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自嗨型的數據分析?你必知的三大法則

如何避免自嗨型的數據分析?你必知的三大法則

來自專欄 數據從業者6月中旬寫的,發布在中國統計網

身為數據分析師的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苦惱?

寫了那麼多頁PPT沒人耐心看?

提了那麼多的數據後卻沒有然後?

業務部門覺得你拿著高薪沒幹啥活(O(∩_∩)O哈哈~) ... ...

是的,數據分析師們拉了很多數據、畫了很多圖、建了很多模型,但是,並沒有傳說中的數據驅動業務,或許連裝飾業務都談不上?

這是不是有點令人絕望?

本文主要從源頭角度幫助數據工作者合理判斷識別需求,並通過需求+溝通+落地三大法則,幫助數據人員發揮數據在企業中的價值,少走彎路。

關鍵詞:數據需求、基本要素、落地法則

一、為什麼自嗨?

還記得你的分析報告怎麼出來的嗎?領導的靈感一現?套用各種挖掘演算法的結果?業務部門隨口一提的延伸?等等。

不管是哪種,不管是誰提的,讓我們一起來想想,你分析的需求站的住腳嗎?是偽需求還是真實需求?為什麼會有此需求?最關鍵的是這個需求是數據能夠解決的嗎?

1、需求的主要來源

老大的敏銳眼光:這還用說么

其他部門提出:業務、產品、運營、市場等

業界在做的:BAT的做法,可歸納到前2項

自驅動:不幹活,那怎麼行

2、?需求三大基本要素

數據需求的分析和判斷是一個綜合判斷過程,簡單來說應當具備三大基本元素:

第一元素:現有的需求,是能夠用數據去解決的,這樣數據才有用武之力!

第二元素:現有的需求,必須要有支持分析、解決的基礎數據來源,不管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否則就相當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作罷。所以企業「養數據」很關鍵。

第三元素現有的需求,用數據的手段解決後可以提取有效的、可執行的落地方案,否則只能是繡花枕頭,看看而已。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比如這個需求是否緊急、投入產比如何、當下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支撐等等。

二、如何避免自嗨?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利益綁定、戰線統一豈不是更好?(其實操作起來也是有一定難度,但是態度要擺正)

三大法則:需求+溝通+落地

1、需求分析:洞察本質

可以使用場景還原法則:數據需求什麼?具體問題是什麼樣的?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誰?什麼情況下會需要?業務邏輯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要深入分析需求提出者深層次的目的,洞察根本需求才能找出更合理的對策。

舉個栗子:有個用戶說想吃火鍋,可是,他真的是嘴饞想吃火鍋嗎?周圍可能沒有火鍋店。其實他可能是餓了,如果當時你能快速給他個包子,不僅能滿足其根本需求,還更節省成本。

總結:需求判斷的過程,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適合當下即可,多問幾個為什麼會有幫助

2、溝通為先:抱團取暖

數據分析的結果或者說數據的結果最終是要應用到業務中去,那麼尋求業務部門的支持就尤為重要,如果需求直接來自於業務部門就更好了。這樣有2個好處:一是能更好的知道數據的應用場景,提供更佳的解決方案;二是能真正落地使用,避免紙上談兵。

總結:不管是耍酷、賣萌還是秀肌肉,搞好關係很重要,想想產品汪們吧,分析獅也是一樣

3、落地應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分析要有落地方案:數據很多,結果也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悟和業務解讀,但是,數據的重要性不在於量有多大、演算法有多重要,而在於接地氣,能創造價值。

你說數據很有指導價值,**指標上升了**%,SO WHAT?!

你說你的分析結果很棒,那告訴我,接下來,該怎麼做?!

分析要有檢驗和迭代:數據分析的結果存在一定的概率性、偶然性,而現實業務比較複雜,兩者發生的情況未必一致,所以分析結果要有檢驗標準,做的好與不好要有量化、可衡量的指標。同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跟蹤、改進、迭代。這個過程同產品迭代過程。後面有時間會重點說。

總結: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使用業務人員或外行人員能理解的溝通方式和語言會提高效率

其實企業中的真實數據分析遠比想像中複雜,在一定情況也並非需要多麼高大上、多麼複雜的模型。因此,對於數據分析工作者來說,如何根據現實情況,判斷、引領需求,快速創造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數據工作者的綜合能力較高,一句話概括為:用產品的思維做數據,用解決方案的思維做數據。我們不相信高精尖、我們相信最終結果。

tommy(公眾號:data_er),數據落地應用探索者,擁有管理諮詢、數據行業8年從業經驗,擅長數據分析、數據產品領域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

1. 什麼是數據分析
「異類」年度大數據引領消費生態大進化
hive在E-MapReduce集群的實踐(一)hive異常排查入門
使用開源軟體快速搭建數據分析平台
R語言從入門到精通之二數據集創建

TAG:數據分析 | 大數據 | 大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