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變的是金融 亘古的是貪痴

不變的是金融 亘古的是貪痴

來自專欄 李虹含

當前金融亂象叢生,大案要案頻發,金融消費者被坑騙的事件屢見不鮮,從E租寶到理財飛單,從ICO到P2P捲款潛逃……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金融消費者受到高息、高利、高回報誘惑,貪慾膨脹,虧蝕本金,究其根本還是好利喜財,蒙蔽雙眼。傳統金融業態里尚有諸多風險未能釐清,更莫提互聯網金融繁複的產品模式讓人眼花,民間金融的疾速發展亦讓人目炫。正規金融與非法集資摻雜的金融體系,令世人吁嘆:是金融變的太快,還是人心慾壑難填,傻傻總被騙?

於是,國務院法制辦近期頒布《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要求非法集資參與人應當自行承擔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往日有哭有鬧,國家就會賠償安撫,銀行就會剛性兌付的日子馬上要變「買者自負」了。其實,金融未變,人心恆常,只是在逐利的貪痴和金融的功能間可否尋到平衡點,少點被坑,多點歡欣可好?

一、面對金融時貪婪與無知是受騙的主要原因

2017年非法集資的案例近百起,騙子與捲款者使用各種騙局隱遁於網線之後,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高額收益使得庸常眾人亦可變成高收益投資大師,利慾可否熏心,從來取決於「利」字是否足夠大;財色是否迷人,只緣你心性不定。

「你想他的高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例如,「E租寶」利用熟人借貸的模式屬於傳統民間金融企業實施互聯網金融詐騙的典型案例,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這些金融詐騙項目所使用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的伎倆並不複雜,稍有風險意識與金融知識的人就可辯別。比如,浙江東陽「吳英」,四川「漢唐實業」、柬埔寨「博彩投資」等案的主要嫌疑人,均是小學文化水平,願意將身家財產託付給他們的投資者除了被「高息」迷惑了心智,沒有別的解釋。

同樣,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給客戶用於消費的消費貸資金被挪作炒樓用,炒樓者的貪婪無法禁止;女大學生用裸貸、裸條換來貸款為買IPHONE手機,不顧清譽的虛榮讓人心痛。當人類對食物的渴望演化為對金錢的渴望,金融就成為其獲取財富的利刃,而刀刃兩端,總會時不時傷人傷已。股市上坐莊大戶,拋股獲利似鋒刃割韭菜;P2P創始人攜款跑路,更像拿刀割人錢袋。而刀柄是誰遞到這些人手裡的?如若不是貪戀鋒刃上的甘甜蜂蜜,絕不會涉險去拿刀舔舐。

金融從誕生以來便以逐利聞名,華爾街常言:金錢永不眠。24小時全球輪動的金融市場滿足了世界人民對於金錢的恆久渴望,卻填不滿人性貪婪的慾念溝壑。迷惑眾生的霧裡看花的眼睛,而你如何才能擁有一雙清澈明眸,善辯騙術謊言,唯有四字真言:戒貪戒痴。

格雷厄姆說:千變年業關於金融的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是人類的貪婪與恐懼。金融總能很好地滿足貪婪者的慾念:我要,我要更多。也會讓意志不堅或金融教育水平不足的人心智迷亂。這是現代人的通病。

二、不變的金融功能與變化的金融產品

金融逐利的本性未變,人類貪痴的秉性未移,變化的是波譎雲詭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手段。五千年前,以貝殼為媒,原始社會交易互換;兩千年前,四川交子以銀票為媒,匯通天下;數百年來,紙幣充當支付、交易、貯藏媒介,金融產品充當投資、保值、投機功能。貨幣從貝殼變為交子,從紙幣演化為電子貨幣,金融產品從鬱金香、債券、到匯票、股票、期貨、債券、保單、比特幣、基金、衍生品……其功能對個人來說從未改變,正如凱恩斯描述人類金融需求的三個動機所言:謹慎、預防、投機。

對社會而言,金融自始至終都是資金融通,社會的血液,調劑社會資金的餘缺,它的功能亘古未變。諸多聰明人士通過金融活動希望賺取些許傭金或手續費。馬克思說:資金的價格要低於社會平均利潤率。貨幣學派說:利息是對讓渡資金使用權的一種補償。所有金融工具均是如此,正常的利率水平才是你可得部分。即使是價格翻番上漲的股票,也是因為公司成長的速度快,如蘋果、可口可樂、中國的騰訊、阿里等公司,股價漲了幾千倍。持有這些股票的人獲得的豐厚報償,也是因為這些公司利潤、規模、社會貢獻的快速成長。有實體支撐的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是是金融自始至終未變的邏輯。

但目前可以看到的各種高息誘惑,如借貸寶、博彩案等承諾短時間內翻倍又無項目支持與商業化應用,不是傳銷就是非法集資。除此之外,以票據、信用卡、硬幣、郵幣卡、ICO(所謂的首次公開發行貨幣),一沒技術、二沒實物、三又渴望替代現有法幣。其承諾的高收益、短周期,讓人心痴迷亂。與實體經濟無任何瓜葛的金融產品,騙子的成份總是居多。

而且,利用金融工具賺錢的方式從來未變。千秋第一富沽的中國商界始祖陶朱公在《商訓》中就給出傳世名句: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正應和了當然金融產品高買低賣的交易行為特徵。任何投資,無論是P2P、互聯網理財還是項目投資,只有通曉 「高買低賣」才可做到穩賺不虧。

另外,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有風險。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與競爭格局不斷激烈,包括大眾熟知的銀行存款、理財、基金等金融產品都有違約風險,更不用提P2P、票據理財、交易所、股票、ICO、比特幣。貪嗔常在,慾念不離,寡時求多,多時求溢,不虧才怪。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當前社會融資成本在5-8%之間,業內理財無風險收益率普遍在年化4%-6%左右,高於這個收益的金融產品大概率將提高本金損失的可能性。當前各種理財平台層出不窮,居民理財途徑愈加繁多,牛鬼蛇神的騙術手段更具隱蔽與欺騙性,謹慎選擇金融產品呵護本金安全成為理財投資的最重要原則。

三、借鑒國外經驗提高國民金融消費者素質

欲流之遠者必固其根本,身欲正必正其心。金融的本質不變,人心不變的前提下,只能相信教化的力量。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迅速發展,違法違規行為也逐日滋生漫延,除了監管重拳整頓之外,金融消費者教育也是解決金融亂象,端正投資理念,提高金融消費者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國外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先進經驗給予了我們諸多啟示,如新加坡在金融消費者教育方面教育消費者強化自律,防範投機行為,同時倡導金融消費者自我監督;日本從小學時期就令銀行類大型金融機構進駐學校加強消費者保護教育,敦促正規金融機構進駐學校開展業務;在金融創新高度發達的美國,其將消費者金融教育納入國家法案、國家戰略,由聯邦政府牽頭進行公眾金融能力調查並攜手開展全民金融教育。官方的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除了進行大面積的金融產品、服務監管之外,還進行多樣化、娛樂化的消費者金融教育;英國則以消費者保護為核心,完善消費者金融保護的法律體系、專設相應機構、暢通投訴渠道並進行嚴格行業自律,同時明確了重點保護的人群與內容;澳大利亞則是以金融素養為依託的金融消費者教育模式,其設立消費者金融教育專門機構,2011年便出台了國家金融素養戰略。

參照上述經驗,我國改進中國消費者金融教育方面,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消費者金融教育國家戰略,將消費者金融教育納入國家法案,從國家層面制訂消費者金融教育戰略規劃,明確消費者金融教育職能部門、監管機構和協調機制;二是改善消費者金融教育針對性。從消費者金融教育內容、金融教育對象兩個方面,加強對農民工、少年兒童、低收入人群等弱勢金融群體的基礎金融知識、風險意識、金融技能、金融政策法規、權利和糾紛處理流程的內容教育;三是在完善消費者金融教育的體系構建方面,建立平台,充分發揮網路力量、建立平台,充分發揮網路力量;四是,完善消費者金融教育的體系構建,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業內自律組織、基層政府組織、民間公益組織、國際合作組織等多個方面的合作與協同;五是,健全消費者金融教育保障機制,明確職責、設立框架、長遠規劃,加大財力、設施、人員、研究投入,研究消費者金融教育評估機制,增強消費者金融教育法律保障。

總之,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除了重拳打擊金融亂象保護消費者之外,還要加強對消費者自身的教育,提高其金融產品的認知水平和投資金融產品時的自我保護意識。

金融從來未變,人心也自古永恆,貪嗔痴慢疑一個都不少的國人投資更需加強金融素質培養。

(微信訂閱號:李虹含,ID:yingtonghuo518,郵箱:honghan66@163.com)


推薦閱讀:

互聯網金融再現兩會,控風險成主要基調
轉型背景下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
錢爸爸測評:論如何與其他互金平台產生關係
在投資理財上花費大量時間,到底值不值得?
眾聯國際:眾籌未來必擁抱眾智

TAG: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