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初體驗

利雅得初體驗

來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快要一個月了。儘管由於工作的緣故,每天只能「兩點一線」的在使館區這個小天地內活動,但是通過觀察、詢問和思考,還是對這個神秘富碩的能源王國有了一些認識,接下來我就總結一下我粗淺的初體驗。

眾所周知,沙特是現今探明原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委內瑞拉第一,沙特第二),也是全世界能源最大出口國,全國的財政收入有75%以上都是通過出口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獲得的。基本上沙特政局有一點風吹草動、能源部長一句話,就可以讓全球的原油市場產生波動。這種單一的收入結構在能源價格高漲的時候,對國家是福利,簡單粗暴的賺的盆滿缽滿;然而,一旦價格降低(2014年之後),國家財政收入由於單一,也正在經歷苦難。所以,去年沙特王儲就提出了「願景2030」戰略構想,旨在擺脫這個能源王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同時發展新能源、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並且計劃發展旅遊業等,最終使得國家能夠可持續生存與發展。顯然,低油價導致的財政虧空並不能高效的使「願景2030」戰略付諸實踐,計劃被擱置,進展緩慢,甚至有些細則被認為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對於生活在全世界發展最快、最好的中國的我來說,一個政府制定國家發展計劃,一定需要綜合歷史因素、宗教或意識形態因素、社會因素等多方面全方位考量,而不是一味迎合大趨勢和願景。在我看來,有幾個矛盾是沙特需要考慮的。

第一,政權和人民相對分離。從伊本沙特建立新政體到後來由家族鬥爭的勝利者阿齊茲統一沙特王國,這個國家將權利緊緊地握在家族內部。由於「兄終弟及」的教義,現任國王是老國王的最後一個兒子。原本老國王死後應該由最大的侄子繼位的,但幾經易主,最終還是選擇了他的兒子為第一王儲。可見,沙特內部鬥爭也是很激烈的。然而這些在沙特民眾看來,是暗潮洶湧之外的「表面的和平」;他們無權知曉,更沒有資格過問。只有極權,沒有民主(人民參與國家的改革和發展),就不能知曉最底層人民的呼聲,也就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改革是「有形無神」的,註定會使推進阻力重重。

第二,伊斯蘭意識形態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沙特,教義即法律。女性不能開車,在觸犯某些教義而實施鞭刑等規定,在高度發達的21世紀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國家對媒體和傳播有相當強的管控力,比如個人信息採集(辦手機卡都要錄指紋)、通訊內容的監測(網頁瀏覽的實時監測);但同時人民又可以無限制的看youtube,上Facebook,用Google等產品。實際上,人民對於主流思潮的觸及,和意識形態的熏陶的現實是有強烈反差的。改革和創新在某些領域必然會觸犯某些教義的規定,和統治者的利益。沙特是遜尼派大國,信奉嚴格意義上的伊斯蘭教義。所有教徒(基本包括沙特的所有國民)一日必須至少五次禱告,禱告期間所有事情都要停下來:超市沒人結賬,行駛的車輛需要停下來,會議需要中斷等等。試想,這種生產、生活方式必然會影響到國人做事的效率,時間成本的增加必然導致整體收益的減少。這樣想來,第一王儲在經濟改革中對部分條款反覆的修訂確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三,人民本身缺乏憂患意識和奮鬥精神。從入境利雅得國王機場開始,就注意到,這座城市充斥著從南亞(如斯里蘭卡和菲律賓)、中東其他貧窮國家(如葉門)和非洲的勞工。這些勞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這個國家的人民生活便利,但同時也讓這個地區(海灣國家)的伊斯蘭民族慢慢墮落。首先,雖說女性地位低,不能接受教育,不能拋頭露面等,但國家對女性的福利是相當好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往往緊包自己,只露雙眼的穆斯林女子不懼高物價,她們是這個國家強大的消費群體,卻實際沒有為母國創造經濟價值(除了生育)。其次,除政府之外,男性是養育家庭的主力軍。但很遺憾,因為富裕的政府補貼,他們不需要很勤奮和努力依舊可以讓家庭生活的很好:能源補貼,房屋補貼,醫療、教育補貼,基本上花錢的地方國家都給予幫助了,他們只需要好好活著就好,你說,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樑是不是一群被慣壞的「寵兒」?沒有上進心不說,他們辦事情效率極低。我用親身經歷證實一下吧。每個外國人(不包括海灣國家公民)進入沙特要麼是商務簽,要麼是工作簽(分很多種,在這裡就不贅述)。因為我在利雅得使館區的一個國際機構工作一年(機構信譽很高),沙特使館給了我商務簽,單次入境,有效期30天。我需要在沙特境內,向沙特外交部提交申請這裡的有效居住卡(相當於臨時身份證)和一年多次往返的簽證。申請材料很簡單,就是機構負責辦理簽證的同事網上填一份申請表,等外交部的通知之後交護照和照片。只是等待授權這一件小事,就等了快一個月。也就是說,我一個月之內不能離開沙特,國外的會議我無法參加,是多麼耽誤工作的一件事。其實我也問過同事,為什麼效率會這麼低。他們對我的回答是:上班時間短,申請人多,所以就只能等了。我仔細想了想,申請人多這個理由不能成立,因為誰會常來這個封閉的國家,況且只是授權(看材料),又不是實際辦理簽證,可能2分鐘都不需要,還這麼慢,應該是借口。綜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人民不主動、不勤奮,政府再引導、財政再充盈、請再多外勞也無濟於事。現在想想,也許是「國家」這個概念在宗教氛圍濃厚的地區本身就很模糊吧,沒有民族凝聚力和責任心,我不相信「遠景2030」會如期實現。

第四,國家的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薄弱。與高速發展的中國一樣,利雅得到處可見用腳手架支撐的在建項目,使館區內更是隨處可見運進運出的外勞和土建機械。但這些現象的背後又充斥著和不斷產業升級和轉型的中國的巨大差異。也許是前期規劃不佳或者項目資金不到位,隨處可見只有空架子的爛尾樓,包括在能源部長支持、授權下建設的我的工作機構,後院仍有一個空支架待在那裡10年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補好。再看看項目內部裝修,該裝修好的地方確實很好,清一色的進口設施(主要從日本韓國),但是能矇混過關的地方,卻儘可能的怠惰。就拿機構為我租的別墅為例,確實很大,水、電、空調也很齊備,但是裝修不夠精緻,甚至可以說是偷工減料。當然,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我是經歷過「粗放」到「集約」的轉型的;但我想說的是:這個國家要長足的發展,需要改變發展意識,當然,這方面經驗大可與中國討教。再者,因為整個國家的服務業(包括文娛等)極不發達,國家的財政支撐僅來自重工業(石油產業);而前者能大力提高貨幣流通。缺乏交換,也就阻礙了市場的前進與發展。

以上,是我本人初到利雅得對沙特這個石油王國現實的粗淺認識。可能有偏見,也可能有錯誤;再長久一點,也許認識會提高和改變,但現階段這個國家的轉型還是充滿困難和挑戰的。

推薦閱讀:

亂亂亂!利比亞清真寺接連發生恐襲,宗教派別間的矛盾你理得清嗎?
伊朗投資市場分析
過關斬將到波斯
為什麼歐洲皈依伊斯蘭教的人越來越多?

TAG:評論 | 遊記 | 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