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有餘合理不足的廟堂武俠 | 慶熹紀事

渲染有餘合理不足的廟堂武俠 | 慶熹紀事

來自專欄 龍槍虎豹騎娛樂文學基地

《慶熹紀事》開始寫作的時候是2002年,雖然一開始是發表在網路上的,但是究其根本,它一直是屬於新武俠這個文學運動裡面的。作者紅豬俠在今古傳奇(新武俠的中心平台,現在依然在運作)發過一些短篇,其作者地位差不多是新武俠的二線作者吧,其實作品質量不錯,但因為產量過低的問題,知名度算不上太高。她的代表長篇就是這本《慶熹紀事》,最近剛完結。

等等……02年就開始寫了,最近剛完結,那不是寫了16年!是的,我一開始對這本書有興趣也是因為聽說這本書寫了十多年,簡直就是傳奇好不好……嘔心瀝血批閱數十載難道不是只會發生在名著上面的事嗎,一本武俠這麼寫,稀奇。一本寫了16年的小說,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我是很好奇的,就直接買來看了,本文就和大家聊聊這本書。

|安靖海內的小太監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有點當笑話看的。因為初期體驗並不好,人物行為做作,人設誇張而臉譜化,讀來有種下三濫宮斗劇的感覺,只不過有點武俠元素。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主角辟邪的身世,原本是親王貴胄,顏親王之子,結果因政變妄圖推翻現任皇帝,全家被抄斬,只剩他一個被宮裡的大太監保下來,沒入內廷,當了太監。而他忍辱負重,只為報仇雪恨,在宮裡曲意逢迎勉力求活,這個主線是我開頭能堅持讀下去的一大原因。

但是當我看到四大親王入京,格調一下子就起來了,國家看似穩定,實則內憂外患,處於風雨飄搖之境,外有北地匈人、西南大理、東南倭人外敵環伺,內有四大藩王虎踞龍盤,中央政府名存實亡。這是前輩留下來的爛攤子,而主角在內廷當寵宦不僅要保命復仇,更要利用顏王留下來的政治遺產解決藩王問題和外敵問題。這個設定上的張力讓人一驚,頓時正襟危坐擺正態度打算好好看,果然,本書中後期並沒有令人失望,身世線和家國線交織在一起,相互矛盾而又相互推進,最後為我們奉獻了一個極佳的大結局,就整體的劇情布局來看,本書實在是強得不行。

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分段。前期主要發生在內廷,寫主角在內廷兇險的環境中隱瞞身世艱難求活,並且取得皇帝的信任,逐漸參與到輔國之事中。中期從下寒州開始,開始正式參與處理國家大事,大高潮在大破匈人。後期從北方前線回來開始,南下解決大理,慢慢磨死東王叛亂和倭寇入侵,最後解決北方洪王和成親王叛亂,辟邪身死大結局。

但是故事細節因為對於作者政軍理解比較淺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怎麼實現上寫得不夠服人。破匈奴和破洪王的關鍵情節非常想當然,前者是主角出使了一次北方和賀里倫結盟就完成了,後者更是主角帶三千騎兵直搗黃龍開掛解決一個吹到爆炸的藩王,可以說是非常草率了。嗯……怎麼說呢,智障程度不亞於《紫川》那個八百破上萬。最合理的反倒是東王和大理王的部分,可能是因為是支線劇情著筆比較少的緣故吧,寫得少就難露怯。

這個大家應該都挺熟悉,老書了

關於這個大結局呢,我在網上搜到一篇這本書的書評。說本書是悲劇,正因為這是悲劇,所以才在崇尚大團圓結局的網文裡面這麼突出。

這種觀點不免有些太想當然了。

主角最後死了,女一號也死了,這是悲劇,不過這是是個人悲劇。但本書並非一本寫個人故事的武俠或者愛情小說,它政治軍事寫得再幼稚,也是一本架空政治小說,只不過帶有武俠元素。它的思想表達集中在政治上,主角最後獻身於政治理想,放棄了個人復仇和權位爭奪,光明磊落地走向死亡。最後的結局是海內安靖的政治願望得到滿足,一切矛盾得到解決,這個調子這麼高昂,也能算悲劇?

我以為判斷一本書整體上是悲劇還是喜劇,主要看的所屬類型和表達思想,本書主要宣揚的是古典政治最高統治者那種「朕即國體」的政治崇高。這個崇高最後實現了沒有?完全實現了。那本書就絕對不是悲劇,而是正劇。

因此最後的大結局寫得好,不僅僅是整體劇情構架推得好,也有在思想表達淋漓盡致的緣故。

|王室三兄弟

前中期的故事主要是解決藩王和外敵,而最後的大結局集中於中央三位王爺的奪位政變,三兄弟之間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設定不僅激化了矛盾,使得最後的劇情波折連連極度緊張,更在相互對比之間表達了小說的思想。所以本節從分析這三位人物開始,簡要論述他們承擔的推動劇情的功能和思想表達的功能。

劇透警告一次,因為會透懸念,所以這個小節關於身世的段落最好別提前看。

首先是內親王辟邪,我們剛才已經介紹了一點他的相關內容,因為他畢竟是主角。主角靖仞,面若美人,武功高強,其身世是故事的支點,其為國犧牲的理念令人擊節讚歎。但作為謀士作為主將,他的能力塑造非常單薄。

他的身世是劇情的關鍵所在,他原本是親王子弟,顏王第九子,後來顏王政變,家門被屠殺,他也被沒入內廷,這是我們一開始就了解到的。但在這一點上作者其實玩了個隱藏信息的把戲,到後期才揭示出他其實是先帝之子,名為靖仞,被過繼到顏親王膝下撫養,所以他並非顏親王之子,之前一直秉承的為父復仇的動機被證明為是子虛烏有,復仇的對象太后居然是自己的親身母親。這只是第一重反轉,在身世上還有第二重反轉,這第二重反轉關乎現任皇帝的合法性,主角居然被證明為有遺詔加持,本應登基為皇,這是結局成親王之亂的主要誘因。

這身世上的兩重反轉造成了極大的懸念,結局的波折幾乎全由此而發,主角在了解到第一層真相後,精神上受到嚴重打擊,之前堅持的復仇理念被證明為虛無,這讓主角消沉了很久。但是我們知道,主角其實有三個最為基礎的行為動機,一個是復仇,另一個則是完成先父遺願,平靖海內,還有一個的動機權力欲(也就是往上爬),第一重身世反轉取消了第一個動機,削弱了後兩個動機,而第二重反轉則加強了後兩個動機,思想的表達就在後兩個動機的衝突中展開。

主角認識到自己具有登上最高權位的合法性,每一個人都猜忌他有登基為皇的慾望,但是主角偏偏讓安定海內的國家情懷戰勝了權力欲,最後為了自己的選擇犧牲了自己,挫敗了成親王的叛亂,使得故事達到頂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就體現在這種動機衝突和路線抉擇上,通過這個抉擇,主角被塑造成政治上的聖徒,或許細細想來並不那麼真實,但是結合劇情,這個崇高的情緒確實是調動起來的了。

為什麼說細想不那麼真實呢?因為本書設定主要起到推動故事和前設人物的功能性作用,缺乏了自身構造的可信度。這在主角的能力設定上面體現的非常明確,主角為什麼能完成平定家國的壯舉呢?主要因為老顏王留下來的政治軍事資源,也因為主角大小受到顏王悉心培養,智勇無雙。但是仔細想想,關於主角能力並沒有很堅實得塑造出來,這主要是因為關鍵情節細節不足難以服人的緣故,更是因為作者吹得太狠。作者文筆不錯,寫主角貌美如女武藝高強,這個還挺令人信服的,但是寫到主角辟邪謀略無雙、武勇驚人、精於帶兵,作者就明顯能看出來力不從心了,只能靠吹逼才能維持得了形象這樣子,正面寫寫不來的。

其次是皇帝靖仁,頗有英主之相,或許略有自卑急躁,但綜合來看意志堅定心胸寬廣重情重義,能力也還不錯。

他一開始面對國內外反動勢力有不支的傾向,後來和主角精誠合作君臣和諧,終於在任上解決了先王留下來的所有隱患。面對主角是顏王之子仇敵之後的身世,面對主角功高震主的隱患,他決定選擇毫無保留的信任主角,以此來解決這個政治隱患,但卻沒想到最大的政治隱患卻在自己身上。

他的身世也是劇情關鍵支點,對應主角身世的第二重反轉,主角以為自己是顏王之子,其實是先帝之子,而現任皇帝靖仁以為自己是先帝之子,事實上他確是顏王之子,顏王那場反對他登基的政變,只是因為知道狸貓換太子這個真相,因此他其實是沒有繼位合法性的,主角才有皇位繼承權。面對這個真相,他希望交出權位解決矛盾,可以說是正直仁厚了。最後辟邪犧牲自己保護了他,可稱情深義重。

最後是成親王,這個人物上面有明顯的塑造弧線,也就是先褒後貶。

一開始的時候,他是個逍遙恬淡、文氣十足的富貴親王,只是稍微有點懦弱,不過挺討人喜歡。到中期皇帝和辟邪御駕親征,他的慾望就逐漸顯現出來,企圖聯合東王政變登基,卻又優柔寡斷,最後喪失機會只好殺了自己多年的老相好滅口,形象已經很醜惡了。再到後期狗急跳牆恐懼纏身,各種殺人滅口,最後抓到辟邪和皇帝之間因為身世造成的合法性危機,孤注一擲企圖政變,最後被他的兩個兄弟攜手挫敗,成了一個空有野心卻懦弱無能,權欲熏天卻優柔寡斷的陰謀家。這個形象變化很帶感,辟邪和皇帝和他對比,進一步增強了崇高感——畢竟崇高總要相對於醜惡才能得以建構。

另外,成親王是雙性戀,他的色慾也很突出,從一開始的正經君子到後面逐漸色慾勾心各種脅迫美貌小生陪他上床,很醜陋。而主角雖然是太監,經歷如煙(閹)往事,但對於愛情還是很正派的,和女主角明珠的愛情很有看頭。喔,辟邪不是個漂亮得不行的小男生嘛,成親王覬覦很久了,從開頭愛慕到末尾……唉,這倆人相互對比的地方太多了。

其他的人物就不說了,都挺有嚼頭的,配角群像塑造不錯,各自特點蠻分明,不過,不是主要優點,就不說了。

|似是而非的政治和武俠

前面說了一點點不足,比如某些關鍵事件過程不太可信(甚至於可笑),主角辟邪的能力寫不出來全靠吹,這些歸結到一點上,那就是對政治軍事的理解過於孱弱,在設定方面缺乏構造能力。

固然設定給了故事極強的張力,其政治環境為故事的整體布局奠定了基礎,內外交困的危難局面,身世之爭的撲朔迷離,這些都給劇情以極強的潛在矛盾和推動力。但是,設定並不只是為了服務劇情波折的,設定必須要有足夠充分合理的細節,構造完整的體系,這樣才能使得劇情更加合理,從而為思想表達提供堅實的知識基礎。對於這後一個要求,本書的設定是做不到的。

這個做不到似乎並不是寫作失誤的緣故,而是單純的作者能力不足,寫廟堂武俠卻天生對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缺乏理解,雖然通過對血緣合法性的理解,作者能夠把政變的動機寫得有模有樣,把朕即國家的崇高感寫出來,但這個寫出來大部分卻是渲染出來的,而不是實實在在地自然表述出來的。

這就導致作者寫不來主角的政治能力,只能寫他實現了什麼成就,卻只能把實現過程加以虛化。這使得主角作為謀士、作為將領的能力非常空泛,關鍵情節全靠有吹逼嫌疑的謀略帶過,這個對於整個小說的各個方面傷害都挺大的。

除去政治方面的設定,本書畢竟還是本武俠,有很多武俠的設定元素,但是在這方面作者的實現也不能令人滿意。武俠設定的細節方面可以說是比政治更為缺失,七寶太監的大內高手派,雷奇峰的暗殺者派都是明顯該有交代,卻敷衍過去的設定,導致本書中作為重要暴力力量,承載了很多劇情功能的武功設定完全是虛的。

廟堂武俠這個類型本身就要求很高的設定能力,要求在政治和超越性力量(也就是武功)的設定方面都有所構造和表達。而本書作為一本廟堂武俠,在設定的兩方面上都是瘸腿的,甚至有破城錐和大炮這種專門為劇情破局準備的獨立設定,非常可笑。

|武俠之殤

說到廟堂武俠這個類型,我決定就武俠說點什麼。

新武俠已經死了。

我不是說我們所熟悉的那一批被歸為新武俠的作家已經不再寫作了,也不是說現在的讀者已經不看武俠了,事實上,新武俠作家們有很多人依然在寫作,當初的讀者現在依然在閱讀武俠,只不過,新武俠作為一個整體意義上的類型文學運動——創作群、平台、讀者群——已經在事實上解體了。我上次在群里聊起來,甚至於要給新人普及這個詞的含義,想來實在有幾分悵然。

槍城原來是有評武俠的傳統的,從港台武俠到新武俠,我們曾經做過比較系統的評述,廟堂武俠這個類型概念就是我從靈風那裡學到的,而綜合來看,新武俠的整體水平是比網路小說高出一截的。不過在如今這個武俠已死的時代,為了給一般通俗讀者介紹,一本新武俠作品在宣發的時候已經要往網文上面貼,要和當下知名度更高的同類型網文進行比較。

在《慶熹紀事》的書評中說這個,這要還是因為我在網上搜《慶熹紀事》這本小說的時候,看到噹噹上面的本書宣傳詞,要靠踩《慶余年》和《琅琊榜》來搞宣傳,要被當成網路小說來點評,實在是……有點可憐。即使《慶熹紀事》在我看來確實比《慶余年》和《琅琊榜》水平高一截,在思想上對比《慶余年》和《琅琊榜》,本書還是要稍勝一籌的,雖然本書思想尚未達到中國古典政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頂峰,但是能寫出來辟邪以統治者自居的那種為國負責感,已經挺不錯的了。

不過話雖這麼說,但它可是屬於新武俠這個港台武俠的繼承者,它理應同那些更偉大(或者說是被建構為更偉大)的類型小說相比較。

不過武俠雖然死了,也是以一個威嚴的老父親的形象死去的,現在中國各種成熟的通俗類型,或多或少都是在武俠的遺產上建構自身的,武俠塑造了我們的類型文學,這個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乃至未來。

另外,在劇情任務設定方面,新武俠未必比網文高到哪裡去了,但是在文筆方面新武俠比網文高的不是一點半點。《慶熹紀事》的文筆在新武俠里都算是拔尖的,突出一個美型,多用渲染,古意盎然,我個人認為,紅豬俠的文筆只比緞公略遜,讀起來實在是個享受。

打榜短評

整體上說,情感渲染極為優秀,但合理性不足。

劇情整體布局上佳,轉折密集有力,敘事懸念感強,最終的大結局在不僅在劇情上達到高潮,在思想上同樣達到高潮,崇高感渲染出來了。缺點還是在作者政治軍事知識略弱上,設定雖然為劇情提供了巨大張力,但自身的實感卻不強,政治武俠兩方面都不令人滿意,有的設定甚至令人啞然失笑。

文筆也很突出,華麗唯美的整體風格保持得很好,同樣風格下雖略遜緞公一籌,但依然很強。

思想上尚未達到中國古典政治的最高峰,通篇的結構建立在對於政治合法性的理解上,讀來頗有血親政治的感覺,不能說是對政治理解到位了,只能說,比慶余年琅琊榜等文三觀正了一些,比起正統的歷史類小說還頗有不足。

參考給分:8.2

p.s.確實已經有好久沒有寫書評了,確實是手藝生疏了,打開word盯著大綱看了好久也不知道從哪裡寫起……不過寫起來慢慢就找到感覺了,寫得蠻快的。所以說書評這也算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某種手藝活?不過這個手藝似乎沒什麼用的感覺。


推薦閱讀:

再讀金庸,聊聊男人與女人
當代滿洲豪俠傳
這部美國電影演出了中國武俠小說里的快意恩仇
郭靖為什麼不幫江南五怪報仇
小(不知道是啥)——絕世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