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學簡史(下冊)

中國武學簡史(下冊)

來自專欄 井同學

第五章 量子武學

經歷經典武學時代的狂傲和場能武學時代的井噴,若問武學有沒有更高境界,北宋時期多數武林人士持謹慎態度。

他們的謹慎是對的,因為僅僅到了南宋,獨孤求敗便將武學推到了量子時代。

量子武學的原理,與以往武學截然不同。以往武學,不管招式多麼巧妙,變化多麼繁複,總有一個上限,數目是恆定的。但到了量子武學,一切都不是恆定的了,是充滿變數的:對方無招,我便無招,對方有一招,我便有一招,對方有萬招,我便有萬招。

對方出招,我才出招,這被稱為量子效應。

相比以往,差別一目了然。過去擊倒對方,需要在自己的「庫存」里挑選招式,至於挑哪一招,由我決定;而此時擊倒對方,必須先等對方出招,對方出招之前,我出哪一招由概率決定。

因此,量子武學的特點,是不可把握、不可測量、超越經驗,即不可測原理。金庸先生將不可測原理表述為「無招勝有招」。

因為抽象,練功變得無比困難,天賦、悟性、機緣乃至脾氣、性別、年齡等等,須要嚴絲合縫,缺一不可。在笑傲時代,唯有不拘一格的令狐沖能習獨孤九劍,倘若讓墨守成規的岳不群習練,那就不敢想像了。

練功困難,傳功同樣困難,因為要破開經驗世界形成的固有觀念,即「知識障」。對此,《天龍八部》的掃地神僧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他的體悟超越了場能武學時代,尤為難得。

也因「知識障」,《俠客行》里最高深的太玄經,無法用文字記錄,只能托以似是而非的符號,絕非刻下符號的那位前輩高人存心戲弄,而是他別無選擇。

龍島主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原來這許許多多注釋文字,每一句都在故意導人誤人歧途。可是參研圖譜之人,又有哪一個肯不去鑽研註解?」石破天奇道:「島主你說那許多字都是沒用的?」龍島主道:「非但無用,而且大大有害。」

木島主喟然道:「原來這篇《太玄經》也不是真的蝌蚪文,只不過……只不過是一些經脈穴道的線路方位而已。唉,四十年的光陰,四十年的光陰!」

在量子武學境界,同級別的高手相互之間的差距,比其他境界大得多。以獨孤九劍為例,練成的有三人:獨孤求敗、風清揚、令狐沖。

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其實只有一劍,即「破劍式」,但即便只憑這一劍,即便多數時間令狐沖毫無內力,也已然橫掃武林。這是高境界對低境界的碾壓,甚至破了「天下武學,唯快不破」的鐵律。

……林家辟邪劍法雖號稱七十二招,但每一招各有數十著變化,一經推衍,變化繁複之極。換作旁人與之對劍,縱不頭暈眼花,也必為這萬花筒般的劍法所迷,無所措手。但令狐沖所學的獨孤九劍全無招數可言,隨敵招之來而自然應接。敵手若只一招,他也只一招,敵手有千招萬招,他也有千招萬招。

然在岳不群眼中看來,對方劍法之繁更遠勝於己,只怕再斗三日三夜,也仍有新招出來。

……

此刻堪堪與岳不群斗到將近二百招,見他一劍揮來,右腋下露出破綻。岳不群這一招先前已經使過,本來以他劍招變化之複雜,二百招內不該重複,但畢竟重複了一次,數招之後,岳不群長劍橫削,左腰間露出破綻,這一招又是重複使出。

陡然之間,令狐衝心中靈光連閃:「他這辟邪劍法於極快之際,破綻便不成其為破綻。然而劍招中雖無破綻,劍法中的破綻卻終於給我找到了。這破綻便是劍招不免重複。」

……

又斗得三十餘招後,岳不群左手前指,右手一縮,令狐沖知他那一招要第三次使出。……立即長劍一送,看準了對方右腋,斜斜刺去,劍尖所指,正是這一招破綻所在。那正是料敵機先、制敵之虛。

岳不群這一招雖快,但令狐沖一劍搶在頭裡,辟邪劍法尚未變招,對方劍招已刺到腋下,擋無可擋,避無可避,岳不群一聲尖叫,聲音中充滿了又驚又怒、又無奈又絕望之意。

據以上史料,可以推測,只要獨孤九劍的火候到家,即便東方不敗也是不敵。自然,令狐沖沒有此等火候,不知風清揚有沒有?

風清揚鑽研獨孤九劍幾十年,絕非令狐沖可比。風清揚的獨孤九劍至少名副其實,包括高階的破掌式、破氣式。

那麼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又是什麼境界呢?

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做過詳細的考據,獨孤求敗經歷利劍、重劍,最後達到木劍乃至無劍的境界。試想一下,一位不用武器便可使獨孤九劍的高手,是怎樣的境界?

第六章 超弦武學

中國武學發展到量子時代,除了創出品類繁多的武功,也提出許多理論,在此提及一二。

內力守恆定律:場能釋放出的力量,不可能大於場能本身。假設一個人有十分內力,即使獲得類似乾坤大挪移之類的加持,最多也只能打出十分力,斷然不可能打出十一分力。

無用功定律:向外界做功時,能量轉化率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必然發生損耗。假設一個人揮拳打出十分力,由於受到環境、溫度、距離、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干擾,作用到敵人身上的力,必然小於十分。

陰陽二象性:內力同時具有陰、陽兩種屬性,但不可同時體現。修鍊同樣的內力,積蓄同樣的場能,為何有人剛猛無儔,而有人陰柔綿長?

不連續定律:內力釋放能量時,不是連續釋放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釋放的,且每一份大小相同。

以上只是個別例子,這些理論看似牢不可破,卻也帶來了新的疑問。比如,為何內力不能同時兼具陰陽?為何能量不是連續釋放?武學中有四種基本力:場能的內力、招式的外力、輕功的重力、暗器的牽引力,能否將四種基本力統一?

這些無解的難題,史稱「頭頂的陰雲」,等待智慧之士開創新的時代。

其實大凡智慧之士,並非所有難題皆不可解,只是人生有限,或許剛觸碰到門楣,大限已到。而學識只能傳授,不可嫁接,後人還是要按部就班地打好基礎,便又是半輩子過去了。

龍象波若功可以說明這種現象。據《神鵰俠侶》考據,這門功夫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人人可以練成,但顯然無一人能活幾百上千歲之久。

而在宋元時期,有一個震古爍今的武學宗師,不僅開天地之悟,窮古今之變,更兼百歲修為的深厚積累,終於將中國武學又向前推動了一步。

這位大宗師便是張三丰。太極拳的問世,象徵武學的超弦時代的到來。

理解太極拳的原理,先要理解張三丰提出的超弦理論。張三丰曾有系統的論著,可惜內容太過艱深,後世傳人能知三成已屬難能,加之明朝期間,日月神教長老偷襲武當,致使大半論著散失。中國武學因此大受損失,也給歷史考據留下不可能填補的空白。

大致說來,張三丰認為內力的本質不是能量,而是無數個尺寸極其微小的「弦」。這些弦分為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兩種,弦以不同的頻率振動,帶來不同類型的內力表現,即有陰陽之分,而弦不可能同時以兩種頻率振動,故而內力不能同時兼具陰陽。

在場能武學的理論體系中,內力可以向外釋放。既然內力的本質是弦,弦可以振動,而空間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種振動,故而在超弦武學的理論體系中,當內力釋放至外界時,通過控制弦的振動頻率,可以改變空間的分布。

注意,是改變空間的分布!場能武學只是改變空間中場能的分布,超弦武學顯然走得更遠,直接改變了空間的分布。

也就是說,雖然陰陽不能同時兼具,但可以實現陰陽互濟,即實現場能的內力、招式的外力的統一。

雖然距離統一四種基礎力的設想尚遠,但這是中國武學史上第一次統一兩種基礎力。

太極拳中有一招懷抱陰陽,一手陰掌,一手陽掌,兩掌之間成一個圓。為了驗證兩掌之間的空間分布,筆者委託國家實驗室模擬了懷抱陰陽。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特別研發了一台T字型的設備,在橫的兩端,一端輸入陰性場能,另一端輸入陽性場能,在橫豎交接處通強電流,實現兩種場能的短暫統一,又在豎的下端輸入一束能量脈衝,以模仿六脈神劍。

實驗結果,我們驚訝地發現,能量脈衝經過橫豎交接處的空間之後,射向改變了!

正是因為空間分布被改變,故而任何招式、任何內力一旦進入太極拳的空間範圍,力道立刻消散,便如同泥牛入海。

這才是四兩撥千斤的本質原因。

根據超弦理論可以預測,武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不說進一步統一其他兩種基礎力,就在改變空間分布的範疇,也使短暫實現空間逆反、將對方的攻擊原封不動地送還成為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其之道、還施彼身。甚至可能達成自己所處空間和另一處空間的置換,實現瞬間轉移,這不正是輕功的超極限追求?

然而萬分痛惜,後世傳人一無博古通今之大智,二無百歲長壽之厚積,太極拳最多只學到五成,明朝沖虛道長難以和少林方正大師比肩,而至清朝乾隆年間,即便最高水準也只是趙半山而已。

更關鍵的是,宋元過後,中國武學逐漸走向沒落。後文另有詳述。

第七章 武學對其他科學的應用

以上論述不難看出,中國武學的發展伴隨著對物理學的應用。不過,武學是一門複合型學科,除了物理學,也有對其他科學的應用。

1.化學

對化學的應用,分為兩個方向,一是用毒,二是行醫。

用毒高手有很多,他們多數武功平平,但憑藉高深的下毒手段,常能出人意料地殺死比自己強大的對手。

但也有例外,不僅用毒手段高明,本身武功也是極高。代表人物有北宋丁春秋,化功大法、屍腐功、三笑逍遙散;也有南宋的李莫愁,五毒神掌、冰魄銀針。

清朝的萬嗔和尚也算例外,雖然武功、用毒兩個方面都比不上丁春秋,但那不是他的水平不夠,而是丁春秋實在太強。

行醫和用毒無本質區別,不乏行醫高手同時也是用毒高手,以明朝胡青牛、清朝無嗔大師和程靈素為代表人物。明朝的平一指每救一人,便要殺一人,如此手段,與用毒無異。

2.地理學

與人交手,走位非常重要,倘若站在能攻敵而不受敵攻的位置,無異立於不敗之地。這便是輕功的意義。

雖說輕功僅僅具有輔助功能,本身並無攻擊輸出,但如果打不到對方,而對方輕而易舉就能逃遁,自然是件窩火的事。凌波微步是輕功里的翹楚,而這門功夫正是應用了《易經》六十四卦方位。

更何況,高手過招,即便輕功只具輔助功能,也足以影響局勢。

3.生物學

歐陽鋒的毒蛇,小龍女的蜜蜂,鍾靈的閃電貂,都曾起到極大的功用。更不用說阿青遇到白猿、楊過遇到神鵰、張無忌遇到靈猴,對他們人生的改變。白猿、神鵰、靈猴此前必有主人,否則不會如此通靈。

對生物學的應用,還和用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元朝王難姑的三蟲三草毒,明朝日月神教的三屍腦神丹,清朝神龍教的豹胎易筋丸,都是憑藉毒蟲毒草,發揮出可怖的效果。

4.神秘學

中國古代的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術,以現代眼光觀之,其實囊括巫蠱、天文、地理、曆法、哲學等學科,若只劃為巫蠱,似乎有失偏頗,故而筆者稱其為神秘學。

要說對神秘學的應用,南宋黃藥師最為成功,其研究已不止於理論層面,而付諸實踐,成果斐然。桃花島上的桃花陣,連歐陽鋒都闖不過,其女黃蓉隨便擺放幾塊石頭、拉幾根藤條,金輪國師便靠近不得。

黃藥師是真正的全才,此外農田水利、字畫金玉、算數藥理,無不精通。只可惜此人性情古怪,戕害徒弟,幾無傳承。

5.暗器

暗器是一門綜合的學問。暗器的材質、形狀、顏色、重量、是否淬毒,投擲的時間、方位、海拔、氣壓、風向,每一個因素都對傷害效果造成影響。

在暗器世界,名噪一時的冰魄銀針、金蛇錐之流,只能算常規;北宋天山童姥的生死符、南宋裘千尺的棗核釘、屠獅大會峨眉派所用的霹靂雷火彈,才算新穎。

黃藥師的彈指神通也可歸入暗器類,而且是絕頂暗器,力道奇大,攻擊距離首屈一指,令人防不勝防。

國師好容易脫身,提氣急奔……眼見前面是一片密密層層的樹林,正要發足奔入,突聽得嗤的一聲急響,一粒小石子從林中射出。

樹林離他尚有百餘步,但這粒小石子不知由何神力奇勁激發,形體雖小,破空之聲卻響勁異常,對準面門疾射而來。國師舉銀輪一擋,啪的一響,小石子撞在輪上,登時碎成數十粒,四下飛濺,臉上也濺到了兩粒,雖石粒微細,傷他不得,卻也隱隱生疼。

此時的金輪國師,已經練成龍象波若功第十層,在他急奔之時,居然被一粒百餘步外射來的石子攔住去路。彈指神通的力道,只怕早期的火器也不過如此吧。

第八章 中國武學的式微

很多讀者都覺得,金庸著述的中國武學為何越來越弱?天龍時期的北宋最強,此後便開始沒落,雖然南宋、元末也有高手,但總體實力相比前朝差得遠了。

這是一個錯覺,但不能指責讀者有此錯覺。

第一,中國武學到底發祥於何時,已不可考,自有越女阿青為始,經兩漢而至魏晉,為古典武學時代;隋唐進入經典武學時代;唐末天下大亂,場能武學時代發軔,經英雄輩出的天龍時期,至北宋黃裳而集大成;南宋有獨孤求敗,武學進入量子時代;元末張三丰以百年修為創出太極拳,武學進入超弦時代。

理出這條脈絡,即可知中國武學在明朝之前,的確是處於發展進步階段,境界一直在提升。

第二,雖然武學境界一直在提升,並不代表武林整體水平一直在提升,更不代表此前的武功淪為廢品。

即便到了元末,降龍十八掌仍是極厲害的武功,雖然時任丐幫幫主史火龍和當年的蕭峰、洪七公、郭靖完全沒有可比性;周芷若囫圇練出的九陰白骨爪,在屠獅大會前也能殺得眾人措手不及。

第三,最重要的是,低境界的高手,未必一定輸給高境界的高手。

須知武功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推測武人高下,不能認為誰會的武功多誰就贏。以市井眼光看,比武就是打架,而「會打架」也是一門功夫,而且只能天授,不可師傳。恰恰天龍時期,「會打架」的人太多,亦為錯覺的原因。

想來那時,我們也曾是「戰鬥民族」吧!

對此,我們可以拿西方物理學的發展作類比。當代物理學一定是遠遠超越牛頓時代的,但當代沒一個物理學家比得上牛頓。

綜上,若說天龍時期的整體武功水平最強,當無異議;或因時勢,或因天意,總之該時期誕生了很多超越時代的高手;然若論武學境界,終究落於後世。

只不過,自明朝開始,中國武學的確是走向了沒落。

笑傲時期已遠遠落後於倚天時期;俠客時期除了石破天,中原竟無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碧血時期,武林平庸;至清朝的陳家洛、苗人鳳、胡斐等輩,不論境界還是實力,皆與前朝不可相比。

明朝之前的兩千多年,中國武學一直在發展進步,為何到了明清時期就一落千丈,當今更無一門內功傳下呢?當年驚天動地的太極拳,如今淪為中老年人的廣播保健操,到底什麼原因呢?

筆者嘗試回答這一歷史疑問,給出了三條解釋。

第一,朝廷對江湖草莽的高壓政策。

明清時期,朝廷對民間始終採取高壓政策,不許文人自由讀書,必須納入八股,不許男兒自由習武,必須練習指定的拳腳功夫。

與高壓政策相輔相成的,是東廠之類的特務機構,在民間造成極大的恐慌。

第二,武人失去了人格自由。

在過去,習武之人都是高傲的,他們有自由的人格、開闊的心胸。先秦時期,武人普遍受到禮遇,四公子廣收門客,不敢怠慢;兩漢時期,劍客漫步天下,不拘外物。

自隋唐出現幫派、門派等武林組織,多數武人隸屬於某組織,雖然相對失去了自由,但組織保持獨立,特別是對於朝廷。

然而到了元朝,武林組織的獨立性已大打折扣,朝廷籠絡了大批武林人士。以丐幫為例,丐幫前長老方東白淪為打手,幫主史火龍被政治勢力玩弄。

明朝左冷禪、岳不群、任我行之輩,都想一統武林,做武林盟主。所謂武林盟主,豈不就是武林中的皇帝?可見此時,已有相當多的人對朝廷心嚮往之。

清朝就更不用說了。康熙年間,武林被韋小寶玩轉於掌心;乾隆年間,武當高手張召重當了朝廷的大官,為數不多的精英躲在回疆一隅,剩下的在天下武林大會上出盡洋相,丐幫幫眾更是給田歸農之輩當起了走狗。苗人鳳、胡斐等人是碩果僅存的清流,是最後的「一小撮」。

《史記》寫得明白,俠的起源是「以武犯禁」。這樣一批人,還能指望他們犯什麼禁?又能指望他們練什麼功?即便拜師練功,恐怕也是當作跳板,等著朝廷詔安吧?

第三,科技進步,特別是熱武器的普及。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國人雖然發明了火藥,卻被西方人搶先用於武器。明清時期,熱武器逐漸普及,徹底改變了冷兵器時代的世界格局。

試想一下,一位苦練幾十年的高手,被一個懦弱無能的兵卒手持火銃一槍斃倒,旁人看到會作何感想?

如果這一幕被你看到,你是願意吃幾十年的苦去練功,還是願意弄把火銃回來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井同學

一個橫豎都是二的寫作者

weixin.qq.com/r/PjsbA3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金庸小說時間碎片系列,之「月相」
當代新武俠,誰的作品能不受金庸古龍的風格影響而另闢蹊徑呢?
大家希望段譽和王語嫣在一起,還是和木婉清鍾靈在一起?
東方武俠?西式硬漢?——金毛獅王謝遜,金庸武俠世界中的非傳統角色
針對武俠小說現狀,還有沒有必要寫一本武俠小說?

TAG:金庸 | 武俠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