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國的科技實力?

如何評價一國的科技實力?

來自專欄 從點滴開始做更好的自己

這還是一個思考框架, 或說認知水平的問題. 重點不在於答案, 而在於思考方式.

起因是某群里有人轉發了一篇文章, 評點全球各國的科技實力. 先看看這篇文章中的結論:

他怎論證的呢? 且拿文中分列三四名的日本和法國這一段來舉例:

這段作為論據有些什麼問題呢? 第一點, 彼此間的指標不一致, 指標不成體系, 合理性存疑; 第二點, 沒有具體數據; 第三點, 某些事實存疑.

你看啊, 法國諾獎和菲爾茨獎獲得者明顯比日本多得多, 而且20個關鍵領域, 法國"居於世界前列", 日本僅是"排名很不錯", 為何法國在日本後面呢?

所以要相對客觀評價, 我們需要先找到一套合理的指標體系.

說白了, 就是設定KPI. 具體KPI和被評價對象的業務特點息息相關.

例如以國家區分的科技實力, 算人均水平, 意義就不大, 或者說權重不宜太高. 因為很多科技研發有固定投入規模, 例如載人登月計劃, 根據其項目難度, 至少需要幾十億美元. 假設地球上有一個小型國家, 總人口1萬, 就算人均科研經費支出1萬美元(大概是美國2015年人均科研投入的6倍). 傾其國力也只能湊出1億美元. 還是不可能搞定載人航天項目的.

好在, 對於這種比較成熟的話題, 肯定有人已經製作出評估指標體系了. 事實上, 美國人搞的<科學指標>在1972年就問世了. (1987年改名為<科學與工程指標>, 最近是毎兩年出一版, 最新一版是2018版).

對, 這裡的思路就是直接借鑒某個, 或多個成熟的評價指標和報告. 而不是直接靠自己拍腦袋, 指望靈光一閃.

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裡面是怎麼設定的呢?

  1. 研發人力 (Workers with S&E Skills)
  2. 研發支出及強度 ( R&D Expenditures and R&D Intensity)
  3. 科研出版 (Research Publications)
  4. 發明/知識轉移/創新 (Inventi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5. 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經濟活動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Economic Activity)

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指標, 或者說這些指標為什麼比其他指標更好? 原報告有解釋, 這幾句話也很重要啊, 同學們:

  1. 好的指標具有一定意義和說明性, 且能獲得普遍共識. (獲得普遍共識, 就便於和其他國家比較, 因為其他國家也有這些指標信息)
  2. 好的指標是能被政策或措施所影響. (為啥? 如果一個指標天生如此, 人力無法影響, 列出來大家只能幹瞪眼, 不如不看)
  3. 好的指標便於測量.

必須插一句, 這個報告最終也並未提供什麼全球科技排名. 我們可以根據某種指標來排序, 也可以根據複合指標, 通過賦權來排序. 但這裡的問題是不同的指標難以賦權並計算出總得分.

然後就是二級指標了.

以研發人力為例, 共分成以下幾點:

  1. 科學工程領域的學士學位授予人數.
  2. 科學工程領域的博士學位授予人數.
  3. 全職科研工作者人數
  4. 國際留學生人數

這個就涵蓋了基礎學術人群, 高端學術人群, 企業及其他科研工作者, 外來學術人群. 目前看是比較全面, 思路縝密呀.

順道看一眼數據吧, 拼人力嘛, 歐盟8國/中國/美國基本上三足鼎立. 高端學術人群歐盟8國有一定優勢, 基礎學術人群中國有一定優勢. 企業及其他科研工作者基本相當.

順道再看看其他的指標吧.

研發支出(購買力平價法)

美國/中國/歐盟8國比較接近. 日本不到這幾家的一半.

研發強度(即研發支出佔GDP比例)

美國高於中國, 中國和歐盟8國比較接近. 韓國高得嚇人.

科技論文數量

歐盟8國最多, 美國和中國數量相當, 相當於歐8的70%左右. 日本相當於美國或中國的四分之一.

高被引用論文佔比

(我其實不是很確定是不是這麼翻譯, 總之就是個論文質量的評估指標)

美國有顯著優勢, 中歐差不多, 都好於日本.

再看看工業方面

高科技製造業產出

美國有明顯優勢, 其次是中國, 然後是歐盟8國. 日本相當於美國的20%, 中國大陸的27%.

中等科技製造業產出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產出

美國有顯著優勢, 其次是歐盟8國, 中國, 日本. 日本相當於美國的20%, 中國的39%.

事實上二級指標之下還有三級指標, 但是這個報告太長了. 一時看不完(1000+頁). 這個報告下載地址在這裡, 請各位自行下載.

nsf.gov/statistics/2018

順道說一下所謂的"20個關鍵科技領域", 不好意思, 根本找不到. 基本上只有最上面那個文章在說來說去. 哪位同學如果找到了可以發來看一下.

最後再總結一下哈, 打算客觀評價一些事物, 需要

  1. 要有一個良好的指標或指標體系, 或者借鑒成熟的指標(體系)
  2. 有數據及數據說明
  3. 拒絕拍腦袋, 亂排名, 瞎JB寫.

好啦, 我是靳偉. 我們下期再見.


推薦閱讀:

《閃電麥昆》是哪個國家的作品?
人種類型科普:東亞人種康巴類型(Kham)
國之起源
《二十四史》讀後感1:國家、民族、個人
歷屆國家主席都做了什麼貢獻?都是誰?

TAG:認知 | 科技 | 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