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缺少不了人文關懷
本文首發於醫聯APP【medlinker】
作者:顧昕
許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實習醫生的時候,剛開始接觸臨床,就看到以下兩個常見的醫院場景:
A. 門診。一個病人拿著天書一般的病曆本還有幾張花花綠綠的化驗單匆匆忙忙的闖進來,唯唯諾諾的詢問,
醫生,這個血常規還有那個什麼化驗結果是不是好的啊,好像有兩個指標有點高啊,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啊。
哎呀,沒看我在忙的嗎?剛才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那兩個指標沒啥,你這麼胖指標高點也就那樣了,回去照著我給你開的葯先吃著,有什麼不舒服下回再來掛我門診號,下一個。
門診醫生面無表情又略帶不耐煩的回答。
B. 病房。一個剛剛做完手術幾天的住院病人哼哼唧唧的在病床上,愁眉苦臉的對護士說,
我這個傷口咋老是隱隱約約的疼啊,稍微一動就受不了,護士你幫我問問醫生有什麼好辦法嗎。
你怎麼這麼麻煩啊,看看病房裡面其他病號,誰像你這個樣子,做了手術么疼上幾天是很正常的事情,熬一熬么就過去了,不要那麼嬌氣,醫生在手術室呢後面再說吧。
病房護士翻了翻白眼撇著小嘴說。
或許,從醫務人員自身的角度看,門診醫生和病房護士的回答並無不妥之處。他們只是在日常的例行工作中,從掌握的業務知識出發,平平淡淡的對病人的疑問進行了普通回答。可能在如此忙碌的醫療條件下,似乎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剛開始在繁忙的實習工作中疲於奔命的我,最初也是這麼理解的。
然而,接下來我接觸到的一件事情,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另一種體會。
一個普外科病房剛剛做過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手術的病人,需要進行每天傷口換藥。眾所周知,胰腺由於有著特殊的自我消化功能,會造成胰腺炎術後出現大量的滲血滲液,對換藥的時間和強度要求很高,對醫生和病人來說都是個嚴峻的考驗。作為實習醫生,這個任務當然是責無旁貸。我雖然手法比較笨拙,不過好在還是能按照換藥規範一點點仔細清洗傷口,更換敷料,一邊操作一邊詢問病人的感覺如何,並安慰他不要太過緊張,絕大多數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治療及時還是可以康復的。
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的換藥,每次都弄得我滿頭大汗,和病人都混熟了。開始病人還很拘謹,後來等我某天早上路過病房無意中走進去問問他換藥的傷口情況時,他一把拽住我的手說,醫生,謝謝你呀,雖然你是在這裡實習的可能還不熟練,不過我住院住到現在,還就是覺得你最仔細還會關心病人,以後好好乾,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好醫生的。我被他的話怔住了,一時半會兒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從這件事以後,我與每一個病人,在打交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都會有些安慰關心的話語從嘴裡蹦出來,從做實習醫生到現在都已經成為一個職業習慣了,無一例外都受到了病人的待見。我發現,這裡面的學問還真的不少。
其實實習醫生的臨床診療技術相當的一般,只不過剛出校門,年輕人相對樂於和別人多溝通,就這麼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情病人卻會感激不盡,這個疑惑很多情況下可能需要用醫學心理學及醫學倫理學中的人文關懷知識來進行解釋了,儘管它在當今的臨床治療中並非主流。醫學的人文關懷定義是這樣的:旨在以病人為中心,對病人的需求、權利以及價值進行關注和關心,既在生活上照顧病人也在治療康復方面對病人進行專業指導,能夠使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推動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
這個人文關懷的概念本身看上去就很高大上,不過具體說來就是對病人在治療、生活、康復等方面的整體關懷,並不是很難理解,但能樣樣落實卻不簡單。這裡再順帶提一下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功能的完滿狀態。病人在醫務人員的眼裡,並不只是一個個單純的治療對象的存在,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單位里可能是受人尊敬的業務骨幹,在家裡就是孩子們最可信賴的好爸爸好媽媽。病人來到醫院,最直觀的願望就是先解除肉體上的苦痛,這個大家都明白;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得到醫務人員從心底的尊重和理解。說白了,我們現在的醫療服務,已經對醫務工作者從各層次都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像前述溫和的言語交流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其他的情況更為複雜。
就拿大家看病經常遇見的醫生檢查異性病人這事來說吧。對於醫生來說,病人的性別、美醜、貧富、社會地位等等都不應該顯的那麼重要,但是在實際診療操作中特別是男醫生檢查女病人的時候,因為場地、人員等條件的限制,有些醫療單位很難完全執行相應的特殊檢查要求(原則上男醫生檢查女病人,必須要有一名女性工作人員或者病人家屬在場),尤其是在超聲科、皮膚科以及婦產科等科室,醫生和各種病人都擠在一個診室裡面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沒有條件可以單獨辟出檢查室的時候最多就是拉個帘子或者舉個屏風遮擋一下,條件差的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相應的檢查也是常有的事情,往往會給女性病人帶來相當的尷尬。有時候,因此而引發的醫生和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間的矛盾爭執屢見不鮮,非常的頭痛。
其實呢醫務工作者如果能從病人的角度考慮,多注意一些細節問題,還是有很多的好辦法來處理此類事件的。除了上文說的單獨檢查室、帘子、屏風等手段之外,靈活機動的解釋也很重要,就好比超聲科如果有男醫生遇見女病人要進行乳腺、子宮附件檢查,如果病人不願意讓他操作,可以和病人商量讓她選擇換號或者延期檢查,交談的語氣和手勢以及面部肢體語言都是很好的加分項目。
就診環境和便利設施對病人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種體驗。在炎炎夏日或者寒冬臘月,如果就只是醫生辦公室空調開開,走廊外面為了省電而弄得候診的病人汗流浹背或者簌簌發抖,可以想像無論如何也不會給病人提供什麼愉悅的就診心情,在這個前提下,如果醫生語氣再生硬隨意一些,病人就更不樂意了,很容易引發各種大大小小的醫患矛盾。所以說很多的私立醫院,其實除了檢查儀器可能會比小的公立醫院先進一些,醫療水平還真不怎麼樣,能在如今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裡面生存下去,其優良的就醫環境和良好的導醫服務功不可沒。不過值得讚揚的是現在的公立醫院也逐漸注意到了這一點,我在參加對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檢查的時候,可以看見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為帶著孩子前來打針的家長提供熱水,還有大電視機播放一些兒童愛看的卡通節目讓他們不到處亂跑,有的地方還貼心的為有哺乳需要的媽媽們安排專門的餵奶室等等,這些都是改善醫療環境、提供便利服務意識加強的表現。
醫療的各種標識、醫務人員的服飾對病人而言亦為容易被忽視的因素。病人來到醫療場所,面對陌生的環境,緊張的氣氛,特別是看到血肉模糊的急救場面,聞著嗆人刺鼻的消毒水味,很容易茫然失措,頭腦發暈。如果一個醫院有各種良好的指示標示,加上著裝整潔的禮儀護士小姐引導,可以將這種不適感降到合理的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增強了病人的就診依從性和歸屬感。
上面所討論的內容大都可歸納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範疇,事實上醫療服務的效果和價格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因此對醫療診治質量和醫療收費的嚴格評價也是當代醫院質量認證體系的內容,限於篇幅,不再進行贅述。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國家穩定,發展良好,政策得力,咱們國家的老百姓看病的負擔只會是越來越輕。
提倡對病人的人文關懷,並不否定傳統醫療解決病人痛苦的初衷,相反是為了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更加滿意的體驗,體會更加優質的服務。目前這種理念已經不僅僅面向病人,而是更加擴大範圍到了亞健康人群和普通正常人。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倡導的《「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已經從 2016 年開始啟動,近期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衛計委已經改為衛健委,老年人相關工作也納入其中,也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
醫療,缺少不了人文關懷。你我,共同努力。
推薦閱讀:
※拿得起手術刀也玩得轉畫筆的佛系醫生小哥哥來報道啦!
※看完醫生跳海救女娃,這種美德我們應該怎樣去傳承?
※如何看待醫院讓醫生墊付患者欠費?
※談談醫生賺錢的問題
※為什麼科學家和醫生或教授要穿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