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人變得消瘦——說說肌肉衰減綜合征

警惕老年人變得消瘦——說說肌肉衰減綜合征

隨著保健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意識到了體重過重/肥胖的危害,有一句保健俗語「千金難買老來瘦」也在老年群體中流行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有意識的控制體重(體脂),甚至有人認為老年人越瘦越好。這種觀點對嗎?其實不然,老年人消瘦,和超重/肥胖一樣,是不利於健康的,會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

當然,這裡所說的消瘦,和普通人基於自我主觀感知所說的消瘦——某某說一個人消瘦其他人卻不覺得這個人消瘦——不是一個概念,這裡所說的消瘦是基於醫學客觀標準的消瘦。在醫學中,常用體質(重)指數(BMI)來表示身體體格狀態,用體重(單位:kg)除以身高(單位:m)的平方所得的數值來表示。正常成人的體質指數範圍在18.5~23.9kg/m2,小於18.5kg/m2就是消瘦,超過23.9kg/m2屬於超重,超過28kg/m2時就是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種疾病)了。消瘦、超重或肥胖都是不健康的體格狀態,都會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

成年後,體重應維持在正常穩定水平,老年人也一樣。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BMI<18.5 kg/m2是營養不良的判別標準。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生率增加,脊柱彎曲變形,身高較年輕時縮短,而體內脂肪組織增加,使得BMI相應性升高。國內外許多研究資料表明,BMI低的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和死亡率增加,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從降低營養不良風險和死亡風險的角度考慮,老年人不應苛求像青年人一樣減重,BMI原則上建議最好不低於20.0kg/m2,最高不超過26.9kg/m2。另外尚需結合體脂和本人健康情況來綜合判斷。

與青年和中年時期相比,老年人身體機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如牙齒缺損,咀嚼能力、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減弱,酶活性降低,激素水平異常,心腦功能衰退,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反應遲鈍,食慾降低。這些變化可明顯影響老年人食物攝取、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導致老年人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攝入降低,使營養攝取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加上老年人合成代謝減弱,分解代謝加強,使得老年人肌肉等瘦組織被分解消耗,體重降低,體型消瘦。

而且,老年人或多或少帶有一些慢性病,在服用一些藥物。疾病本身就會造成身體處於應激狀態,增加對機體營養儲備的消耗,在加上很多藥物會抑制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利用。這些因素也會導致機體營養缺乏,肌肉等瘦組織被分解消耗。

綜上兩種原因的影響,老年人的體重會逐漸降低,體型消瘦。當骨骼肌肉減少等變化達到一定的醫學標準時,就成了肌肉衰減綜合征。這是一種對老年人健康有諸多不利影響的疾病綜合征。

老年人體重過低和(或)肌肉衰減綜合征有什麼危害呢?

1、免疫力降低,增加疾病的易感性。

2、增加摔倒和骨折的風險。

3、某些應激狀態下的耐受力下降,如不耐冷。

4、經不起疾病消耗。

5、損傷和外傷癒合慢。

6、增加骨質疏鬆、骨關節炎的風險。

7、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加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風險。

8、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肌肉衰減綜合征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還是挺高的,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那麼,該怎樣預防、延緩或逆轉老年人消瘦和(或)肌肉衰減綜合征呢?合理營養和運動是最重要手段。

營養:

營養上最關鍵的是能量、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鈣、維生素D、維生素B族(特別是維生素B12)等營養要獲得充足。

1、攝入充足的食物,以獲得足夠的能量、增加營養素的攝入。一般推薦老年人每日攝入穀類200~250g(其中全穀類和雜豆50~150g),薯類50~75g,蔬菜300~450g,水果200~300g。蔬菜水果應盡量選擇深色的,以獲得其中富含的抗氧化營養素,減少肌肉有關的氧化應激損傷。

應採用多種方法增加食慾和進食量,每天至少12種食物。早餐宜有1~2中以上主食、1個雞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種以上主食,1~2個葷菜、1~2中蔬菜、1個豆製品。

老人飯量小,注意在餐前和就餐時少喝湯水,少吃湯泡飯。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如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加餐時食物選擇應以粗糧點心、薯類、牛奶、水果、堅果為宜,堅果每日可食10g。

飯菜應少鹽、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來調味,做到色香味美、溫度適宜。食物製作應該細軟,以減少消化吸收負擔,易於消化吸收。可將食物切小切碎或延長烹調時間,如將肉類切絲或剁成肉糜,將粗糧堅果等堅硬食物磨成粉末或小顆粒等。多採用燉、煮、蒸等烹調辦法,少煎炸和熏烤等。細嚼慢咽,預防嗆咳和誤吸。

2、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每日蛋白質攝入應達到1.0~1.5g/kg理想體重(理想體重的簡單計算方法為身高—105),其中優質蛋白質(如畜禽魚類、奶類、蛋類)應佔到至少一半。可以考慮服用富含亮氨酸和谷氨醯胺的蛋白質補充劑(如水解乳清蛋白粉)。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合成代謝效率下降,因此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攝入,以保證機體蛋白質合成。每日所需攝入的蛋白質應按餐次比例均衡分配到各餐中,不要集中在一餐食用。

3、攝入充足的鈣。鈣對維持肌肉正常生理活動和骨骼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攝入充足。老年人每日的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mg,而根據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群平均鈣攝入量不足推薦量的一半。因此,應多攝入富含鈣且消化吸收的奶類,以及大豆及其製品。每天飲奶量至少應達到300ml,如果乳糖不耐受考慮飲用低乳糖奶、舒化奶或酸奶。

老年人應每天食用15g大豆或等量的豆製品,若以大豆的蛋白質含量來折算,15g干大豆相當於35g豆腐乾,45g北豆腐,11g內酯豆腐或220g豆漿。如果調整飲食後鈣攝入量仍不達標,建議服用鈣營養補充劑,一般碳酸鈣就可以,如果有胃腸道反應可以買氨基酸螯合鈣、檸檬酸鈣。

4、建議檢測25-羥維生素D水平,如果低於正常範圍值,應考慮補充維生素D,建議每天1000-2000IU(注意同時在吃的其他藥物)。到戶外接受太陽照射是獲得維生素D經濟快速的方式,老年人應多進行戶外活動,接受充分的陽光照射。

5、在控制總脂肪攝入量的前提下,多吃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海產品,如海魚和海藻等。深海魚相對富含維生素D,有條件可適當增加食用。

6、應盡量避免飲酒、濃茶和咖啡。

運動:

缺乏身體活動或身體活動水平下降是肌肉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身體活動可以預防、減緩、減少肌肉減少。運動是身體活動的一種,對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相比其他任何干預手段,運動是一種最為有效的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身體功能、減緩/減少肌肉減少的措施。運動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以抗阻運動對肌肉減少最為有效。老年人運動方式的選擇需要因人而異,漸進性抗阻訓練對老人是安全的、有效的。建議採用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運動。

建議每天都到戶外進行有氧運動鍛煉1~2次,每次30~60分鐘,如慢走、散步、太極拳等;若身體素質較強,可嘗試快走、廣場舞、各種球類等。

建議每周進行3次抗阻運動,隔天進行一次,每次20~30分鐘,如伏地挺身、俯卧撐,或藉助健身器械(如彈力帶)進行。

注意事項:

1、患病期間的運動事宜須先諮詢醫生。

2、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強度不要過大,持續時間不要過長,可分多次運動。不要參與劇烈和危險項目。最好有運動前的熱身準備和運動後的整理活動。

3、謹防跌倒。

4、特殊情況到康復科諮詢。

老年人應時常監測體重變化,使體重保持在一個適宜的穩定水平。如果沒有主動採取減重措施,與自身一段時間內的正常體重相比,體重在30天內降低5%以上,或6個月內降低10%以上,則應引起高度重視,應到醫院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營養就診。

子女應多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態,多留意老年人的體型體重變化,時常關心、定期督促老年人監測體重,如發現老年人的體型體重在短期內變化較大,應儘快帶老年人到醫院進行檢查。

推薦閱讀:

爸!讓你別給騙子匯錢,你怎麼就不聽呢?
在超市門口被老人搶奪怎麼處理?
家裡老人得了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我該怎麼與她相處?
怎樣處理與家中老人的關係?
老人出遊死亡,是旅行社的責任嗎?

TAG:老年人 | 慢性病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