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際關係研究基礎類型——政策分析

國際關係研究基礎類型——政策分析

要說何為國際關係研究,首當其衝被人提起的就是中國應如何應對XX國的XX政策或行動,比如,中國將如何應對美國實施的對敘導彈攻擊。然而,這類型的問題在研究中往往被標上政策分析這一label。而研究國際關係的學生,不管哪家大學,政策分析都是不可能不學的。或者這麼說,國際關係理論可以不學,全球治理可以不管,和平研究、性別政治、環境治理等等可以熟視無睹,但唯獨政策分析必須知道。不為別的,只為政策分析是國際關係研究的基礎類型。如果不懂政策分析,那麼,學了國關也是一種不懂裝懂的二吊子水平罷了。

那麼何為政策分析?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不好界定。比方說,國家應對特定議題算不算?這聽起來,那肯定算了。其實不然,比方說,中國將如何應對南美洲的農業民權行動主義運動?如果關於這一問題,國內學者有相關的論文成果,那就算我輸。因為這一問題雖然有跨國性,甚至涉及眾多國家,而且這一議題所涉及的農業問題更是中國十分關注的問題。但這裡面有一點註定了這一問題不可能成為政策分析,或者說中國政策分析研究主流,這就是:行動主義運動。為何我不加上民權這一限定詞,因為行動主義運動本身才是核心,民權與農業其實並無差異,只不過是強調這一行動主義運動的發起方是市民社會以及通過某種合法的手段進行罷了。Activism,即行動主義,是近10年來國際關係研究中新型的研究議題,但是這一議題在中國討論較少,而且哪怕是國關理論的朝聖地美國也是難以成為主流,相反,歐洲對行動主義的研究就很深刻且比較主流(本人的碩士導師也是研究這個的,雖然我研究的古代東亞體系,但得以與導師的指導,對這方面也比較熟悉)。這麼一來就可以知道,國際關係中政策分析的議題是有限定的。雖然我不能完全肯定地說一下的結論是完全正確,但在國內期刊中發表的話,十中八九離不開以下幾個領域的政策分析:政治、經濟、軍事,這是三大政策分析議題領域,這裡面的行動主體通常是國家,但有時也包括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某些時候甚至會出現行動網路或論壇等跨國性非正式組織或NGO。此外,對象國又沒有要求呢?這聽起來就像問母親是男還是女。其實又不然。國際關係的政策分析都是有的放矢的,如果不重要的話,壓根沒必要對其進行分析。舉個例子。如何理解吉里巴斯共和國新一輪內閣選舉將對中國產生的影響?這一問題,不要說前50年沒有,後50年也很難出現。為何?不為別的,只因為吉里巴斯共和國壓根太不重要以至於研究它那簡直是浪費時間(當然如果興趣使然,可以。而且如果從事外交工作的話,這問題還是有人做的,但必須說明,國關≠外交)。這樣看來,國際關係的政策分析的對象國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這國或組織所作出的決策將會對中國產生直接或間接但不容忽視的影響。最後,政策分析所研究的決策是否有時間限制呢?這問題看似沒有,但實質上是有的。先說明一句,雖然有的學者愛用歷史研究法來進行政策分析,但是儘管在這類學者看來,政策分析所分析的決策還是有時間限制的。而這個限制就是,這一決策必須正在發揮作用。這很簡單,國際關係不是研究歷史,那是歷史學的事,而且國際關係不是研究未來,那時空想家的活。相反,自Carr界定國際關係或國際政治這一學科以來,國際關係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在(今天前後各延伸5年左右)的問題,所以過去與將來都不是這一學科的重點。當然,理論另說,因為理論研究不需要這一限制,這一點很大程度取決於理論不具有直接適用性。

(待續……)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菲律賓對中國突然友好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朝鮮新制裁決議,聯合國對朝鮮都採取過哪些制裁措施?
面子和里子
智能時代(3):和平實現之後

TAG: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