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鬼谷子絕學: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

鬼谷子絕學: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

  不給自己留後路,未必錯

  【原文】 斗郄者,斗強也。強郄既斗,稱勝者,高其功,盛其勢。弱者哀其負,傷其卑,污其名,恥其宗。故勝者,聞其功勢,苟進而不知退;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郄無極大,御無強大,則皆可脅而並。

  【譯文】 所謂「斗郄」就是使兩個強者相鬥。兩強者相鬥必有勝負。勝利的一方會誇耀戰功,玄耀氣勢;敗北的一方哀嘆失敗、自卑傷感,覺得對不起祖宗。如此,勝利的一方只知道誇耀成功和氣勢,不前進就會後退;弱方為自己的失敗悲憤不已,不忘戰爭創傷,努力使自己強大,可以拚死一搏。只要敵方防禦不夠強大,就可以威脅它,以至吞併它。

  在這裡,鬼谷子用「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形容的是一種有進無退、以死相搏的堅定決心。

  在前進之前,許多人已經習慣先為自己琢磨好退路,並且認為這是一種智者的行為。假如萬一事情做失敗了,自己也不至於太被動、太難堪,總有退路。

  不可否認,事先為自己留好退路,能夠讓人減少壓力,心態更加淡定,從而更加從容不迫地上路,但人都有惰性,戰勝不了身心的倦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留有後路,勢必會削弱鬥志,在困難面前退卻、妥協,讓退路變成成功路上的阻礙。

  正因此,大多數勇敢的成功者認為給自己留好退路是弱者的行為,意味著從一開始便對自己和自己的前景缺乏信心。一個人若想取得夢寐以求的成就,不給自己留退路,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明智者的共同選擇。

  一個人如果不給自己留退路,具有切斷後路的勇氣和氣魄,那麼他必然會毫不猶豫地克服惰性,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邁進,勇氣和潛能會全部激發出來。這樣奮鬥了,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成功自然也就逐漸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猶如逆水行舟,渴望成功的人們,尤其是充滿激情的年輕人,都應該懂得不給自己留退路的道理,一旦目標定下來後,拿出以死相搏的決心,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破釜沉舟」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給自己留後路」理論思想運用于軍事戰爭的成功案例。

  公元前208年,劉邦和項羽共同推舉楚懷王的孫子做楚王,與六國的舊貴族建立的魏、趙、燕、韓等國結成反秦聯盟,軍威大震。這時,胡亥派大將章邯率領20萬人馬北渡黃河攻打趙國。

  趙國哪是秦國的對手,交戰幾次後,被秦軍圍困在巨鹿,處境十分危險,趙王就派使者前往楚國請求援助。於是,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帶領兩萬人馬救援趙國。

  可是宋義擔心與強大的秦軍決戰會損傷楚軍的實力,並不急於趕去解趙國之圍,行至安陽後,便令兵馬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一連46天一直按兵不動。項羽心急如焚,多次勸宋義迎擊秦軍,但遭拒絕。

  眼看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趙國又一再派人前來請求支援,而宋義仍舊按兵不動、自顧飲酒,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奪取了兵權,派手下將領英布等人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漳河去打秦將章邯。

  聽說楚軍要渡河,章邯派秦將司馬欣和董翳帶兵攔阻。那兩個秦將不是英布等人的對手,一交鋒就打了敗仗,急忙後退。英布等人順利地渡過了漳河並牢固地佔領了河的對岸。

  渡河後,項羽見秦軍人馬眾多、士氣正盛,要打敗強大的秦軍,就必定要想出一個好的計策才行。於是,他命令士兵們把渡船統統鑿穿,沉下水底;燒掉自己的營房,又把行軍煮飯的鍋也都砸得粉碎,每人只留三天的乾糧。

  隨後,項羽對將士們說:「秦軍人馬眾多,這次咱們打仗,只准進,不準退,要和敵人血戰到底!如果不拚死一戰,我們絕難活命!」

  將士們看到鍋砸了,船沉了,一點退路也沒有了,人人都抱著進則生、退則死的決心,拚命向前。楚軍以一當十,喊聲震天,銳不可當,大破秦軍,救了趙國。

  所謂「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了將士們的後路,換來全軍上下的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兩軍相遇勇者勝,抱著必死決心的楚軍,就這樣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威震天下。

  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項羽當初沒有「破釜沉舟」,而是給自己留有退路,在強大的秦軍面前,楚軍便有可能舉棋不定,戰鬥力自然不會那麼強了,甚至為了求生選擇退縮逃避。那歷史會是什麼樣子呢?恐怕勝負還得重新書寫。打仗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推薦閱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讀《汝墳》:潮中有妾相思淚
面相照膽經-簡少年解(四)坐而斜視
《菜根譚》,我心中的另一本《論語》
慈是人性的根本、道德的首要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