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他是不能講道理的人
來自專欄 麥大大的心理學
首先請你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說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要避免直接給來訪者講道理?
第二,如果不能講道理,那有什麼別的讓來訪者明白道理的方法呢?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講道理」這個話題。
01
來訪者已經在生活中聽煩了道理,特別是關於他不夠好的道理。
我經常給中學生做團體心理輔導。我喜歡與他們玩「發現你的優勢」的活動。
這是一個積極心理學活動。積極心理學家通過跨文化研究,得出了人類的24種優勢。每個人都擁有其中3至5種突出的優勢。
活動前,我問學生們:你們相信自己擁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嗎?
每一次,都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自己有天生的優勢,大部分學生說「沒有」或「不確定」。
神奇的是,2小時的活動後,每個學生都發現了自己的優勢,而且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運用自己的優勢。
學生們認知與現實的偏差是如何產生的呢?是源於他們頭腦中那些關於自己不夠好的道理。
中國式父母,喜歡給孩子講道理。
上小學的第一天,父母給你講道理:你要聽老師的話,上課要認真聽。
上初中的第一天,父母給你講道理:你要更加努力地學習,不要學壞了。
上高中的第一天,父母給你講道理:三年後就要高考了,你要努力。千萬別讓早戀耽誤了學習。
即使後來你離開了父母,身邊依然不缺給你講道理的人。
工作的第一天,老闆給你講道理:你是年輕人,工作要積極主動,我們公司的晉陞機會還是很多的。
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老婆給你講道理:你不要只顧著賺錢,也要回家吃晚飯陪孩子。
來訪者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成千上萬次「被講道理」。
來訪者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們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02
道理從來不是聽到的,而是悟到的。
認知行為療法最重要的治療思想就是——經驗決定信念。我們平時說的「道理」,從認知行為療法的觀點來看,就是我們處理生活中大小事時的內心信念。
這些信念從哪兒來呢?
它們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與重要他人相處的經驗,是在我們遭遇的一件件生活事件中逐步形成的。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一個對你學習要求很高的媽媽,只有你考試得了100分,媽媽才表揚你。你就有可能獲得「努力的人才是可愛的」這一信念。
你轉學從小城市來到大上海。同學們非但不願意跟你玩,他們還指指點點說你是「鄉下人」。你就有可能獲得「別人都是壞的」這一信念。
認知行為流派認為,我們的信念分為三個層次: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
自動思維是我們對生活中某個具體事件的態度;中間信念是我們處理生活中某一類問題慣用的行為方式;而這些態度和行為方式的產生,根源是我們的核心信念。
認知行為流派指出了三類負面的核心信念。它們包括對自己的核心信念、對別人的核心信念和對世界的核心信念。
對自己的負面核心信念有三:我是無能的;我是不可愛的;我是壞的(沒有價值的)。對別人的負面核心信念亦有三::別人是全能的;別人是無能的;別人是壞的。對世界的負面核心信念有二:世界是冷漠的;世界是充滿敵意的。
你以為決定你行為的是道理,其實是核心信念。
03
要改變來訪者的信念,就要讓來訪者獲得相信新信念的體驗,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會評估來訪者對原有信念和新信念的相信程度。這兩者數值的變化是諮詢有效的依據。
通常情況下,來訪者對原有信念的相信程度不會降低到0,對新信念的相信程度也很難升高到100,只要是原有信念受到了干擾開始動搖,新信念開始生長,諮詢就是有效的。
認知行為諮詢中有很多種幫助來訪者獲得與新信念相關體驗的技術。這裡我結合自己在諮詢中的案例,給你介紹我最喜歡用的兩個。
第一個是可能性區域技術。
我的來訪者喜歡班級中的一位女生,但女生不喜歡他,卻對同班另一位男生的追求很有好感。這讓我的來訪者很著急。他經常在班級中「搞事情」,為的是引起女生的注意。可是,女生非但不關注他,還開始討厭他了。
來訪者:老師,你覺得我怎麼做才能讓她答應做我的女朋友? 我:聽起來你很著急。但我先請你想像一下,你們之間最好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來訪者:最好的結果是,她答應做我的女朋友。 我:那最差的結果呢? 來訪者:她不理我了。我成為了她最討厭的人。然後,我的情敵和她在一起了。 我:那麼,你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呢?
我們經歷了一段十幾秒的沉默。
來訪者:我和她可以成為好朋友,但不一定是男女朋友。
我故意停頓了一下。
我:現在,你的感覺怎麼樣? 來訪者:我覺得自己比剛才冷靜一點了。我們不一定能成為男女朋友,因為愛情是你情我願的事,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我們兩個人的愛好很相似,如果能成為好朋友,那也不錯。
這個愛情中簡單的道理,我相信來訪者本來就懂,我只是給了他體驗的機會。
第二個是行為試驗技術。
你還記得上一篇文章中那個出現強迫行為的高中生小文嗎?
小文只要一擔心自己的文具可能弄丟,就一定要立即去書包里檢查一遍,就算當時在上課也必須這樣。
來訪者不願意用新信念指導自己的行為,是害怕新信念可能產生的後果,他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這種後果,所以極力避免後果產生。
行為試驗技術,是讓來訪者先做出一點點改變,意識到放棄原有的負面信念並不會產生無法預料的可怕後果。第二次的時候,比第一次多改變一點點。通過這種小步走的嘗試,幫助來訪者逐步增強對新信念的相信程度。
我給小文布置了行為試驗的回家作業。
在接下來的一周里,我要你做一個試驗, 如果你又擔心了,不要馬上去檢查書包,而是讓自己安靜地坐5分鐘時間,看看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覺得5分鐘已經很容易了,那就延長時間,10分鐘、15分鐘、20分鐘……
強迫癥狀的本質是用強迫行為來降低情緒焦慮,周而復始形成了強化通路。行為試驗的回家作業可以幫助小文理解到,即使這種焦慮不被人為降低,也不可能產生破壞性的結果。慢慢地,小文對癥狀思維的相信程度就會降低。
04
除了以上兩種,認知行為療法中還有許多簡單易用的技術。
正巧,我在幾周前參加了一次系統的認知行為療法培訓。我將這次培訓的精華做成了思維導圖。
這張圖可以幫助你從宏觀上把握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邏輯。
你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麥大大的心理學(微信ID:maidada)。 在公眾號後台回復關鍵詞:認知,我把這張圖的高清無損版本送給你。
推薦閱讀:
※斷崖式的轉身,40歲,他從「IT男」轉行為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的良心不會痛。
※心理諮詢師是如何看待分手、親人逝去、友盡的關係終結?
※【北京晚報】她,不懂拒絕
※請別用理論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