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火燒圓明園》到底騙了我們多久?揭秘八里橋之戰的真相
05-16
編者按:「火燒圓明園」,時常被人們當作是中國近代屈辱的象徵。而圓明園遺址中著名的大水法拱門,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深刻的體現。1983中國大陸和香港合拍了電影《火燒圓明園》,可以說是對那段歷史,最為深沉的再現。在那個年代,如此規模的電影算得上一個傳奇,但時過境遷,從今天的視角來看,這部電影究竟拍的如何呢?
▲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發動衝鋒,這種將身體趴伏在馬背上的姿勢,其實是很標準的躲避子彈射擊的動作▲蒙古騎兵使用弓箭射擊▲蒙古騎兵成功的沖入英法聯軍陣地中,準備向傳統蒙古騎兵作戰方式那樣,將英法聯軍陣地分割
▲勇敢的清軍在近戰中被英法聯軍擊敗▲毫無畏懼的清軍組織起多次衝鋒▲勇敢的清軍又一次被擊退
▲19世紀的蒙古騎兵再來分析一下當時清軍的戰術問題,裝備問題的差距已經顯而易見。在士氣上,許多當時參與了八里橋之戰的英法聯軍軍官,都對清軍作戰的勇氣給予了高度評價,如果這些評價並不是單純的恭維,那麼清軍失敗的問題就要更加複雜。正黃旗旗兵作為京中禁衛,但是他們的集體訓練,更多的是定期流程化的閱操,士兵戰鬥素養顯然難與英法聯軍士兵相提並論。蒙古騎兵情況更糟。他們大多數軍事技巧,都是在草原上生活所帶來的騎馬、射擊之類,沒有集中科學化的軍事訓練。▲缺乏科學化集中訓練的旗人裝備與訓練不如人,而清軍在戰術上其實也有很大的問題。由於清軍在鴉片戰爭之前,所面臨的敵人,大多是缺乏大量火器裝備的軍隊,因此在戰術戰法上,更加註重發揮火器的優勢。這在蒙古騎兵與錫克騎兵的戰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古騎兵在面對錫克騎兵時,並不像的他們的祖先一樣策馬揚刀,而是立馬使用火繩槍和弓箭射擊,試圖用火槍和他們事先準備的壕溝逼退錫克騎兵,但是作為近代化訓練產物的錫克騎兵,迅速越過了壕溝。並且由於蒙古騎兵們糟糕的射擊技巧,並沒能如他們預期的那樣阻擊錫克人。接下來的故事,便是一場騎著通過19世紀近代育種的高頭大馬的錫克人,對騎著矮小蒙古馬,使用劣質武器的蒙古人進行的屠殺。▲錫克騎兵擊潰蒙古騎兵
推薦閱讀:
▲《火燒圓明園》海報
嚴格來講,電影《火燒圓明園》的戰爭篇幅並不是很多,整個電影,更多的是圍繞著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西宮太后慈禧與咸豐之間的故事展開,還穿插了當時清廷所面臨的太平天國、捻軍,尤其是咄咄逼人的英法聯軍的危險。然而,雖然戰爭場面雖然在電影里只是插曲,但影片中英法聯軍和清軍那場著名的八里橋之戰則被廣大觀眾所熟知。▲電影中在八里橋一帶集結起的清軍▲電影中英法聯軍(法軍)炮兵陣地▲電影中英法聯軍(法軍)步兵陣地
▲電影中英法聯軍(英軍)步兵陣地▲電影中清軍自信滿滿的率先發起衝鋒▲清軍遭遇英法聯軍火器阻擊▲清軍最終全軍覆沒
八里橋之戰清軍的戰敗,一直是後世歷史學家所討論的重點之一。此役清軍總兵力5~6萬人,英法聯軍總兵力1萬人。結果清軍傷亡1200人,而英軍僅2人死亡,29人受傷,法軍損失3人死亡18人受傷。這令人瞠目解釋的戰損比,不僅讓人思考,為何清軍如此的不堪一擊?▲戰爭之後的八里橋但其實電影中的清軍,其實和歷史上的出入較大。導演為了展現清軍的落後,因此在電影中清軍完全沒有使用火器,全是靠冷兵器戰鬥。然而歷史上,僧格林沁的步兵和他本部的蒙古騎兵,其實都裝備了大量落後於英法聯軍的火繩槍和老式火炮。英法兩軍一邊,也並非純粹的步兵軍團,還有許多來自印度,受到西式訓練為英軍效力的錫克騎兵以及龍騎兵團參與其中。▲英法聯軍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錫克騎兵歷史上,雙方開始交戰的時間是在9月21日。當時,主帥僧格林沁敏銳地察覺到英法聯軍軍隊布置的漏洞,立即命令本部蒙古騎兵向英法聯軍率先發起攻擊。蒙古騎兵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法軍側翼裸露的炮兵陣地。但是在法軍火力優勢下,這一次進攻失敗告終。接著,蒙古騎兵對英軍陣地進行側翼迂迴。這一舉動對英軍,尤其是錫克騎兵們帶來了極大的騷動,但蒙古騎兵的這一次行動卻再一次受阻。這之後,就如同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清軍大量鄉勇和來自京城的正黃旗禁軍與蒙古騎兵們多次發動衝鋒,但是都被英法聯軍依靠火力優勢擊敗。之後,聯軍依靠火炮的優勢先是摧毀了清軍炮兵,接著在火炮掩護下,消滅了守備八里橋的清軍。最終伴隨著蒙古騎兵、旗人和鄉勇的潰逃,八里橋之戰宣告結束。
▲八里橋之戰雙方布陣示意圖(左為清軍)其實,從指揮上來講,僧格林沁的戰場感知能力還是不錯的。在戰爭一開始,僧格林沁作為蒙古出身的科爾沁親王,對於自身軍隊的優勢有著清醒的認識。那便是他所擁有的大量蒙古輕騎兵,本身有著相當高的機動性。他敏銳地發現英法聯軍多為步兵,因此在機動性上較差,加之英法聯軍陣地多森林地帶,因此聯軍戰線上有許多方便敵軍分割包抄的漏洞。▲19世紀中葉的英國陸軍但英法聯軍有沒有漏洞,和清軍能不能利用這些漏洞,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當時僧格林沁所率領的清軍的核心,是來自蒙古草原的蒙古騎兵,以及作為禁衛軍的正黃旗旗兵。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鄉勇,作為炮灰加入了這場戰爭。這支龐大的軍隊所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便是如何進行指揮調控。當時清軍整個軍隊的指揮系統,還是很傳統的古代指揮體系:在蒙古騎兵向英法聯軍發動衝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火炮掩護,以及步兵的火力增援,結果鎩羽而歸,白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而反觀英法聯軍,有更高效的組織和指揮,使得軍隊的進攻,都能夠得到火炮及時的掩護,並且在清軍的蒙古騎兵迂迴穿插時,可以及時得到錫克騎兵等騎兵部隊的保護。因此可以說,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在作為軍事將領其實並沒有太多問題,唯一的問題是清軍與英法聯軍的差距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力。套用一句名言:「無知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但這些內在的東西則不是《火燒圓明園》一部電影所能展現與說清楚的事情了。當然,對於晚清的宮廷的禮儀、服飾復原,這部電影還是做得非常好的。最後是電影評分環節對清宮服飾、禮儀較好的復原,清軍服裝鎧甲較為中肯:4分過於籠統的情感戲橋段,但是對歷史過程,大清朝政治再現全面:3分戰爭環節較少,也缺乏對於圓明園的整體表現:-1分
人物情感比較立體,但是主旋律比較蒼白,而且缺乏歷史確實存在的負面細節:1分總分:7分選擇觀看最後要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1998年,陳凱歌導演執導的電影《荊軻刺秦王》。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