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偷發育了,會是性早熟嗎?
這些年,由於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頻頻曝光,被媒體報道因受到影響而出現性早熟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孩子的過早發育,不但會影響孩子最終的發育結果,也會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負擔和壓力。
是以,孩子長得慢了,家長焦慮;孩子長得快了,家長也擔心。
那麼,是不是孩子長得快,就是性早熟了?爸爸媽媽們要怎麼樣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性早熟?
什麼叫做性早熟?家長怎麼發現?
◆ ◆ ◆
我們把女孩8歲以前、男孩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定義為早發育,也就是性早熟。
那麼家長怎麼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有第二性徵的發育呢?
通常,女孩早發育一般就是8歲前出現了乳房發育,孩子可能說乳房有點疼或者有點癢,摸起來有個小硬塊,家長也比較容易發現。
而男孩早發育主要表現為9歲以前出現了睾丸增大,但孩子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癥狀,父母也不會刻意去觀察,所以男孩子的早發育不太容易被發現。
但男孩性早熟可能出現小小年紀額頭上就長了青春痘,這是家長能夠早發現的。
那麼,要是孩子超過了性早熟的年齡標準(女孩超過8歲、男孩超過9歲),才出現了乳房發育、睾丸增大的情況,是不是就不用擔心孩子性早熟了呢?
也不是這樣的。
年齡只是一個簡單的判定標準,到底是不是性早熟,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內分泌醫生的判斷,才能夠確定。
什麼是真假性早熟?有啥區別?
◆ ◆ ◆
真性早熟和假性早熟的治療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區分這一點至關重要。
正常人生長發育成熟,是受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卵巢、睾丸)軸控制的,下丘腦是這個控制系統的司令部。
到一定的年齡後,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命令」腦垂體釋放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或者睾丸發育。
所謂真性早熟,就是女孩在8歲之前,男孩在9歲之前,下丘腦就下達了發育命令,卵巢或者睾丸開始發育。
而假性早熟,發育的命令不是大腦中樞下達的,而是受到了外界的影響。
比如說誤吃了激素藥物,像避孕藥等,或者卵巢長東西了,也會分泌雌激素,甚至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也可能會間接地造成了卵巢發育,導致孩子出現早熟的癥狀。
一旦去除了這些外因,大部分的假性早熟也就慢慢消失了。
一兩歲的小寶寶也會性早熟?
◆ ◆ ◆
有一些家長會發現,一兩歲的小寶寶也出現了乳房增大的情況,非常擔心這會不會也是性早熟。
這裡要先跟各位家長說一個概念——小青春期。
目前認為小青春期是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暫時部分性激活,導致分泌促卵泡刺激素FSH,而不是正常青春期發育或真性性早熟表現的,是以促黃體生成素LH分泌增高為主,所以不是真正控制發育的「中樞」出現了問題,不是真性早熟。
大部分2歲之內出現乳房發育的孩子都是小青春期,表現只是乳腺發育,而乳暈不大,且無著色,不是真正的性早熟,也可以定義為單純乳房發育。
個別孩子的小青春期可能會持續到3歲左右,之後乳房發育會自然消失。
但孩子是小青春期還是早發育,一定要在內分泌科專科醫生檢查之後才能下結論,家長無法自己判斷。
既然把這種情況稱為小青春期而不是真正的性早熟,那麼各項檢查結果也就不會符合性早熟的診斷標準。
但是部分小青春期的孩子,到2歲或3歲,乳房發育仍不消退,還是有可能發展成真性早熟,所以要由內分泌專業醫生評估。
性早熟最基本的現象就是骨齡超速,比如說孩子5歲,但拍骨齡片子顯示已經6歲甚至7、8歲了;而小青春期的孩子拍骨齡片,不會出現骨齡超速的情況。
再有就是早熟的女孩做超聲檢查,會發現子宮卵巢增大,而小青春期的孩子子宮可能會稍微增大,但卵巢一定不會增大,也就是說孩子的性腺(卵巢)沒有發育,就不是性早熟。
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性早熟?
◆ ◆ ◆
前面說了,光靠年齡無法準確判斷孩子是不是真性早熟,通常醫生就會通過一些檢查方式來輔助判斷。
- 拍骨齡片
醫生首先會讓孩子做一個最簡單的初步檢查——拍骨齡片,大概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就能拿到結果。
如果骨齡大於年齡超過1歲,比如孩子現在8歲,但是骨齡達到9歲、10歲,那麼早熟的可能性非常大。
- 子宮卵巢超聲
如果是女孩,還可以做子宮卵巢的超聲檢查,如果超聲顯示子宮偏大、卵巢體積增大或者說卵泡增大、數量增多,也可以進一步判定是性早熟。
- 性激素水平
接下來還要再查一下性激素水平,如果發現數值比較高,也就進一步肯定了是性早熟。
但性激素分泌是波動的,數值也是時高時低,像波浪一樣有波峰波谷,取血的時候可能正好激素水平處在波谷的狀態,檢查數值就會比較低。
所以對於那些確實懷疑是性早熟,但性激素檢查數值還沒有達到診斷標準的孩子,可以再做一個促性腺激素的激發試驗,判定是不是真性早熟。
檢查是必須全部都要做嗎?
◆ ◆ ◆
從做檢查的優先順序來說,先拍片子查骨齡,再檢查乳房、子宮和卵巢,最後再做性激素檢查,如果還不能診斷是性早熟,可以再做促性腺激素激發試驗。
當然,如果通過前幾項檢查以及孩子的發育成熟度可以判斷是真性早熟,激發試驗也可以不用做。
比如說孩子乳房已經發育了一兩年,也來了月經,檢查發現骨齡也比實際年齡大了,子宮卵巢也增大了,就可以認定她是真性早熟,不用做激發試驗了,但如果這些檢查都符合真性早熟,還要做一個腦垂體的核磁檢查。
做核磁的原因是,真性早熟是因為控制它的中樞——下丘腦和腦垂體過早地啟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腦垂體長了東西,比如腫瘤,所以需要拍腦垂體的核磁來檢測一下。
激發試驗是什麼?
會不會促進性早熟?
◆ ◆ ◆
激發實驗是判斷真假性早熟的金標準,當高度懷疑孩子早熟,但又有一些檢查結果沒有達到性早熟的標準,就需要做激發試驗。
比如孩子確實乳房發育了、子宮和卵巢也大了,但查激素數值並不高,這時醫生會用一點葯來刺激一下大腦中樞,看它的反應怎麼樣。
如果給一點葯大腦中樞的反應很強烈,發現促性腺激素會明顯增高,那就提示孩子的大腦中樞確實已經開始啟動發育命令了,就認定是真性早熟。
如果不是真性早熟,給一點刺激大腦中樞是沒有反應的,促性腺激素就不會增高。
有一些家長擔心做這個試驗,會不會本來是假性性早熟的,被這麼一刺激變成了真性性早熟。其實家長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但也不能其他的檢查不做,直接做激發試驗來確認孩子是真性還是假性性早熟,因為臨床醫生診斷一個疾病,一定是根據各種實驗室檢查以及孩子的癥狀表現綜合判斷的,不能單憑某一項檢查做出判斷。
只有高度懷疑是真性性早熟,但又不能確診的孩子,是要做促性腺激素激發試驗的。
比如說孩子的骨齡比實際年齡剛剛大了一歲,檢查子宮卵巢也顯示偏大,但還是沒有到性早熟的水平,這時候就必須做激發試驗來判斷一下。
有時候,激發試驗不止做一次。比如有些孩子高度懷疑是真性早熟,但做了激發試驗發現還沒有達到真性早熟的程度,這種情況會暫時觀察,可能半年後會重複做一次激發試驗來確診。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是部分性性早熟,只是沒有完全達到真正性早熟的程度,這種情況就需要多觀察,在適當的時候再做一次激發試驗。
真性性早熟,是不是一定得治療?
◆ ◆ ◆
即便是真性早熟,也不一定要治療。
診斷早熟是一方面,要不要治療,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早發育,會不會對未來產生不利的影響。
最關鍵的是會不會影響孩子最終的身高、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當然是否要治療還要與家長充分的溝通,看家長的意願和期望是什麼,不是醫生能夠完全作主的。
比如在身高方面,我曾經接診過一個女孩,雖然是真性早熟,但根據骨齡預測未來身高可以達到1.6米以上,醫生和家長積極溝通後,媽媽認為身高挺好的,那就可以不用治了。
再比如說一個8歲半的女孩乳房發育了,如果她是剛剛開始乳房發育,醫生評估這對她今後的影響應該不大,就可以不用擔心,順其自然;如果孩子發育已經比較成熟了,經過預測未來的身高可能比較矮,只有一米五,那就需要進行干預了。
在心理健康方面:孩子診斷了早熟,醫生預測可能10歲就會來月經,雖然最終身高不受影響,但是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太小,心理的發育成熟度很低,不能夠接受孩子10歲來月經,也可以通過藥物來推遲發育。
所以,在孩子早熟的治療方面,醫生和家長都要考慮這幾個問題:孩子目前的狀態是什麼?今後可能的結局是什麼?家長希望的結局是什麼?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滿意的身高。
另外還要觀察發育的進展速度,如果發育進展緩慢,那麼對今後的影響可能不大,如果發育進展速度很快,就可能有影響。所以,對發育的動態觀察也很重要。
為啥性早熟的治療,用藥是矛盾的?
◆ ◆ ◆
有一些孩子真性早熟,但個子不高,治療的時候家長就很奇怪說:為什麼我家孩子又要吃抑制發育的葯,又要吃生長激素?
這是因為,早熟的孩子一般骨齡比實際年齡大,孩子的生長速度比較快,身高長得也比較快,一年可能會長個8、9公分。
但有一部分孩子雖然診斷是真性早熟,但他的生長沒有加速,身高也不高,最終的結局就是矮小。
因為治療性早熟要用抑制性發育的葯,它的作用是讓性激素分泌減少,使得乳房增大等第二性徵回縮,同時也會造成生長速度下降。這種下降是降到正常狀態的生長速度,不會低於正常生長速度。
但對於本身生長速度就慢的早熟孩子來說,用了抑制性發育的藥物後長得會更慢,所以要聯合生長激素治療,讓孩子最終有一個滿意的身高。
治療性早熟後,為啥還要做激發試驗?
◆ ◆ ◆
從指南上來看,推薦治療後再做一次激發試驗,來檢驗藥物是不是已經抑制住早熟的情況了。
但這個也可以根據臨床醫生的經驗和其他的檢查來判斷,不一定非要做。
比如說超聲檢查,用藥治療三個月後做一個超聲檢查,與治療前相比子宮、卵巢明顯縮小,達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正常狀態,或者說外觀上乳腺發育明顯縮小或者消失了,就可以認為抑制住了早熟,不需要再做激發試驗。
只有治療效果不太明顯的孩子,醫生不確定藥物是不是很好地發揮了作用,才需要再次做激發試驗。
本文編輯自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中心閆潔主任醫師的個人微課「孩子偷偷發育了,會是性早熟嗎?」。
犀鳥育兒,與奶爸奶媽守護寶寶健康
靠譜 實用 操作性強的育兒公眾號
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傳授育兒知識
歡迎在微信搜索【犀鳥育兒】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乾貨知識!
推薦閱讀:
※我的育兒理念——習慣養成(一)
※當孩子說「我討厭你「,你該怎麼做呢?
※你知道嗎?80%家長懂的是育兒術,不是育兒之道!!
※我的孩子難帶,超難帶!怎麼破?你需要重新認識「高需求寶寶」!
※會員問題解答之孩子吸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