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經濟(六):黑人要反思
來自專欄 白話經濟
南非經濟(六):黑人要反思
如果我是個黑人,寫下面這篇文章,就少一些顧慮,不必被當成種族主義者。
很多年以前,柏楊寫了一篇文章《醜陋的中國人》,對中國人的劣根性進行了徹底的剖析和批判。如果這些話出自非中國人之口,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駁斥所掩沒,一定會被種族歧視的罪名壓得抬不起頭。但他是中國人,是自我批評,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寫下面這篇文章,一定要先聲明,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我也是有色人種,黃皮膚。而在南非,華人在法律上是被認定為「黑人」的。
黑人需要反思。歷史上被壓迫的黑人也需要反思。
不論白種人、黃種,都曾創造過驕人的經濟紀錄。白人不用說了,全球發達經濟體主要是白人。亞洲人也不錯,先有日本,後有新加坡、韓國,現在是中國,未來還有越南,或早或晚都會步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
但舉目四望,卻找不到一個黑人為主的發達經濟體。
不能純屬拿殖民主義說事。亞洲也被殖民過。
也不能說沒給黑人國家機會。非洲「非殖民化」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大多數非洲國家政權早就交給了黑人,主權、政權和經濟治理權都在黑人手裡。
更不能說時間短、來不及之類的。這幾十年里,與非洲國家有類似經歷的新加坡、韓國都騰飛了。非洲在幹什麼?
總之,從歷史和外部找借口,都不太站得住腳。因為都可以找到反證,尤其是從亞洲找反證。
所以,黑人還是要想一想,自身有哪些缺陷?為什麼歐羅巴人、蒙古利亞人都能做到的,尼格羅人卻連哪怕一個小模範都做不出來?
設想有一個「黑」柏楊,他寫了一本《醜陋的黑人》。他眼中的黑人劣根性應該是這樣的:
一、不思進取
有一種氣候決定論,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氣候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民族的性格。生活在熱帶的人,尤其是赤道地區,人比較懶。一是太熱,動是一種痛苦,所以生理、心理上都容易懶;二是熱帶地區動植物豐饒,不需要太多的動,就能吃飽喝足,穿衣和住宿也不像寒帶地區要求那麼高。
這一點在歐洲對比明顯。德國、芬蘭、瑞典等北歐經濟體普遍較義大利、希臘等南歐發達。後者較懶,是大家公認的看法。
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陸、以熱帶為主的黑人,給人的印象也是懶。
懶,往好里說,是知足常樂;往不好里說,就是不思進取。
二、沒有紀律性
工業化是經濟現代化的標誌和必由之路,而非洲經濟的短板也是工業化。其實非洲的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工業化進展不大,恐怕還是人的原因。
記得以前學革命史的時候,教科書解釋工人為什麼是革命的主力時,列舉的最重要原因是產業工人有紀律。
工業化大生產的特點是規模和流水線。成千上萬的人集中在一起,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就像是一台由成千上萬個零配件組成的精密機器,紀律和秩序是關鍵。
而紀律恰恰不是黑人的DNA。人們印象中的黑人,懶之外,就是散。在非洲投資的人,比較頭疼的就是工人經常就不來了,也不打招呼。
由一群紀律觀念淡薄的人,做最需要紀律和秩序的事,其成效可想而知。
紀律性比較強的民族,一是德意志,二是日本。這也是全球公認的製造業強國。強,不是沒有原因
三、沒有儲蓄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資本原始積累這回事,而且教科書的描繪都是殘酷的、非人性的甚至血淋淋的。但無論如何,工業化需要原始積累,因為工業不同於農業。農業可以是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小農的、自給自足的;而工業是大規模的、分工協作的,是規模經濟,需要生產要素的密集投入,比如勞動力、土地、資金。
勞動力和土地的原始積累是教科書上最常引用的。所謂圈地運動,就是低價甚至掠壓式佔有大量土地;失地農民則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
資金的原始積累說得較少。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這方面的記錄不宜過多示人。我們的資金原始積累靠的是長期人為壓價農產品的價格、長期人為壓低儲蓄的價格,通過犧牲農民和儲戶的利益,降低工業的用工成本並為工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
我國的這一手段在非洲就不太適合。節儉和愛儲蓄應該是儒家文化的特點。溫良恭儉讓,儉排第四;居安思危,所以有錢要儘可能存起來,以備不時之虞。所以中國、日本都是儲蓄大戶,工業化所需資金有厚實的國內基礎。非洲黑人、拉美人以及大部分熱帶國家的人都沒有儲蓄的習慣,有錢就花,沒錢也花,居安思危不在他們的文化里。
沒有儲蓄,工業化就沒有資金來源,只能舉債。拉美八十年代的債務危機,重要原因是舉債搞工業化,債太多了,匯率失控,貨幣一泄千里,外債更還不起了,只好請IMF來救。
非洲也是這個問題,只不過不象拉美那樣引人注目。沒錢還想工業化,風險就很大。所以,黑人要學會儲蓄。
四、重視教育
兩類人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一是發達國家的人和富人。另一類是再窮不能窮教育的人。儒家文化圈的人屬於後者,家裡再沒有錢,也要送孩子上學,而且視教育為打破階層固化、擺脫家族困境甚至光宗耀祖的根本途徑。
儒家文化圈還有一個特點,重生育和撫養的質量,不重數量。生孩子相對謹慎,認為生下來就必須撫養得起、培養得出,寧缺勿濫。在中國,越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生育意願就越淡薄。
相比之下,黑人生孩子就隨便了一些,對教育也不甚重視。這可能是許多非洲國家長期難以擺脫貧困的原因之一。
我在南非的時候,聽當地華人介紹,說黑人的觀念在慢慢起變化。越來越多的黑人重視子女教育,並將教育視為子女避免父輩悲劇的根本途徑。這頗令人欣慰。
上述四點,說起來容易做得難(知易行難)。就象所有的結構性改革一樣。唯因其難,所以是結構性的。結構性這個詞是從英文譯過來的(Structural),國人套用之而不解其意的,其實用另一個詞表述更為準確。所謂Structural Reform,就是會「傷筋動骨」的改革,需要大動干戈。
黑人這四點不好的特性,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再往前追溯就不好說了,因為黑人和印度人一樣,連歷史都懶得記錄),已經深深紮根於他們的骨子和文化里。對文化的結構性改革,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希望黑人先從觀念上轉變,要反思。無論如何,連一個黑人版的新加坡也做不出來,是怎麼也無法交待的。黑人要尊重,得用成績說話。
推薦閱讀:
※《海爾兄弟》與海爾集團什麼關係?
※柬言:從小米在印被禁,陌陌上市被轟看中國商人心態
※如何尋找客戶,並且得到他的聯繫方式
※怎麼建立個人品牌,個人品牌有什麼方法和秘訣?
※達拉斯3月房屋租賃價格走勢 及租金排名
TAG: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