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我歌月徘徊
來自專欄 漢字的王國
八月初一,雨夜無月,
新月帖,<傳>王徽之,見於《唐摹萬歲通天帖》,遼寧省博物館藏
李煜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聽|唐朝_獨上西樓
「月」字因為表徵時間,在歷代書跡中頻現。在不同時代各色文本中,望月邀月照月也都是極為常用的意象。這個基本保留了象形字字形的「月」,不論以怎樣的身形出現,似乎都是在提示人們,時光又跳了一格。
月圓前,我們從歷代書跡中選取若干知其名或不知其名的「月」帖,與以時間為線的詩詞歌賦串聯,辨認字形的變換,也將一些潛在的接點重新關聯,陰晴圓缺俱為明月。
以字形而論,特別在一些傳為早期書跡的帖中,起首處常以「月」開頭,比如《初月帖》「初月十二日」,一般寫過此帖的人多會留下印象,便可以很便當地以此為開頭,去留意找找其它的「月」和這個「初月」的「月」有什麼不同。
以所在文本閱讀經驗可知,至少從相傳東漢張芝的《秋涼平善帖》開始,到王羲之寫與友人的《十七帖》,晚至唐代李白以前的諸多用字略有區別而皆表一義的不同版本的《月儀帖》也好《十二月朋友相聞》也罷,寥寥數行,敘念無期。
中文傳統里頻繁出現的反覆用典的現象,除了傳達博通,似乎也隱含了對前人的回應和隔空對話,就像蘇軾的「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一闋,正可以看作是對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一首的複述、回應和引申。這樣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關係,在書法臨摹和仿寫中也比比皆是。
說到李白,風格多樣的詩歌之外,還有一幅被認為是大詩人墨跡的《上陽台帖》可以納入視野範圍。以這幅綿延保存至今的墨跡為例,體味字義字形之餘,還可以留意觀看前後題跋,這些以字跡顯露出的歷史信息,或許更加是歷代觀看者反覆琢磨的天地。
葉嘉瑩在分析「古詩十九首」高妙之處時說道,古詩十九首具有其它文學作品難以匹敵的特徵即為,整體的好,每一個字上均有著力,字與字不分伯仲。在觀看欣賞書法與文學時也可以此作為參照,當無法領略整體氣息時,需要撕開一角,但絕不是以拆房揭瓦為終點,分析是一種觀看能力,這個能力是為了超越分析,更加準確深入地感受和體會氛圍與氣息。
通過如下一種排列組合,也可以反過來當作看圖識字說話,遨遊環宇。
張芝[?-約192]
秋涼平善帖,見於宋《大觀帖》
曹操[155-220]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索靖[239-303]
月儀帖,見於明拓《郁岡齋墨妙》卷七,拓本墨紙,縱28.1cm,橫13.8cm
七月帖,見於宋拓《淳化閣帖》卷三,墨紙拓本,25.2x13.1cm
李柏文書[328]
李柏文書之一 長23厘米,寬27厘米,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藏
李柏文書之二,長23厘米,寬39厘米,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藏
王羲之[303-361]
初月帖,此帖為《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徽之[343-386]王獻之[344-386]
新月帖,<傳>王徽之,見於《唐摹萬歲通天帖》,遼寧省博物館藏
廿九日帖,王獻之,見於《唐摹萬歲通天帖》,硬黃紙,26.37x11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十二月割帖,見於宋《寶晉齋法帖》
米芾臨本
智永[6世紀]
僧智永,本姓王,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王徽之六世孫
關中本千字文拓本
真草千字文關中本,藏於故宮博物院
唐 蔣善進臨本,敦煌石室殘卷,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唐人月儀帖
草書《唐人月儀帖》無款,傳唐人書,又名《唐人二十月友朋相聞書》。鈐有「御府寶繪」「內殿珍玩」「群玉中秘」「明昌御覽」「王氏禹卿」「石渠寶笈」「嘉慶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後有明解縉,清王文治等人跋。曾經金明昌內府,宋內府以為清畢源,乾隆,嘉慶,宣統朝內府收藏,《石渠寶笈·三編》有著錄。墨跡原件現藏台北故宮。
釋文:
九月季秋 八月中秋
奉辭言展 遂隔數旬 時候徂秋 適憶奉辭 經今數載 何期分袂
能無馳仰 青山帶地 敘念無期 遂絕知聞 企望白雲 心歸故理
況阻關河 彌增翹軫 不任遐佇 俯思素友 情想披尋 況高樹吟蟬
望覩思賢 謹付一行 代申面及 彫堂去鷰 羈逰盛思 獨敘傷懷
寄此深心 希存來問
哈佛大學藏拓本
李白[701-762]
月下獨酌四首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上陽台帖,紙本草書 ,28.5×38.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白自詠四言詩
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籤:「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建國後獻給中央國務院。1958年此帖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清安岐《墨緣匯觀》、內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杜甫[712-770]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李潮八分小篆歌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雲。陳倉石鼓又已訛, 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復得,吾甥李潮下筆親。 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開元已來數八分,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肉屈強。吳郡張顛誇草書, 草書非古空雄壯。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東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空海[774-835]
三十帖冊子
嵯峨天皇[786-842]
與空海、橘逸勢並稱「平安三筆」。
楊凝式[873-945]
韭花帖,羅振玉藏本
李煜[937-97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敦煌曲子殘稿,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
蘇軾[1037-1101]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乙卯[1075]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密州出獵[1075]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記承天寺夜遊/記承天夜遊[1083]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陽關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李白仙詩卷[1093],蠟箋,34.5×106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米芾[1051-1108]
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中秋詩帖, 紙本,草書,25.2x3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釋文:
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
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珊瑚復官二帖
趙佶[1082-1135]
閏中秋月詩帖,紙本,楷書,35×4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1254-1322]
致景亮書冊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楊維楨[1296-1370]
元夕與婦飲,王季遷舊藏
沈周[1427-1509]
臥遊圖,紙本水墨,淡設色 , 每開27.8x37.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祝允明[1460-1526]
草書千字文局部,紙本,31.1x372.9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時值丁酉八月初一,雨夜無月。
題圖:The Effect of the Moon,Eugene Boudin,1891
推薦閱讀:
※元代漢藏藝術之典範——夏魯寺
※藝術的匠心精神
※香月泰男的速效療愈
※帝國的遺產——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藏犍陀羅藝術
※「邂遇」藝術大師賈科梅蒂
TAG: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