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登·華爾納的考古發現和「奪寶」傳奇
來自專欄 路書
1923年9月13日,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考察隊在西去黑城遺址的路上經過涇川。考察隊隊長蘭登·華爾納(Langdon Warner)和助手翟蔭(Horace Jayne)用一天時間調查並測繪了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位於涇河和汭河交匯處,甘肅省涇川縣回中山的山崖上。窟外山水相映,景色十分秀美。「大佛洞」是王母宮石窟所存之唯一洞窟,這是一個平面近正方形的中心柱窟,坐西朝東,因為前部完全崩塌,石窟被近代建造的一座三層窟檐覆蓋。石窟在建築形制、造像風格和圖像設置上均以雲岡第六窟為範本,開鑿於太和末、景明初的可能性較大。據華爾納自述,石窟已經廢棄,北壁塌毀,中心柱西南角損壞,南壁造像幾被窟頂碎落的石塊埋沒。因為中心柱第二層四角雕有背塔的石象,華爾納將石窟命名為「象洞」。他已覺察到此窟和雲岡的聯繫,所以將其開鑿年代定為六世紀初。這一判斷是十分敏銳的。
華爾納從王母宮石窟中共攫取了八件石刻帶回美國,全部發表在福格美術館《紀事》1925年四月號。其中,一件石佛首級入藏賓夕法尼亞博物館(今費城博物館),其餘六件石佛首級和一件菩薩殘軀都交由福格美術館收藏。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華爾納在石窟中大肆破壞,從石壁上鑿下佛頭帶回美國。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首先,石刻的年代和風格比較複雜,從西魏、北周直至唐代,並無和石窟年代一致的北魏頭像。其次,這些石刻多為圓雕,沒有從石壁上鑿下的痕迹,有的佛像頭部還留有安插頭光的榫口。建國後文物部門對王母宮石窟進行了維修和清理,收集到北魏至唐代的三十多身圓雕石像。研究者估計附近原有規模很大的古代佛寺,以後因為戰火被毀,石刻殘像才被移入石窟之內。
以下為華爾納攫取的藏於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的部分王母宮石刻。(福格美術館檔案照片)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納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好萊塢電影《奪寶奇兵》三部曲的編劇就是被他的生平所感染,而創作了瓊斯教授這個電影人物。但是,即便這些遠渡重洋的中國古代石刻並非華爾納以利斧鑿下,這種擅自攫取中國文物盜運出境的行徑也是應該被指責和唾棄的。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路書》是一檔討論藝術史話題的播客節目。我們追求「行知合一」的學習體驗。行路,讀書,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可點擊以下鏈接收聽
梵宮呈奇——涇河流域石窟群推薦閱讀:
※威廉?肯特里奇和他的真實異境
※十大明王,山西壁畫藝術欣賞
※藝術二維碼做成這樣,我服了!時下最流行的高逼格設計!
※Art Amoy國際博覽會當代區——七尚藝術空間
※名畫背後的故事|《韓熙載夜宴圖》
TAG: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