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課程:健身行業的另一種可能性
來自專欄 健身行業私人觀察我曾經寫過五篇文章來論述中國當下的健身行業狀況。
在《作為一個訓練者,我為什麼不喜歡大部分的商業健身房?》中,我論述了當下中國健身房的盈利模式,是預售年卡和私教,名義上為健身和服務,本質上卻做的是租賃和銷售。
在《健身工作室是否能取代健身房? 》中,我論述了健身工作室的優勢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來自二十個城市的健身行業調查 》中,我綜合了2014年以後全國二十個城市數百家健身房和上千名私教的調查報告,做了一個簡單的概括和總結。
在《健身互聯網,與互聯網健身》中,我則簡單猜測了健身互聯網的八種模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論述的是中國健身行業的另一種可能性:教育與課程。
這半年多的時間,有超過50名健身行業的創業者聯繫過我,我與其中的大部分人有過深入的交流,愈加明確了「健身課程」形式在中國的合理性。
我思考了很久,是否要將這個商業模式公布出來,後來還是決定將這個模式分享給正在從業,或者準備進入健身行業的各位。我相信這篇文章,會改變很多從業者對於健身行業的運營思路。
一 兩種選擇
在當前的健身環境下,一個普通的小白想要入門健身,那麼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付出高昂的私教費用。在二三線城市,小白想要通過私教入門,低則需要花費三四千,高則需要花費上萬元。在一線城市,這個價格會高得多,可能花費八九千,還很難脫離教練開始自行訓練。
另一種則是選擇完全免費的方式:跟著網路上的健身視頻/健身app,或者找會練的朋友帶自己練。
而在高昂的私教費用和免費的自學之間,似乎就沒有第三種選擇了。但實際上,兩三千價格的「健身入門產品」需求量極大。
在我曾經發放的2384份調查問卷中,「你對當下健身行業的哪些現象不滿意?」這個多選問題,得票最高的分別是「找不到好的教練」和「新手難以快速入門健身」。
(圖片來源:陳柏齡)
而在價格預期上,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健身學習的價格預期是在2000元以內的。
(圖片來源:陳柏齡)
那麼市面上有這種價格的健身產品嗎?不能說沒有,但非常少。
而這部分的市場需求,恰恰是最大的。
二 教育與課程
2015年6月,我和朋友則以教育的形式,在廣州開始了公益性質的健身課程教學。至今已經在線下做了八期的《動作入門》課程,並對61名普通人進行了免費的教學。(詳見《<動作入門>第一課筆記》《<動作入門>第二課筆記》《<動作入門>第三課筆記》《<動作入門>第一~六期課程總結》)
同時間,我自己也在嘗試將「健身課程」的產品商業化。
(動作入門部分學員合照,圖片來源:陳柏齡)
以一個教練同時對多名普通人進行理論教學、動作教學和訓練的形式,最早是我從高科老師的「跑酷課程」,以及上海輕重工作室的「大眾健身培訓課程」發現的。
2014年10月,我和@謝奕煒@柔王丸 在上海深入交流過,我們都認為當下的健身行業,本質是教育,而不是服務,更非銷售。大多數的健身房消費者不知道怎麼練、怎麼吃、怎麼制定計劃,普通人在沒有健身之前,對力量訓練的概念基本為零。這個過程中,教練肩負的責任,恐怕不應當是賣更多的課給消費者拖慢他們入門的速度,而應當是幫助他們更快速地去入門健身。
我自己,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力求幫助更多的人。
我很堅定地相信,這種標準化的「健身課程」模式,能造福更多的健身愛好者,並且將會成為很多健身工作室的主流盈利項目。
那麼,這種所謂一對多的「健身課程」模式,與傳統的一對一「私教課程」模式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三 課程特點1:教學標準化
傳統的健身行業一對一私教課程,私人教練對消費者的指導,主要是在「動作教學」和「動作糾正」層面,基本沒有「理論教學」。如果是好一些的健身教練,會對自己的客戶說一些基本的健身知識和營養知識,但基本停留在比較碎片化的階段,不系統、主觀和難以標準化。
許多人認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各有不同,有的人胖,有的人壯,有的人瘦,有的人有體態問題,有的人有運動損傷,這些不同的人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教練針對這些不同的人群教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都不一樣,因此很難構建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標準化產品」——我認同這種觀點的前半部分,但不認同後半部分。
依據上述的說法,普通人恐怕永遠無法脫離於教練開始訓練,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無法使用別人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但其實許多的訓練計劃只要稍微改動,就可以適用於普通人。——這是因為雖然我們每個人胖瘦各異,體態各異,體能各異,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多的骨骼、肌肉和關節。因此在「個性化」的健身訓練之前,完全可以有一個「標準化」的入門過程。健身本身並非玄學。健身的所有技術和理論都基於運動科學,來源於科學的實驗和運動員的比賽數據,而不是某幾個人的經驗。準確地說,是來源於「運動人體科學」這門學科。
當一個普通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的健身需求,並且從「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營養學」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懂得訓練計劃和訓練動作的基本原理之後,他完全可以根據「增肌」、「減脂」、「增強力量」、「提高健身水平」、「提高運動表現」等等不同的目的給自己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而這個學習過程,本身是可以標準化的。
再說一次,這個學習過程,本身是可以標準化的。這也是我把健身行業看做「教育」行業的原因之一。
2015年1月份,我就在網路上分析了五種的基本動作模式:推、拉、旋轉、穩定、不對稱發力。這五個模式囊括了所有的日常動作、大眾健身動作和競技體育動作。
動作本身是可以量化的。它可以用解剖學量化。
訓練本身也是可以量化的。它可以用解剖學和生理學量化。
包括營養本身也是可以量化的。它可以用營養學量化。
我在網路上寫了三年的健身科普,一直想的是如何把一套適用於大多數人的訓練分析方法推廣出去。
這四個月,我在線下對超過100名普通人進行了教學,一直想的是如何量化和標準化健身小白的入門過程。(這篇文章里,我會公開這種教學模式的過程)
我摸索到的方法就是:「運動學理論教學」+「規範動作教學」+「課後自行訓練」+「第二次課反饋成果」。
在這種模式下,周末上課,周中自行進行訓練。
在這種模式下,一名普通人所做的,不再只是單純的訓練,他還需要思考,還需要自主的學習,還需要通過訓練去印證運動學的理論。
這種模式下,教練充當的是教師的角色,而非「陪練」的角色。健身教練做的不再是「服務」,而是真正的「教育」。
(陳柏齡《訓練入門》一期學員寫的24頁課程筆記和訓練思考)四 課程特點2:價格透明化、價格可預期
上文已述,傳統的商業健身房的私教消費,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多數健身房要求消費者一次買幾十節私教課,消費者購買後,也不確定接下來的過程中,自己能學到什麼、能不能脫離教練自學、還需不需要繼續買私教課消費,所有的一些都是不確定、不透明、不可預期的。
而以標準化「健身課程」的形式進行健身教學,在銷售過程中,所有的價格都是透明化和可預期的。到底上的是什麼內容?上完課程能學到什麼?課程結束後是否有進一步學習的課程?到底需要付出多少的價格,一切都是透明的,一切都是可預期的。
傳統的「健身年卡」和「健身私教」有很多的議價空間,這是由於銷售行業本身的議價空間就很大,同時也是因為消費者和健身機構雙方存在「博弈」,消費者希望買更少的私教課去學習健身,健身機構則希望拖慢消費者入門健身的過程以賣出更多的私教課。
當一個標準化的「健身課程」產品出現後,上述的一切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作為教育產品的「健身課程」,本身不具有太多的議價空間,因為一切都是透明和可預期的,健身機構和消費者也不需要再在其中進行「博弈」。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
一對多的「健身課程」,能夠讓消費者付出比一對一「私教課程」低1/3甚至1/2的金錢去入門健身。同時,健身機構和健身教練卻能夠實現更多的利潤——在單位時間內的收入更多了。這是雙贏的局面。
五 課程特點3:作業反饋
既然是課程,既然是教育,那麼自主的學習就是必然,自主學習的過程需要思考、實踐、以及印證實踐。
印證自己動作是否規範、訓練計劃是否合理、訓練方式是否正確,這就需要訓練者自己訓練,然後通過筆記和作業反饋給教練。這樣就真正完成了教育的過程:
教育——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再教育。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制定了非常多的規則來完成這個教育的環節。包括:每節課需要在課堂上記錄筆記、布置訓練作業和理論作業給學員、教練進行作業點評、學員需要在下一節課前自主完成兩次以上的訓練,引入淘汰和獎勵機制,在課程的最後,我們還會設置一定的考核,來檢驗他們的訓練效果。
(12位女生的等體重硬拉實踐的視頻截圖,場地簡陋,請忽略)
(12位男生的等體重硬拉實踐的視頻截圖,場地簡陋,請忽略)六 總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篇文章和這個商業模式分享給正在從業,或者準備進入健身行業的各位。如果有更多的經驗和總結,我會繼續在本專欄和我的公眾號(soychen01)更新的。
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發送郵件至我的郵箱:cbl-zoo@qq.com交流。
也歡迎在廣東地區有志於從事健身行業的朋友,與我聯繫和交流:)
推薦閱讀:
※在做深蹲時,腳岔開的角度會影響深蹲的質量嗎?
※瘦子健身後相貌會不會發生改變呢?
※健身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運動前多久吃飯?
※健身瞎練導致斜方肌左右不一致,該如何糾正?
TAG: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