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絕是一種病毒,你的生活系統遲早會崩潰

不懂拒絕是一種病毒,你的生活系統遲早會崩潰

來自專欄 叢綠生涯規劃

文/叢綠

一、我為什麼取消了公益諮詢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

我每天都在拒絕別人。但依然非常忙碌。

今天已經拒絕了好幾位,都是我的親友或同學,我感到抱歉,但也實在力有不逮。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面對的即便不是成千上萬,那也是數千人,包括親友、讀者與客戶。

對大家來說,可能幾年都不會有事找我,找一次我理應幫忙,但是分解到數千人,我每天已經疲於應付。

我面對的需求各種各樣:諮詢工作、孩子教育是最簡單的,非常大量,還有幫寫文章,修改文章,修改ppt,推薦發表的地方,就某問題提供建議,找工作,找醫生……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事項。

前幾天去看望83歲的恩師,他聽了我目前的狀況,對我說:「叢綠,你太不容易了!你這樣太累了!」

我總是儘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覺得遇到的都是有緣的,但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自己也要工作,也要生存,也要養育孩子,也要照顧家人,也要休息……

所以,大家只能互相理解。

若我拒絕,敬請莫怪,請設身處地。

感恩經過我生命的每一個人!

由於我從事的職業規劃和生涯教育是一個助人行業,和每個人都休戚相關,所以各種求助信息鋪天蓋地而來。

也許在當事人看來自己的求助並不複雜,只需花費5分鐘,但對被求助者來說,如果每天有30個甚至更多人提出只需佔用5分鐘的簡單要求呢?

曾經有位醫生寫到,他出於責任感,在網路上公益回答各種醫療諮詢,每天至少花費3個多小時,但很多問題當事人自己查一下資料就能知道。他疲於應對,就將每個問題設置為付費50元,結果諮詢量一下子減少了90%。

這事讓他很感慨:很多人的問題連50塊都不值,而他卻長久為這些瑣屑的問題付出寶貴時間。

我之所以取消了公益諮詢,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二、不會拒絕的後果很嚴重

我的這段話在朋友圈引發了廣泛共鳴。

會外語的人說:經常有人請她幫忙翻譯文章,覺得不過只是一段話而已。但是她為這段話要查閱不少資料,要耗費很多精力。

會設計的人說:經常有人請她幫忙做個設計,讓她隨便設計個樣子就行,會者不難。隨便做個?她可要為每個設計耗費好多腦細胞。

學法律的人說:經常有人來諮詢自己法律問題,覺得不過是小事,不幫忙就是不夠意思。

做辦公室工作的人說:經常有人過來讓幫忙複印、列印,辦雜務,甚至想讓幫助私蓋公章!

在醫院工作的人說:別提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請幫忙挂號、聯繫醫生、預約病房、買葯,甚至要求她到家裡打針!

……

不管你身處各種行業和崗位,類似境況是否經常發生?你是如何應對五花八門的他人需求的?

你是否不會拒絕?即便很想說「不」,最後說出的還是「行」,以至於無力招架、疲於應付?

如果是這樣,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態很奇怪:

一方面,你總是那麼忙,時間從來不夠用,沒空做完必須要做的那些事情,更沒空休閑、放鬆、陪伴家人。

但另一方面,你卻又總能變戲法似的擠出時間,滿足別人一個個需求,你成了別人眼中的熱心腸,有求必應的活雷鋒,受到歡迎和好評。

但是,不懂拒絕是一種嚴重的病毒,你的世界會不斷被他人的意志塞滿,你感到時間和精力都在衰竭,工作和生活產生巨大壓力。壓力會對你精心維護的良好形象產生消極影響,使你心生抱怨、暴躁易怒,身邊的人會覺得你的脾氣越來越壞,甚至你的壞情緒都在傳染他們,而你的身體也在頻繁示警。

這一切都在提醒你,你需要做些改變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值只會增加;這個原理反映到你的生活中,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外界需求遲早會耗盡你的時間和資源,使你的生活系統崩潰、癱瘓。

三、為什麼我們無法拒絕別人?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我用了40年的時間,才過上了我想過的別樣的人生,因為學會了對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和期待說:「不」!

其實直到現在,我依然會答應一些並不情願的事情,只是比過去已經少得太多了。因此我知道說「不」很困難,很多人沒有勇氣說出來。

說「不」會讓我們感到內疚或自私,因為拒絕也許會讓別人失望甚至惱怒,而我們已經習慣:取悅別人以獲得認可,或者避免他人的反對。

這種習慣往往來自於幼年時代。當我們還是個小嬰兒時,他人的認可都已經是一個強大的獎賞來源。

我們會慢慢學會如何討好重要的、有權力的成年人,來贏得讚揚及喜愛,獲得想要的利益;或者通過察言觀色轉移成人的憤怒,有效避免衝突、對抗和懲罰。

誰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最有權力的成年人?

父母!

當孩子的行為或表現惹人喜愛時,父母就會認為這個是個「好孩子」,值得被愛;但是當孩子不高興時,或者做了他們不滿意的事情時,父母就會把愛收回,有人甚至會威脅孩子:「再這樣就不要你了!」

孩子最初就是這樣通過取悅父母來獲得認可的。這叫做「有條件的父愛母愛」,它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曾經說過:「如果說認可是毒品,那麼父母往往就是毒販子,儘管他們可能是無心的。尤其是當父母把愛用做有條件的獎賞時,他們就是在引導孩子將來成為認可成癮者,最終成為取悅者。」

所以這些年我總是在不遺餘力地傳播這樣的觀念: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如果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孩子會知道即便自己犯了錯誤,父母也是愛自己的,儘管他們會因為這個錯誤而批評自己,但沒有否定自己這個人,因而會產生安全感,也能學會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行為。

父母也會通過讚揚和認可來影響孩子的選擇,但由於愛沒有附加上條件,對行為的讚揚和認可跟孩子的價值以及孩子應得的愛分開了,因此這種認可就是積極的,就不會變成對安全感的焦慮。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他成年後將會遇到各種問題,包括婚姻家庭、子女養育、工作狀況等等,取悅別人而導致的困境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四、現在,怎麼有效說「不」?

當然了,時過境遷,你現在是成人了,有能力改掉過去依靠取悅來獲取認可的習慣,學會有效地、令人信服地說「不!」

「不」是個非常神奇的字眼,它是力量感的重要來源,一旦你學會發出這個字,你將重構自信和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讓什麼人和事進入自己的生命,你的生活將逐漸發生改變。

這個時候,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此前那些年,你不過都在按照別人的意志生活而已。

那麼,怎麼有效說「不」?

一項行為的發生往往有三個要素:動機、情緒和認知。

動機

動機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我們行為的原因。

前面這些篇幅都在闡述這個問題,以便讓你產生「學會拒絕」的動機。

有了強烈的動機,就像有了發動機,你就會想方設法來促成行動。

情緒

根據心理學中的「斯金納箱試驗」與強化理論,就維持一個人的行為來說,逃避可怕的情緒或情感帶來的負強化,遠遠超過獎賞和愉悅帶來的正強化。

你之所以難以說「不」,想要感到快樂和有價值、期待別人認可的情緒需求固然是強大的,但更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對憤怒、衝突、對抗、反對、拒絕或批評的逃避,以及對可能傷害他人的恐懼。

如果說前者是正強化,後者便是負強化。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衝突避免」。有這種意識的人,往往會竭力維護形象,首先不允許自己對他人表現出憤怒與不悅,另外也會避免拒絕或批評別人,以便被別人拒絕或批評。

因此,要想學會說「不」,要重新認識憤怒、不悅、恐懼等負面情緒。

要意識到,如果一個人不能自如地表達負面情感,人際關係就會變得不真實,因為親密和信任關係是在衝突和協調中不斷深化的。

另外,忽視消極情感非常危險。過度滿足別人需求的人,潛意識會認為:「我已經為別人做了那麼多,但是他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由此產生憤怒和怨恨,但又無法表達,只能長期壓抑或被動攻擊,最後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嚴重受損,產生心臟病、癌症等各種疾患,並會侵蝕、毀掉人際關係。

因此,要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承認這是正常的人類情感,在適當的情況下甚至是有益的、可取的。

另外,要學會建設性地、恰當地表達憤怒。憤怒本身並非是危險或有害的,不當的表達方式才讓它變得有害。

比如如果你說:「你那樣做讓我非常生氣!」這就是有害的表達方式,會引發對方的反擊。但是你可以說:「當你那樣做時,我非常生氣,因為我感到自己沒有被尊重!」

如果你說:「你怎麼能那樣做呢?!」或者「你究竟為什麼做出那麼愚蠢的事!」這樣的憤怒質問只會刺激對方。但如果你以詢問的方式說:「你為什麼要那樣做?」這意味著希望聽到對方的解釋。

這就是建設性地表達憤怒及消極情緒的方式。

認知

思維認知需要進行這樣的改變:

▲一定要牢記:為了有能力向那些對你最重要的人付出,你需要在某些時候對其他人說「不」;如果你本該說「不」的時候卻說了「行」,你應該為這樣的行為(而不是相反的行為)感到內疚。

▲設定好清晰、嚴格的界限,做到開明的利己,因為你自己的需求、願望和想法跟別人的一樣重要,對你來說,它們甚至更重要。

▲想一直得到每個人的認可,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也不需要用他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作為人的價值,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認可是你對自己的認可。

▲人際關係中的最佳平衡是既給予也獲取,讓大家明白你也有需求,他們也有責任幫你滿足需求。

如果你是一個不會拒絕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很忙,能夠為自己花時間閱讀到這裡,對你來說已經非常難得。

經過這麼長篇幅,對於動機、情緒和認知的剖析,也許你的行為即將發生改變,這也將是你人生重大改變的開始。

如果不會拒絕,就很容易成為自身能力的受害者,你越是證明自己是個熱心腸的好人,就會有越多人對你提出要求;你越是證明自己能幹,就會有越多期待和要求等待著你。

最終,你將被淹沒,無法聽到自己內心需求的聲音。

說明:

當然,如果你是個不會拒絕的重症患者,也許會需要具體行為和操作的指導建議,限於篇幅這裡無法貼上。

你可以加小助手微信號(conglv9),讓小助手發你一篇延伸閱讀文章,《手把手教你說會說「不」》,裡面包括一個小測驗「你的好人情結有多重」,以及如何在具體行動和語言上學會拒絕,傾聽自己的內心,掌控自己的生活。

要相信,在學會拒絕的路上,你並不孤獨,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和你一樣陷於生活系統崩潰邊緣的同行者……

請關注叢綠生涯規劃,作者致力於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擅長職業動力及學習動力的激發與提升,清華大學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專家,曾任中華書局上海聯絡部主任,《中華遺產》副主編。中國職業規劃師,國家生涯規劃師,婚姻家庭與親子教育指導師,生涯規劃、職場心理與青少年教育專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叢綠生涯規劃(conglv2

推薦閱讀:

清清吧!那些點贊之交
吐個槽 | "這個世界會好嗎?""會""那我呢?不一定"
一步一步來:一隻雞是怎麼長成的
書單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 女神進化論
做一個溫暖的人,打敗這股冷空氣

TAG:職業規劃 | 職場心理 | 自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