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長歌》3 同樣是政變,為什麼李世民成功了,而李承乾甚至沒發動就失敗了

《貞觀長歌》3 同樣是政變,為什麼李世民成功了,而李承乾甚至沒發動就失敗了

對於玄武門之變,有朋友提出異議:正史上對於玄武門之變的經過是根本經不起推敲的,斷然沒有老二在皇宮門口殺老大和老三,而皇帝老子還安然的在皇宮裡遊樂啥也不知道,等到政變結束了勝利者再去見皇帝老子這樣的事情。合理的推測只能是,李世民當時應當是兵分兩路,一路在玄武門由他親自率領截殺兩個兄弟,一路則進入大內控制皇帝,如果不控制皇帝,政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其實這個異議是錯誤的,因為牽涉到三個博弈;

第一個博弈;改變遊戲規則;正常的兄弟博弈是兄弟上場,父親當裁判;但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改變了遊戲規則,將父親拉上了賭桌,成為與自己對弈的一方;那麼,最終起作用的就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正因為父親根本想不到會被兒子拉上賭桌,所以李世民打了個冷不防;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建成、李元吉都認為李世民的遊戲規則是在朝廷上爭奪,而李世民卻選擇在戰場上爭奪(武裝政變);所以,李世民發動政變時,甚至用不著防備李元吉與李建成

對於李承乾來說,改變遊戲規則不可能,因為李世民肯定吸取前車之鑒,將所有的軍隊都牢牢抓在手裡

第二個博弈,清除所有的對手,將父親陷於囚徒困境(李世民相當於警察)

咱們假設李世民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李淵即使發兵平叛,也最終會讓李世民繼位,原因很簡單,李淵沒有其他的候選人(只有這一個兒子了);反過來,其他的一個兒子,比如李建成,也可以依樣畫葫蘆,這就看膽量與智謀了;如果李世民不能同時殺死李建成與李元吉,都可能失敗,原因很簡單,李淵還有一個備選人(換句話說,只要在短時間內,同時殺死李建成與李元吉就可以了)

而李承乾不可以這麼做,李世民的兒子太多了,十四個,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殺光;這就是同樣是政變,李世民比李承乾能成功的原因:抓住了系統的最佳槓桿點(什麼是最佳槓桿點大家看看《第五項修鍊》)

李承乾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因為李世民的兒子太多,李承乾只能挾持父親,問題在於父親本來就是政變上台的,父親李淵被逼宮本身就是前車之簽,所以,他不可能不在每個兒子的宮中安插眼線,就如玄武門安插隨何一樣,這就決定了李承乾不可能成功

第三個博弈,智豬博弈。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博弈其實是智豬博弈 你如何看待韓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還是懦弱? - 沈雅涵的回答 - 知乎

  豬圈裡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另一邊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

  • 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
  • 若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可以看出,該博弈是一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

 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越有的越奔,越沒有的越懶);為什麼會這樣呢?

  小豬踩踏板是無效勞動,因為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所以,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

這個博弈說明,在博弈雙方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力量強的一方的正確策略是主動出擊(將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確策略是等待,搭強者的便車(這就是從眾效應的依據)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裡面,處事有兩個原則(感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問題《魯榮漁2682號,你對劉貴奪的看法? - 沈雅涵的回答

  1. 儘可能不要製造信任危機,弱者別惹事,強者別輕易發起攻擊,這會製造信任危機,引起恐慌,惡化環境,尤其是殺人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實在太大,最終導致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小偷都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上海灘》裡面的丁力殺了第一個老大就導致各個派別的報復)
  2. 當不得不博弈時,先衡量實力,再來考慮對策,

① 實力較強時,儘可能清除對手以提高自己的生存率(博弈就是這麼殘忍,這是個無解的悖論,所以類似事件全以悲劇收場);

② 實力較弱時,兩個策略:

  • 積攢實力,盡量低調,至少顯得無害。盡量避戰------不捲入任何一方,更不要輕易迎戰;強者對峙的封閉環境中,只要不捲入戰爭,最弱的反而是最安全的。這就是每當與上級發生衝突時,下級忍讓的根源 因為上下級之間弈是完全信息靜態下的智豬博弈
  • 實在無法避戰,拿出膽量來;儘可能採取帕累托最優策略(在不損害對方的利益的情況下,儘可能減少自己的損失);此時的弱者不是要贏,而是要存活,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要隨便硬碰硬;更要相信一點:弱者不一定失敗;

在這個博弈中,顯然李建成處於力量強的一方;絕對正確的策略是主動出擊,但是,正因為李建成是太子,已經是太子了,等著繼位即可,所以,李建成的策略是為避免給李淵製造信任危機,盡量別發動攻擊,結果導致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而李世民因為根本沒有希望當皇帝,所以乾脆拿出膽量來;

李建成輸在選擇權太多(可以順利繼位,何必發動政變?),而李世民贏在沒有選擇權,只能發動政變才能奪取帝位;就是說李建成的策略錯誤導致了滿盤皆輸

李承乾的直接對手不是李泰,因為消滅了李泰,還有李治 李佑 李恪、、、,李承乾的直接對手只能是李世民,而李世民本身就精於政變,而且還是武將出身,深宮出身的李承乾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所以,政變還沒發動,就被察覺了
推薦閱讀:

影響大唐國運的四次玄武門之變

TAG:玄武門之變 | 唐朝李唐 | 影視劇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