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論 觀六情品第三

中論 觀六情品第三

來自專欄 那爛陀寺

我們看中論的第三品,第三品是中論篇幅比較小的一部分,中論總共大概,400-500頌左右,這一品是八頌。

很多人問我唯識的問題,唯識是中論思想的繼承者。很多講中論,特別喜歡講中觀的思想和唯識的思想。

我們要了解這個,要了解一下佛教的思想史。

以龍樹為起點,龍樹的弟子提婆繼承他的思想。

然後最早給《中論》注釋的是青目,大概在3世紀左右,漢語版的注釋就是青目所做。

然後還有一本《無畏書》,這個版本只有藏文版,沒有漢語。

接著,大約五世紀,佛護給中論做注釋。但是佛護的注釋,沒有漢語版本。

到這裡,也就是到佛護,佛護之後,佛教形成中觀派。

中觀派這個名字,一看就知道,他們認為自己是龍樹的鐵杆繼承人。

中觀派有兩大支,一派是中觀自續派,一派是中觀應成派。

自續派是清辨所創,應成派是月稱所創。

這兩個人,已經距離龍樹,已經將近400來年了。

與之對應的是唯識,唯識和中觀派是獨立發展的,他們共同之處在於回答龍樹遺留下來的問題,只不過思路是不一樣的。

唯識這一派思想的元祖,是彌勒。然後由無著世親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絕對不能把中觀的思想和中觀派的思想混為一談,兩個人相差400年,怎麼能把後來人的思想去解釋龍樹的思想。同樣也不允許把唯識的思想解釋龍樹的思想。這都是很不嚴謹的事情。

眼耳及鼻舌  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  行色等六塵

對方問道:我的主張是,眼耳鼻舌身意是「能知」(佛教稱之為六根),色身香味觸法是「所知」,這都是存在的。

這個「能知」和「所知」在西方哲學上,也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所知代表是本體論,能知是認識論。最後西方哲學迷失於能知與否中。

常人,只要知道所知就行了。比如看到一個蘋果,然後所知的對象就是蘋果。但是哲學家要追問,我們的精神(能知)能否反映所知。結果發現,沒法證明,因為你憑什麼認定蘋果的樣子就是你認為的那樣啊。

所以最後,形而上學的問題都是假問題,沒法回答。

那麼這一頌是說一切有部提出的,說一切有部是部派佛教很有名的部派。他們的基本主張,就是人空法有。

是眼則不能  自見其己體

若不能自見  云何見余物 

龍樹說,眼睛能看見自己嗎?

答:不能

龍樹說:既然連自己都看不見,憑什麼能看見別的東西啊。

講到這裡,我們不妨想一個思考題。假如,你把自己的眼睛切下來,放在手術台,不就能看見自己的眼睛了嗎?

這種說法有沒有問題?有的,他的問題在於,如果把眼睛切下來,那麼眼睛就不是自體了,而是他體了。

這就是西方哲學的困境所在,我們知道本體論是研究外在的世界的。結果有人發現,不對,我們的世界必須被精神統攝後,才能存在。那麼精神之外,我們怎麼知道他是怎麼樣的。

於是,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把認識本身(自己的眼睛)當成研究的對象。結果你一把認識當成研究對象,那麼精神本身就成了,那個切下來的眼睛,就變成了他物了。

你原來想的是,研究自體,結果搞來搞去,又是研究了他體。我們完全被困在精神之內。

火喻則不能  成於眼見法

去未去去時  已總答是事 

對方對龍樹的駁斥很生氣,於是提出,火的比喻。

對方說:火不能燒自己,但是可以燒別的東西啊。眼睛就是火,雖然他看不到自己,但是能看到別的東西。

龍樹說:你還記得我們上一次的辯論嗎?我們已經駁斥了運動的存在。你說火在燒。

請問,他在哪個時空燒?在過去,不可能。在未來,不可能。在現在,火燒的時候,在燒。兩個動作悖論,因此,不能用這個比喻。

見若未見時  則不名為見

而言見能見  是事則不然 

如果眼睛不去看事物,眼睛還能稱之為能見到事物嗎?

答:不能

也就是說,只有在看見事物的時候,才能叫能見事物。

答:是的。

那麼由不看見事物,轉向看見事物,可能嗎?

答:不可能

故,能看到事物是錯的。

論證如下:

對方認為,存在能見。

那麼推出兩個推論,

其一、未見到事物,稱之為非能見

其二、見到了事物,稱之為能見

從一轉向二,形成概念的轉化,是矛盾的。被破。

見不能有見  非見亦不見

若已破於見  則為破見者

因此,能見不能有所見的對象。非能見,更不可能。

對方問:那有沒有見者?

答:沒有。因為我們已經講過了,你不能說,見者看事物這種說法。

因為見者看事物,

他要麼,一直看事物。

他要麼,要停下來。

導致時空一體,分離存在矛盾,原命題被破。

離見不離見  見者不可得

以無見者故  何有見可見 

因為,沒有見者,自然也就沒有見。

見可見無故  識等四法無

四取等諸緣  云何當得有 

所見的對象不存在,能見也不存在,因此不可能見。

不可能見,色受想行識六塵全部被破,這些都不存在。

耳鼻舌身意  聲及聞者等

當知如是義  皆同於上說 

六根全部被破,也都不存在。故十二因緣不存在。

理解龍樹的思想,一定要理解他的論證方式。

1、對方提出一個論點

2、龍樹說,這個命題是錯的,但是說這個命題是錯的,不代表這個命題的反面是對的。

比如說,對方說,有是存在的。然後,龍樹一番論證,說有是不存在的。

這裡最重要的就是,說有不存在,不代表無存在。

在佛教論證體系,有兩個術語,叫無遮,非遮。

非遮,表示我破斥命題後,相反命題自動成立。

比如,我有個女朋友,這個命題被破斥掉後。自動承認,我沒有女朋友。

無遮,就是破斥萬原有命題後,前提假設都被破了。

比如說,我有個女朋友,然後經過一番論證,結果發現,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女人。

沒有女人,當然沒有女朋友。龍樹的論證就是這樣,要玩就玩的徹底,把你的前提假設破掉,後面一連串的推論全部錯誤。

此外,龍樹的論證,是跟著對方走。對方說這個命題正確。龍樹說,好,我就按你的思路推。推出兩個自相矛盾的推論,那麼自相矛盾的東西是肯定不存在的。

你比如說,黃門生了一個孩子。黃門就是人妖或者閹人,他都是閹人了,還哪裡有孩子呢?

這種論證方式,東西方哲學非常常見,比如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就因此破斥比如正義,這些命題。

3、形式邏輯下的概念一致原則。

概念本身是孤立的,他不能運動。因此你說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和其他概念絕不可能轉化。

比如,你說,前面放著一個蘋果,那麼蘋果絕不可能是別的東西。

有人說,不對吧,蘋果放在那裡,不管他,一百年後,就爛了,甚至消失了。

可是,消失是一個狀態(概念),存在是另一個狀態。

這兩個概念不能轉化。因為龍樹有一個前提,說某物存在,那麼這個某物就是有自性的,有自性就是常,常就是不能變了。

因此,你說前面有一個蘋果,那麼他永遠都是蘋果。

至於後來變沒了,那是另外一回事。後面龍樹會論證,變壞,變沒了,有沒有可能存在。

4、為什麼要這樣論證。

因為,龍樹是站在認識論的角度。認識論的角度,存在必須被精神統攝,那麼一切存在都成了精神,精神是具有邏輯的。我必須通過邏輯論證,邏輯論證了,假如不存在自相矛盾,那麼我可以相信,這個事物是存在的。否則得出類似於男人生孩子一樣荒謬的結論,你讓我怎麼相信?


推薦閱讀:

中論 觀本住品第九
中論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中論 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中論 觀作作者品第八

TAG:龍樹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