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合掌」

淺談「合掌」

來自專欄 詩詞

同義相對謂之合掌,這是楹聯創作之大忌。對聯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對仗,音韻平仄詞性詞義意思都要形成一種對仗,其中意思的對仗是「隱性」的,不是在局部 「音韻、平仄、詞性、詞義」上能看出來的。上下聯「合掌」,就意味著在內容上偏向單方面,像是兩個手印疊合,這無疑是「內容對仗」的一大缺陷。《聯律通則》明確忌「合掌」,雖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很重要,值得我們進一步學習研究。

怎樣理解「合掌」?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說:「合掌是詩文對偶意義相同的現象,事實上就是同義詞相對。」後來,他又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詩詞格律》一書中說:「像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緣』與『為』就是同義詞。因為它們是虛詞(介詞),不是實詞,所以不算缺點。再說,在一首詩中,偶然用一對同義詞也不要緊,多用就不妥當了。」自古以來,對合掌的認定有不同其說:

其一,出句與對句的句意相同。古今詩律聯家認同一致的是「兩句不可一意」,即「句意相同」就是合掌。例如: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古人評曰:「造語雖秀拔,然上下文多出一義。」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力錘頑石方逢玉;盡撥寒沙始見金」等均屬此類。今人也有,如 :「室滿歡愉,兒祝爹娘同壽考;庭饒喜慶,女祈父母共康寧。」含義不二,惟一的區別是「兒祝」和「女祈」,兒、女又同是做壽者的孩子。上下兩句中所有詞語的詞義完全相同,是典型的「合掌」。還有:「神州千古秀;赤縣萬年春」。對仗很工,但神州與赤縣均為中華別稱,詞義乃同,千古秀和萬年春的含義也無本質區別,內涵一樣。因此,是一副「合掌」聯。

其二,上下兩句中有意復的字,也算合掌。例如:「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耿韋) 「稀、少」合掌。「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賈島) 「流、走」合掌。「汲水疑山動;揚帆覺岸行。」(曹松) 「行、動」合掌。「犬為孤村吠;猿因冷木號。」( 顧在榕)「吠、號」並聲。「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 崔顥) 「川、河」並水。

王力認為:雖然這些同義詞屬實詞,因為並未造成出句與對句的句義相同,還過得去,而虛詞相對相合可以從寬。如:蘇舜欽《春睡》中的「身如蟬蛻一榻上;夢似揚花千里飛。」、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蘇軾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以上三聯中的「如」與「似」是介詞,「如蟬蛻」和「似揚花」、「如天上」與「似霧中」、「似秋鴻」與「如春夢」都是介詞結構。介詞在句子中屬表語法關係的虛詞,屬非成分詞,所以,「如」與「似」相對不算合掌。但也有人認為:無論何類詞,只要同義互對,皆為「合掌」。

其三,上下兩句中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也是合掌。例如:「黃雲同入塞;白首獨還家。」( 鄭從《入塞曲》)查慎行曰:「入塞」與「還家」合掌。

後面兩種說法似有差異,實屬一類,這些相對的同義詞或字,在句子中屬表義的成分詞或片語。這裡須強調,語言的實際使用單位是句子,因為只有句子才具備表達一個相對完整意義的能力,詞和字或片語都不具備這種功能。因此,合不合掌應該定義在句義上,不能定義在詞(片語)上。王力根據定義提出的「偶然用一對同義詞也不要緊,多用就不妥當了」的論斷,有指導意義。無論是古人認為同義實詞相對,還是有人認為實詞、虛詞只要是同義詞相對都算「合掌」,是過分地擴大了詞的功能,把定義在句子上的概念移植到詞和片語上,這種節肢認定全聯的主張是欠妥的。還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狹義合掌、部分合掌、小合掌等,成為「節肢派」。

界定合不合掌之「兩句不可一意」是正確的,而且非常明白。而肢解派所說的,是把上下兩句逐字肢解,忽視整體句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極容易使一些優美的工對居然成為了「合掌」。試看「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何等優美的兩個不同鏡頭的畫面!卻因「流、走」詞性相似也成了病句。「汲水疑山動;揚帆覺岸行。」上下各自的意思相同嗎?不說「行」、「動」詞性上不盡相同,就是相同又有何妨?可以說,整體意思好就是好聯,尤其律詩,意境還是放在第一。如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因「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合掌,王安石改「蟬噪林逾靜」為「風定花猶落」,從對仗角度看工整、不合掌,但從全詩來說謀篇就差了。原詩四景是若耶溪獨特之景,而「風定花猶落」是隨處可見之景,此景摻入其中就不合諧了。

在研究「合掌」的時候,我以為應注意一個黏滯性的問題,即上下句意思接近,近乎合掌不能看作「合掌」,「黏滯」不等於「合掌」,「黏滯」聯不會是好聯。有人比喻:散文如散步,詩歌如舞蹈。既然是舞蹈,步與步之間的跨度就要大些,要拉開距離。如果句與句之間的意思太近,語言就缺乏張力和含量,就顯得黏滯,例如:「肩扛紅旗穿彈雨;手執白鐵闖硝煙。」「肩扛」對「手執」、「紅旗」對「白鐵」、「穿彈雨」對「闖硝煙」,上下句說的差不多一個意思。還有:「名賢功高澤百世;先聖德重潤千秋。」也屬這類情況。為避免「黏滯」,就要儘可能拉開句與句之間的距離。當然,拉開距離不能拉斷了義脈而使上下意思聯不上。

如何避免「合掌」?一般說應從兩方面注意:一是上下聯不能表達一個意思,即錯開角度和涵義;二是兩聯對仗的詞語不用同義詞。下面引聯分析:

「雲帶鐘聲穿樹去;月移塔影過江來。」(題雙清亭)

上聯雲帶鐘聲,是聽覺,穿過樹林去,逐漸遠離了。下聯月移塔影,是視覺,隨著月亮移動塔的影子從江水的一邊向另一邊轉過來,逐漸逼近了。一去一來,對立相反,形成對仗兩聯從不同角度(聽、視)互相照應,補充深化了要表達的該亭環境優雅寂靜的主題。

「野草碧千里;桃花紅萬家。」(京郊採風)

此聯描繪了春到京畿、青草萌綠和萬朵桃花吐艷相映之景緻,是顯義;野草先含詩社之名,而桃花又點了活動主題,為隱義。一副楹聯勾勒出一副畫卷,活動內容和參與人物俱囊其中。

綜上所述,在楹聯創作中,只要注意掌握好聯意和詞義的運用,即上下聯不重複表達內容,對仗不用同義詞,「合掌」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推薦閱讀:

《詞學簡論》第一講
淺談詩歌中的顯隱
《憑花樓詞戊戌春稿》
文檔導入

TAG: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