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在一個貧乏的時代里,詩人何為?》

讀《在一個貧乏的時代里,詩人何為?》

來自專欄 新儒家

「在這之前,我卻時常感到,

與其孤獨跋涉,不如安然沉睡.

何苦徒然等待,黯然無語,迷茫失措.

在這個貧困的時代里,詩人有什麼用場?

而你說,詩人如同酒神神聖的祭司,

在這神聖的黑夜裡,走遍大地。」——荷爾德林《麵包與美酒》

此詩也許無人問津,而另一句話卻家喻戶曉:

人生勞頓,然而人仍然在這片大地上詩意地棲居。

因為海德格爾,我們才能知道荷爾德林,因為荷爾德林,我們才能理解海德格爾。在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的詮釋中,可以發現一流思想的潛質。一流的思想,一般具備兩種共同特徵:第一,它一定是對人本身的關懷,比如蘇格拉底的人學轉向,和孔子的仁人精神,都開啟了人類歷史的巔峰;第二,它一定具有普遍性,它所建立的生存方式是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比如任何宗教如果不能世俗化為工具或習俗,只能曇花一現。存在主義的偉大在於它提出了這個時代的問題,然而卻無法給出一個走出自身的答案。海德格爾就是這樣帶領我們,在新古典哲學的餘暉下,走進了這個貧乏的時代。

「詩人何為?」不僅是詩人對人生存方式的捫心自問,也包含了對這個問題烏托邦式的回應。一方面,人作為存在的存在,其本質是尋求著存在的意義。求之不得,所以在這條返回本質的道路上,艱難地踏出了一個個承載精神和意義的文化時代。然而另一方面,文化垂暮,崇高已逝,在我們安葬了上個時代的巨人後,已經無法創造出現代人精神的載體,正如尼采感慨道晨禱已被晨報所取代,在日益豐富的形式中,卻愈難找到快樂與尊嚴。所以我們必須在貧乏的時代里另闢蹊徑,尋找一片豐饒的棲居之所,每一次「孤獨的跋涉」都將成為新的歷史豐碑。而在荷爾德林看來,那就是詩意地生存。人之為人,就必須成為詩人,在黑夜的時代里,道說神聖。

海德格爾把他成為詩人的詩人,然而在他詩意的終局卻以狂亂收場,真正成為了酒神的祭司,照亮了一時的長夜。我覺得,在一個貧乏時代的對面,應該是一個禮樂的時代。在詩人的故鄉里,詩人不需要詩意,也能安然地生存。

推薦閱讀:

計量模型的哲學尋根|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黑格爾與整體性
蘇格拉底的經典自辯,人類史上光榮的一頁
手段為目的服務-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Reading Phil draft

TAG:哲學 | 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 | 西方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