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UCloud 葉理燈:雲計算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

專訪 UCloud 葉理燈:雲計算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

作為深耕雲計算領域的創新企業,UCloud 於今年年初提出了「 CBA 」(Cloud,Bigdata,AI)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並發布了UAI(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包含超高性價比 GPU、UAI-Train、UAI-Service 和安全屋等AI產品,已構築起一站式AI全服務。

UCloud 不僅為 AI 企業提供極具性價比的計算資源,還憑藉體系化的混合雲解決方案為 AI 企業的數據安全提供保障。目前,UCloud 已經與格靈深瞳、第四範式等 AI領域標杆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UCloud 對雲計算行業有哪些新的解讀?人工智慧為雲廠商帶了哪些挑戰和機遇?帶著這些疑問,AI 前線採訪了 UCloud 創新產品線研發總監葉理燈。

嘉賓介紹

葉理燈

擁有 10 年豐富的互聯網研發經驗,先後任職於騰訊、盛大雲等互聯網公司,從事海量分散式後台系統研發及運營,現負責 UCloud 創新產品研發,專註面向企業的雲計算產品的研發及運營。

AI 前線:從聯合創立 UCloud 到今年 3 月完成 9.6 億元 D 輪融資,再到今天,您有哪些創業經驗可供其他技術創業者借鑒呢?

葉理燈:UCloud 拿到 9.6 億融資不能說算是成功了,只能說是階段性的勝利。融資成功說明資本市場對我們的認可,這個認可是基於我們對用戶所提供的價值。如果說可以有什麼經驗提供給其他技術創業者的話,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定位好自己,從給用戶提供的價值出發,做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自然會有來自市場的回報。2012 年 UCloud 創立的時候,國內的雲計算處於全面落地的前夜,儘管當時國內也有不少廠商在做雲計算,但都不成熟,產品和服務都離用戶的需求有點遠,我們創立 UCloud 是抱著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給用戶這一願景,這個就是價值。那個階段處在雲計算革 IDC 的命開始階段,各雲廠商都在努力把雲計算的市場做大。

第二點是創新。從 UCloud 舉例,一個創業公司做雲計算這種重資產的領域,剛開始是沒多少人看好我們的。我們沒有大腿可抱,沒有錢,這就逼著我們從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做創新,去克服我們第一階段資源缺乏的困難。這裡說兩個案例,在技術上,我們通過開發一個 IO 加速模塊,讓我們的虛擬機在普通存儲介質上具備類似 SSD 的 IO 能力,一方面節省用戶的成本,一方面提供好的體驗。另外一個案例,我們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資金購買物理無伺服器,為此我們改變傳統的自己購買伺服器然後做虛擬化的模式,通過和伺服器廠商合作分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投入太多現金購買伺服器,這個模式讓我們成功度過了資金不足的階段。

第三點是堅持。UCloud 走到今天,肯定有運氣的成分,但是我覺得跟公司這幫人的堅持是有很大關係的。在那時候,我們的人力和資源配備跟巨頭沒法比,那我們的前途在哪裡呢?第一,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這個行業是可為的,能為用戶帶來價值,而且這個行業還遠遠沒成熟。抓住了用戶才會抓住根本,就能抓住根本。第二,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堅持才能有希望。如果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話,UCloud 就沒有今天。這是我的經驗,一定要堅持。為什麼很多公司會倒下?為什麼能留下來的公司很少?我覺得除了大勢的原因,比如這個行業被淘汰了,另外就是跟創業者的韌勁有很大關係。

最後,做正確的事情很重要。UCloud 能走到今天,另外一個經驗就是創業的點選擇得也比較好。那時候雲計算在國內沒有真正落地,2012 年整個中國對雲計算的接受程度還比較低。我們推出產品的時候並不算晚,而且我們選擇了移動遊戲行業。移動遊戲的架構比較簡單,天生對雲計算接受程度比較高,而且創業公司對雲計算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因為它可以很好地幫創業公司節省現金流。由於架構簡單,移動遊戲廠商採用雲計算也沒有什麼很大的障礙,我們抓住這個機會,也引發了整個雲計算在中國落地的里程碑事件。UCloud 很好地抓住這個機會,後來拓展到整個創業公司,到現在我們全面鋪開。抓住某個時間點和機會是比較重要的——不是單純靠努力和艱苦就能成功的。

AI 前線:您如何看待雲廠商的混戰階段和深耕階段?

葉理燈:我覺得,目前雲計算廠商之間是有競爭,但是還沒有到混戰階段。我覺得中國的雲計算髮展程度比國外晚,從具體產品可以看出來,國內對有些產品接受程度不高。這跟中國的 IT 發展水平有關係。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剛開始做雲計算的時候,用戶常問,你們雲計算和傳統 IDC 相比,優點在哪裡?目前也是經常被這樣問。這意味著,IDC 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等待雲計算廠商去拓展。雲計算要革 IDC 的命。尤其是,在很多傳統的行業,包括政府、醫療、教育,雲計算的滲透率還是很低的。現在是蛋糕還沒有做到足夠大,沒有到雲計算廠商完成革命去分蛋糕的階段。雲計算廠商各有優劣,不是替代關係,目前還是大家不斷拓展雲計算邊界做大蛋糕的階段。

AI 前線:人工智慧給 UCloud 和行業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呢?

葉理燈:如果把人工智慧當火箭,他需要三個方面的動力,第一是數據,第二是演算法,第三是計算能力。雲計算是計算能力的很好的選擇。正是雲計算的建設導致企業能很好很快地獲取 AI 的能力,這才能導致這波人工智慧浪潮的落地速度比前兩波浪潮更大和更快。

人工智慧的前兩波浪潮經歷了從春天到冬天,本質原因在哪裡?主要是,理論給了大家的很高的預期,迎來了春天;但是實際運用下來達不到預期,所以進入冬天。在現在這波浪潮中,有很多產品是有落地的,比如計算機視覺、圖片視覺、安防、自動駕駛,所以我覺得這波浪潮會持續很長時間。

我覺得人工智慧算一個技術,而不是一個行業。人工智慧落地,一定是在各個行業里落地。滲透到行業里去,這才是人工智慧的價值所在。這跟雲計算有點類似。回頭來看,現在人工智慧的浪潮在國內可以稱為上半場,做應用也好演算法也好,融一筆錢,看著很不錯。那下半場就是,很多傳統的產業利用 AI 幫他們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行業落地。

我舉個例子。一個紡織業客戶,他們織布會有殘次品。如果通過人工分辨,效率太低了。為什麼不可以通過智能圖片識別的方式去判斷是不是合格?什麼意思呢?人工智慧要滲透到行業里,而每個行業的 IT 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應該怎麼落地?這個時候,雲計算是輔助人工智慧落地的加速器,各個行業的計算能力、演算法、數據的能力都可以通過雲計算進行補齊——雲計算廠商在這些方面都是很成熟的。

UCloud 的優勢和挑戰在哪裡?人工智慧涉及到演算法、數據和計算能力。UCloud 是中立的平台,下不碰數據,上不碰應用。我們和做 AI 應用的公司是沒有競爭的。我們會提供平台,但不是傳統的平台。我們專門做了一些更加易用的平台,除了雲計算的數據處理之外,還有 AI 訓練、模型推理等功能,輔助人工智慧落地。我們中立,不做人工智慧相關的應用,這樣我們提供了易用的平台幫助人工智慧落地,幫助傳統行業減少在人工智慧建設方面的成本。

AI 前線:您負責的 UCloud 創新實驗室主要在做什麼?可以分享一些成果嗎?

葉理燈:UCloud 創新實驗室包含兩個部門,一個是人工智慧部門,包括人工智慧訓練服務 UAI-Train 和人工智慧在線服務 UAI-Service。UAI-Train 是一種 PaaS 服務,用戶只需要提供 Docker 鏡像和訓練數據,UAI-Train 能夠自動為其訓練任務創建運行環境(Docker容器),並調用 GPU 計算資源為用戶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按需計費,精確到分鐘,極大地降低 AI 的成本投入,避免閑置資源的浪費。而 UAI-Service 可以提供海量計算節點,自動負載均衡,動態擴縮容,同時提供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功能性保障;同樣是按需收費,靈活便捷。另外一個是應用創新部,基於 IaaS 平台讓企業用戶更加方便地使用雲計算,比如有容器服務 Container Service,有 Serverless 服務、通用計算服務。

UCloud AI 架構圖

實驗室的另一個使命是,通過內部產品重構 UCloud 軟體架構。做平台的思路就是,先吃自己的狗糧嘛,eat your own dog food,在我們內部使用確認穩定之後,才對外公布和提供給用戶。同時我們會採用一系列機制來保證創新,比如根據最新科技動態、友商資訊和行業需求,做技術研發並整合到平台上,做成產品進行固化。

AI 前線:方便分享具體的客戶案例嗎?

葉理燈:我分享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們推出的通用計算服務。之前,有在線教育客戶買了 UCloud 的物理機,他們用到了人工智慧的 OCR 識別圖片中的文字。他們直接使用物理機會有很多問題,第一是成本很高,第二是要有專人維護,同時為了壓榨物理機的性能,他們就需要在寫演算法的時候把 Server 寫得很好。我們推出通用計算產品之後,他們覺得很好用。他們的物理機直接調用我們的 API,他們不用管後端了,十分簡便;同時,計算資源成本大大降低了,大概節省了 97%,之前 50000 塊錢,現在只要 150 塊錢,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通過我們的創新產品,解決人工智慧計算和成本問題,而且平台做得好,可以自動擴展,還有跨機房容災,給客戶創來很大的價值。

第二個案例是做基因檢測分析的用戶,比如分析你的祖先起源於哪裡。他們要做成演算法開放平台,允許用戶上傳自己的演算法,進行相關的分析。這時候,他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選擇架構,比如演算法怎麼打包、如何給用戶提供報告。他們覺得 UCloud 的產品很好用,直接調用自己的演算法把請求轉給我們的 API,這樣下來,他們的開放平台架構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很快就搭出來了。這個平台已經成功運行了半年時間。

還有我們剛推出人工智慧訓練 UAI-Train 的時候,創新工廠、今日頭條和搜狗聯合推出 AI Challenger 全球 AI 挑戰賽,五大賽道的後台訓練全部都是採用 UCloud 的 AI 訓練平台。

AI 前線:對於企業落地人工智慧,有哪些建議?

葉理燈:我的建議是,走現實的道路,找到切入點。看看在你們公司和產品的體驗里,哪些東西是可以用到人工智慧的,幫助提高體驗也好,提高生產效率也好,降低成本也好。要找一個點去切入,根據自己的問題,去想辦法用人工智慧解決問題,而不是追求熱點,盲目地搭一套人工智慧平台。

AI 前線:您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火爆?

葉理燈:普通人感受到的人工智慧比較火應該是源於去年 AlphaGo 和李世石的圍棋大戰。人工智慧在不同領域的發展是不一樣,比如蘋果 Siri 也是人工智慧。谷歌推出 TensorFlow,可以讓每個人低成本地建立自己感興趣的小型應用。一項技術能落地甚至變成風潮,根本原因是它的實際價值落地成本。他的落地費用不高的時候,自然就會廣泛應用。現在很多大機構都有很多黑科技,沒有公布出來不是因為科技不成熟或者技術不可靠。不是的,是因為這個東西量產成本太高。比如前兩天我的某個 APP 密碼忘記了,找回密碼很費勁的,需要簡訊驗證、身份證信息。但是現在有人臉識別,直接對著攝像頭就能很方便就找回密碼了。如果人臉識別的成本很高的,那這個也是要收費的、不會這麼普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雲計算也起了很大的功勞,因為雲計算促使相關的技術都變得便宜了,很多高精尖的技術可以直接應用了。這是我個人觀點。

AI 前線:雲計算跟人工智慧的結合還有更大的空間嗎?

葉理燈:我覺得還是有的。計算能力不用說了,雲計算本身具備很強的計算能力。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可能以後 80% 的數據都會在雲計算上。數據和計算能力都在雲計算上面,再用雲計算做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最後雲計算跟人工智慧越來越緊密,或者說,雲計算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

AI 前線:您最期待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有哪些?

葉理燈:這個很難預測了。大家對人工智慧比較憂慮的是,很怕自己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有些行業可能會有這個問題,比如說自動駕駛出來後,很多人都不用開車了。但是很多行業不會,比如你是個設計師,是要設計海報的,而不是做一些重複勞動,那人工智慧會是更好的輔助。

我們現在遇到很多的客戶,他們會讓人工智慧和機器做重複性的機械性的東西,人會更加專註做創造性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個大方向。人工智慧有強烈的行業屬性,各個行業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有賴於各個行業同仁的努力。

AI 前線:您怎樣引領和激勵團隊的創新呢?

葉理燈:創新最重要是不要限制。

當然了,沒有限制是很難的,比如做工程會有很多標準,研發要有過程,控制代碼質量有流程,編碼要有編碼規範,測試要有自動化測試、單元測試、性能測試。在 UCloud,項目是否立項,是個群策群力的過程,讓大家投票決定,讓大家都有參與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有局限性,如果說都是由我來控制整個過程,那我就成為了瓶頸。

確定項目大的方向之後,我們支持不斷試錯。試錯就是要快、成本要低,10 個方向有兩個成功,對我們也是好結果。

AI 前線:對 UCloud 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葉理燈:我希望 UCloud 能更加茁壯成長,能有越來越多優秀人才加入 UCloud。UCloud 的發展壯大一定需要更多的新的優秀人才加入進來。to B 行業非常累,但是發展比較穩,不像 to C 行業會快速地起起落落。我希望 UCloud 保持初心,跟用戶站在一起,為用戶創造價值。這是最根本的。

來源:AI前線

策劃:劉海星 作者:趙新龍


推薦閱讀:

「直播聯盟」解3大難題,為何偏偏由樂視雲執牛耳?
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和vCloud Director四大主流雲平台怎麼選?
阿里雲新手秘笈包--如何創建雲桌面?
雲計算的四種常用服務形態
銀行布局金融雲 雲計算革新金融圈

TAG:雲計算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