拜讀曾仕強老師解讀的易經,深有感觸。他認為人生來本就不平等,只能靠後天盡量公平,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河流是彎曲匯入大海,山脈也是蜿蜒向上攀登……東方哲學把「自然」深入骨髓,運用自然的萬事萬物剖析人生百態,大智慧深藏於易經,其中的真諦重在深、通二字。能運用這些智慧解決俗世的問題簡直是如烹小鮮。

所以我國古代的名思大家,他們的思維是一種圓融並深刻的,他們通常不會把話說「滿」,也不會把話說的那麼確切。語義一旦明確,就會把深層次的東西割裂,並化成了無意義和限制人思索深層含義的界限,這就是我們東方哲學的說話意境——「點到為止」。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不贊成樊登他講述的一些方式,因為他忽略了東方智慧裡面最強勢,也是其他名族思維方式不能比——圓融和不可說的境界。這裡面有我們東方哲學的早熟和圓融無漏,他忽略了「自然」才是我們東方文化最神聖的信仰,而這卻是西方哲人的致命弱點。他把很多西方著作和研究強行輸入國內,孤立的形而上學思維,忽視了對象的內在矛盾,沒有客觀從整體、本質上完整的認識對象,對受到過一定高等教育的人強行灌輸他的理念,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一種語言暴力。並且非常主張複雜體系式的運轉管理方式和生活規律,這反而和東方的智慧背道而辭。

中國哲學的精妙處在於將方法論於本體論合而為一,引用曾仕強老師解讀《易經》的《大意人生》這本書中,從太極八卦里領悟的最根本要義,「太極生兩儀,一分為二,二合為一「。

我們現代人聽不懂這些話,覺得含糊其詞。但是宇宙中有哪一點是真正清清楚楚的擺在我們面前?現在很多的文化思潮會把這一切歸咎於複雜體系,從表面語義上講並沒有錯,但如果他們試圖把複雜體系去解釋清楚,這就太低估複雜體系本身了。就會把人引入到另外一個歧途。用自己有限的大腦去解釋去深究,最終導致輸入很多無意義的概念、名詞,但他是否真的懂了?實著未然。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最多想到的就是這些概念和名詞。然而一切概念在本質上都是空無自性的,非決定的,概念的意義只能在相互依代中確定、成立。

這就是我目前最擔憂的一個現狀——文化市場和內容付費閱讀的問題。

回歸東方文化的溯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作為在國外學習回來的人,反而有很多的學者和知識份子回歸到東方的思維體系和名家大師的著作里去找尋答案。因為我們本以為西學能達到更深奧的意志層面的提高,但都失望而歸,除了學到一些新鮮的技術和思維模式,並沒有解決我們深層次遇到的問題,反而要求助於東方的道家,佛家,和孔子的言論,在一定層度上講這是一個諷刺,所謂「尊道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但這恰恰使我們在這東西方學習文化生活和工作經驗中,對圓融有了更深的體悟。在看曾仕強老師理解易經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這個時代的「三季人」太多了。何為「三季人」?這是一個典故。指代一些無知的人,先不說這是否出自於《論語》,但 「子不語亂離怪神」。我能理解的「三季人」是那些並不能和你有同樣思維方式和層次的人,這個時候如果刻意的讓他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在客觀程度上講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在同道人聽來則是幡然覺醒。孔子的境界在於看透表象背後的大道。三季人就是這世界的主流,越是不懂的人越是講自己的道理越大聲。曾仕強老師通過學習東方哲學,讓自己的心態歸於平靜和客觀,並多了一份自在和豁達,專註於自己的事業、學術,這就印證了圓融這個東方智慧的核心,他不把淡然的處事態度和積極的做人方式隔離開來,在做事中有「道」,在生活中有「道」,把「道」的智慧內化在人格之中,遇事靈活運用不加以強求,用簡單易懂的樸實辭彙把一些不可說表達出來,這隻有在中國人的語境里可以做到。

向內求可得一切,向外求只能看到紛繁的現象,所以在內容付費這個行業里,向外求也只能是短暫的一個現象,我敢斷言這個現象支撐不了多少年,最終的規律也是讓更多的人向內看,嚮往我們的內心,向我們紮根在基因里不可迴避的本性看,那是我們根源的所在,不可違,不可棄。不然一切都只是概念,規矩,準則和強行的灌輸和輸入,沒有什麼所謂的自由和獨立人格可言。寫到這裡向我們老祖宗的先賢取經,反而對樊登這樣的現象及人物又有了新的對待,在一定程度上講,他是文化代購者,之前是消費品代購的時代,而現在是文化代購的時代,如果能理性對待這樣的趨勢和潮流,不帶有窮酸知識分子的所謂情懷和固執,圓融的對待這一個現象和產品,我們就可以在把握事態的前提下,把想要做的事情慢慢融入進去,並先驅於他還沒有做到的事情上,所以還是要感謝他和他瘋狂的追隨者們,反而讓我們更加看清這個時代的問題和需求。

於八卦方點陣圖衍生出對東西方思維的理解

隨著在解讀八卦圖的過程中,我又頓悟一個道理,如果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整個全局,現在這個時代正是東西方文化融入交替的時代,這也是所謂陰陽互生和相吸的道理,源於這東西方文化不間斷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新的靈感,所以我們的心態又可以放平和一步。中國語言之妙在於隱含的「未然性「,莊子所云皆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在中國現有惡化的思維方式和輸入輸出模式中,利用西方的概念性分割式思維,反而可以幫助國人建立起可以快速索引和利用的原則體系,而西方本身就已經借鑒了東方的圓融和深度的不可說體系以後,又反之影響到他的格局,彌補他們現有的問題和局限,這樣循環交流的狀態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慢慢平衡。在這個自然規律中,我們不能以某一時間段去推測並做一些沒有客觀事實的理論,因為這需要通過一些現象去看,我們不要以好或不好去評判這些現象。「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矛盾雙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換。不分辨好於壞,不爭論對於錯,只要符合自然規律,就具有存在的理由和發展下去的路徑。

最後引用星雲大師的說道:清凈無礙讀書人,妙有圓融看世界。

推薦閱讀:

TAG:曾仕強 | 易經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