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是怎樣生成的?
來自專欄 網路交流
現在的生活中二維碼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那什麼叫做二維碼呢?
二維碼(QR(Quick Response)code),又稱二維條碼,它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是所有信息數據的一把鑰匙。
之前二維碼沒有普及時,只用於的是追溯零件的源頭。
隨著近幾年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以支付寶和微信為首的國內兩大移動支付均結合二維碼組成了新一代無線支付方案,使得支付體驗變得更加快捷輕鬆。目前二維碼除了成為我們日常中支付環節中密不可分的一環,它在之前就曾被廣泛應用在零售、高科技、運輸等行業。
提及二維碼的誕生,我們還得倒回至上個世紀 60 年代之後的日本,雖然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淪為戰敗國,可是在經濟方面日本卻進入了迅速的崛起,日本的各大超市的銷售額自然也隨著快速增長,不過由於那個時候收銀員需要長時間頻繁手動輸入商品價格,導致那個時候的收銀員效率較慢,而且手部容易出現疲勞甚至出現疾病。
在同樣是上個世界 60 年代至 70 年代,條形碼聯合發明人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德(Norman Joseph Woodland)發明了一維碼(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幾乎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效,顧客也可以節省更多時間。不過初代的條形碼採用的還是還是環形設計,想要完成掃描還需要格外安裝一部 500 瓦特發光體的巨型掃描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組成的一維碼(條形碼)開始暴露出不少缺點,例如數據容量較小(30 個字元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數字、條形碼尺寸相對較大(空間利用率較低)、條形碼遭到損壞後便不能閱讀的缺點。為了彌補這些缺陷,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尋找更佳的代替方案。
二維碼目前共有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其中分別是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和漢字來存儲數據,二維碼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通用的二維空間條碼,在中國也普遍使用。
雖然日本電裝公司擁有二維碼的專利權,可是他們明確表示該專利是免費開放使用的,他們希望二維碼成為無需成本、可放心使用的「公共編碼」,而日本電裝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為世界汽車系統零部件的製造商,同時他們也在售二維碼專用掃描槍等相關產品。
應該會有不少人會困惑,我們日常中遇到的二維碼那麼多,難道二維碼數量是取之不盡的嗎?
二維碼有不同的標準,不同標準下數據容量是不同的,以 40 × 40 標準來作為示例,它的物理容量約為 200 個位元組,目前已知的二維碼最大尺寸為 Version40,它的尺寸長達為 177 × 177,通過各種多變的組合,而且失效的二維碼也有被循壞使用的可能性,只能說二維碼的數量肯定是有限的,但二維碼數量之龐大,猶如取之不盡。
推薦閱讀:
※掛二維碼乞討的監管措施有哪些?
※為什麼乘車二維碼還難以被全面接受?
※除了付款收錢加好友,你每天在用的二維碼還有這些實用功能
※東鵬特飲掃二維碼領紅包創新營銷功能開發
※在 Android 上製作一個有趣的二維碼:Awesom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