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極光創投鄧峰:站在「巨人」肩膀上矽谷「造夢」,絢爛光輝後如何再續傳奇?
來自專欄 金融大咖說
北極光風險投資公司創立者鄧峰
投資階段:成熟期,拓展期
投資方向:TMT、醫療健康、教育、工業設計、娛樂
代表案例:德比軟體、酷我音樂、中科創達、展訊通信、觸控科技、美團、貝貝網、大街網、邢帥教育、快牙
說起鄧鋒,他的名頭可是不小,讀書時期就是典型的學霸,他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後,又進入沃頓商學院攻讀MBA。
然而這還不是最突出的,畢竟在金牌顧問以往的故事裡學霸並非罕見,最讓人稱道的就是他的創業事業之路——他被稱為矽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他與兩位好友白手起家一手拉扯起來的公司Netscreen在美國創造了40億美元的併購神話;而由他創立於2005年的北極光創投,因其穩健的投資風格和專註的投資策略取得了穩步發展的好成績。
目前,北極光創投在中國創投市場一絲不苟的同時,已經成功躋身國內一線投資公司之列,成績斐然。
那麼,創業、投資大咖鄧峰的經歷是如何的?
他的理念又會給我們怎樣的觸動與啟發呢?
今天就和金牌顧問一同走近鄧峰背後的故事,希望今天的故事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一、勤工儉學的學霸,「不安分」計劃創業
鄧峰出生於1963年,在那個物質並不富裕的時代里他的家境也很是一般。
早在讀本科時,鄧鋒就通過提供科技諮詢勤工儉學,不過他對此從不曾迴避,他曾經說:「我的人生每一步都踩在了關鍵點上,我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我足夠幸運了。」
1986年,鄧鋒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而接下來的1987年,他則繼續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
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鄧峰可並不是人們通常意義里想像的只會讀書的「書獃子」。
在校讀研期間,他在校園裡租了3間房,領著一幫學弟成立了一個實驗室,他們承接各種項目,其中還包括電腦快照。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嘗試,鄧峰的實驗室很快變得小有名氣,口口相傳,他們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1990年,鄧鋒先考入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工程專業碩士學位,而後他又到沃頓商學院攻讀MBA。
讀書期間,鄧鋒抓住機會進入因特爾公司做工程師,憑藉自己的勤奮努力過上了待遇優厚的「金領」生活,讓周圍的小夥伴們羨慕不已。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安分」的鄧鋒彷彿又有了新的想法,他逐漸意識到,網路安全將會是未來影響網路應用的重要問題,於是他開始和好友商議創立公司的計劃,打算專做網路安全產品。
二、因特爾實習受益匪淺,小夥伴攜手矽谷「造夢」
在英特爾實習的時候,鄧鋒學習到了大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模式,這無疑為他以後在NetScreen的傑出成績做了結實的鋪墊。
直到多年以後,當鄧鋒回過頭來談起因特爾的管理模式,仍舊坦言自己從中受益匪淺。
後來的鄧鋒離開因特爾,在美國矽谷偶遇了自己在清華大學的舍友——當時在思科工作的柯嚴,二人談得十分投機,初步勾勒了創業藍圖的輪廓。
1997年,鄧鋒在打籃球時又結識了第三個夥伴,三個同樣滿懷憧憬和熱情的年輕人志趣相投,這回,他們開始認真地盤算起了NetScreen的模式。
最初,三個人都沒有辭去各自的工作,而是每周六都聚在鄧鋒家的車庫裡,就創業項目碰一次頭,後來每周兩次,再後來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見面。
矽谷的車庫似乎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無時不刻不在散發著一種不可名狀的魅力,這裡是創業者施展才華的天堂,很多知名公司都從這裡起步並逐漸迅速發展,不斷壯大,直至創造神話。
有人說車庫是現代童話大師,它見證了一部部商業童話,此起彼伏,比如喬布斯在車庫裡面發明了蘋果電腦、比爾·蓋茨在車庫裡面搞成了微軟、雅虎的創辦人楊致遠與大衛·費洛是在斯坦福大學共用一個拖車內的辦公室(其實也是一個小車庫)等等。
而就在1997年春天,鄧峰和同伴們也下定決心,他們準備好了在矽谷譜寫自己的夢想,創造屬於他們的神話,於是如前面列舉的諸多IT巨人一樣,鄧鋒和他的小夥伴們也在自家的車庫裡開始了創業之路,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起點。
三、創業以技術做突破口,NetScreen終迎來投資
然而鄧峰心裡明白,創業並非憑藉一時的一腔熱血就可以「笑傲江湖」,所以他們必須儘快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漸漸地他們達成共識——對於他們而言,唯一的生存機會就在於推出革新性的科技,前輩Cisco提供了成功的模式,而鄧峰要做的就是在技術上能夠推陳出新。
正如鄧峰心裡預期的那樣,NetScreen創業的初期並不是康庄大道,雖然可以借鑒前輩們的創業經驗,然而成功不能複製,為了得到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鄧峰和同伴們在摸索中度過了一段磕磕絆絆的歲月,鄧峰坦言,他們也曾懷疑過自己公司的經營模式是否能夠生存,也曾質疑過是否能夠吸引到投資人注資,但他們不曾想過輕易放棄。
最終在他們的努力和堅持下,機遇終於到來了,在他們的公司創立五個月後,經由天使投資人的穿針引線,1998年年中,以投資雅虎而聞名於世的紅杉資本等多家風險投資商正式向NetScreen投資。
自此,鄧鋒也開始從最初與天使投資接洽轉變為開始與風險資本商談,一年後,紅杉資本又對NetScreen追加投資,資金注入加速了NetScreen技術轉化為產品並投放於市場的發展進程。
2001年12月12日,NetScreen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上市當天,它的股價就上漲了50%,與此同時NetScreen也成為美國股市在「9·11」事件後第一家提出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鄧鋒和他的NetScreen公司在美國寫下了40億美元的併購神話,就此,他的「造夢」歷程可以說是以「完美」收官,然而他並不打算做一個花火般的傳奇,只為在夜空留下一道令人讚歎的絢爛後消逝一空,他的夢想仍在繼續,不知不覺中他的新動作也浮出了水面。
四、新身份「投資人」二次創業,北極光創投有何理念?
2005年10月,從創業者轉向成為風投人的鄧鋒開始在中國內地進行投資,而這次身份的轉變也並不是一時間的衝動。
在美國時,鄧鋒就是「華源科技協會」的會長,一直致力於幫助在美國的華人成功創業,他也曾作為天使投資人,支持華人創業。也正是VC這個新的身份,使鄧鋒為更多的中國人所熟知,鄧鋒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而他也萌生了二次創業的想法,這次與他合作的,正是NetScreen的另一位創始人,他的老搭檔——柯嚴。
最終,鄧峰與柯嚴共同創立了北極光,他們把北極光位於中國概念的風險投資公司,專註於早期和成長期技術驅動型的商業機會。
在追求高額回報的同時,鄧峰決心要像農民種地那樣,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把自己創業多年得到的經驗、教訓和理念付諸於實踐,幫助中小企業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是鄧峰的夢想。
北極光投資強調了 「團隊」,「市場」和「創新」三個詞,這不難理解,其中「團隊」是鄧峰格外看重的一點,無論是自己的團隊還是被投資對象的團隊,鄧峰都有自己的標準,對於自己的團隊鄧峰最強調的就是默契,他曾經說過如果要取勝,就一定要有一支共同經歷過風雨的團隊,那樣的團隊經過高潮和低谷仍然凝聚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而對於被投資對象的團隊鄧峰則更是慎重尤佳,甚至可以形容為「挑剔」,在這裡先不做贅述,下文我們仔細來看。
而關於北極光還有另外一個關鍵詞——「中國概念」,其實顧名思義就是指充分利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或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或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投資戰略。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鄧峰多次強調的北極光「三不投」原則:
一是資產太重的公司,如果沒有特色的創新我們不投;
鄧峰十分看重投資的創新性,他曾經多次表明投資更重要的是看創新層面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認為所謂「創新」有些時候太容易會被歪曲成一種陳詞濫調,也就是說如今人人都喊著創新,但是創新的精髓在於根據公司的特色做出與眾不同的動作,真正從公司發展的層面上考慮或者布局,而絕對不能是人云亦云的模仿與盲從。
二是不懂的不投,像基建項目、養殖業和種植業,不是這些領域不好,而是因為不懂行。
老話講「隔行如隔山」,鄧峰認為如果輕易涉足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領域就意味著你很有可能沒有能力做出最恰當的判斷,一個行業的「門外漢」不可能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憑藉「誤打誤撞」取得的成績自以為是,那就是件危險的事。
術業有專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鄧峰堅持每個人都應該專註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三是創始人有巨大道德風險的不投;關於這一點其實不用過多贅述,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一定都時刻清楚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價值觀,道德風險是任何成功事業的底線。
五、「挑剔」的投資人如何「高標準、嚴要求」
站在被投資人的角度上來說,鄧峰無疑是一個很「挑剔」的人,而這一點也不僅僅體現在他選擇合作夥伴上,其實同樣體現在他為北極光所選擇的項目上。他曾這樣說:「風險投資就像下棋博弈,我賭的永遠是棋手,而不是棋局。同樣,我投資的也是棋手。」
鄧峰對棋手的挑選也有自己的標準:「我要求被投團隊負責人要有經驗、有閱歷,並且還需要他的投資理念價值觀與北極光的吻合,此外,最好他要有胸懷,有開放的思想,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增加團隊的凝聚力;還有,我們選擇的投資對象要秉公辦事,這樣他所管理的公司才不至於一盤散沙,如果說還有什麼的話,那就是有激情、有犧牲精神、有領導力,這些是有潛力的表現。」
其實鄧峰的標準還不止於此,他還表示過,選擇合作夥伴和被投資對象均要斟酌他的學習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才能應對這個風雲多變的市場,鄧峰強調,學習能力是對於一個人適應和反應能力的最直接的反應。
如此讓人「眼花繚亂」的標準你是不是已經被嚇怕了,而這些對於鄧峰來說,僅僅是做出選擇的輔助參考,鄧峰說「我絕對不會把錢投給極端自私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企業不會做大。」
誠然,金牌顧問對此也是十分認同,不論一個人的能力有多麼符合高標準嚴要求,又或是「智商爆表」,「自私」就是最大的硬傷,也會是生活和事業最大的局限。
縱觀鄧峰一路來的故事,金牌顧問認為他幾次的身份轉變都是人生歷程碑,從「不安分」的學霸創業者,到熱情滿滿的矽谷「造夢」者;從摸索中前行的創業「探路者」再到「挑剔的」高標準投資人;其實這其中貫穿著一位創投大咖的心路歷程,而我們如果也能從中汲取到關乎自身成長的養分,那想必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吧。
他的經典語錄:
l 第一是市場,第二是團隊,第三是創新!
l 一個公司的創始人,不是因為我做得早我就是創始人,如果做事不行你就不配做創始人,無論中間變了多少次,創始人永遠是精神領袖,公司的文化是建立在創始人的文化上的。
l 團隊最關鍵的就是創始人團隊,一般來說,創始人團隊有多強企業就能走多遠,一定要小心,就像結婚一樣,找不好很難辦了。
l 不是說我是老闆,你是員工,而是要傳達一個信息:你是整個團隊一部分,每個隊員都對公司有幫助。
l 最終為什麼公司能贏,是靠你有很好的團隊,經歷過公司出現危機的時候,團隊沒有散,這個公司是非常值得投的,因為它經歷過低谷,形成了沉澱下的文化,這是最好的。
實習編譯:李梓晗
推薦閱讀:
※看了索羅斯幾句話,開始觸摸到投資的本質
※歷史回顧:1929年經濟危機會重演嗎?
※2016年5月第2周股市分析以及2016年5月第3周走勢預測?
※金融圈食物鏈內幕來源:經管之家 | | 發布:經管之家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