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得更好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有個普遍現象,凡事希望儘力做到更好,無論是在家庭、工作、學習各個地方,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花了大部分的時間但依舊沒什麼提高。
在從高效的人以及高效的團隊身上學習到的是:無論在什麼領域,做一些我們能刻意效仿的事情,刻意讓自己生活在區域:學習區(Learning Zero)、執行區(Performance Zero)
- 處在學習區時,我們的目標是改善自己,會將問題集中在我們沒掌握的地方,期待著自己犯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這意味著對待錯誤更寬容,更願意使用創新的方法,使用更多的時間。
- 相反在執行區時,當我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儘可能的通過過去已學習到的技能來解決問題,來減少失誤。
這兩部分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論我們處於哪個區域,我們都會先制定目標,集中精力,滿懷希望,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執行和提高。不同的是執行區可以最大化我們的即時性能,但學習區能讓我們成長及未來的表現最大化。
我們努力工作,卻沒什麼成效的原因是——我們還是偏重於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執行區,這就影響了我們成長。更諷刺的是,長遠來看,這也會影響我們的表現。
那麼學習區是什麼樣的呢?
德摩斯梯尼 Δημοσθ?νη?
政治領袖
古希臘最偉大的演說家和律師作為一位偉人,他並沒有將全部時間都用在演說家或律師這兩個身份上(他的執行區)。他為了提高自己參與了很多事情。當然,他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習了很多法律和哲學。 但他同時發現,當一名律師也涉及說服他人,所以他對演講以及表演也做了研究。他會無意識聳肩,為了避免這個怪毛病,他對著鏡子練習演講時在天花板上掛一把劍,這樣一來,每當他聳肩就會碰到劍尖。為了避免演講時咬字不清,他會在嘴裡放些石頭;他建造了一個地下室,防止在練習的時候被人影響或者影響到別人;如果法庭上非常嘈雜的話,他也會去海邊練習,放聲徜徉在咆哮的海浪之上。他在學習區練習的事情,和在法庭上(他的執行區)截然不同。在學習區做的事情被Dr.Anders Ericsson稱為「刻意練習」。這就包含了將能力拆分成構成的技能,從而達到明確提高我們正在努力的次級技能,比如不要聳肩。
將注意力放在我們安全區以外的、高水平的挑戰上,而不是那些我們平時就會做的事情。然後參考前輩的指導不停地通過反饋來調整。因為那些為了提升自己而做的事情是有領域特殊性的,而優秀的老師、教練會知道那些可以做,也可以給出權威的反饋。
在學習區這類型的實踐,是會得到實質性的改善的,而不是把時間花在行動上。
舉個例子:
調查研究表明在最初入職幾年的表現通常是很平穩的(在教學,全科醫學,護理學以及其他領域中都已經得到了證實)。一旦我們認為我們已經足夠好了,完全可以勝任了,我們就不會再花時間在學習區了,我們將會把全部精力放在我們的工作上,努力去「執行」,結果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改善的方法。
但那些持續將時間花在學習區的人,總是能夠繼續得到提高:
最優秀的銷售,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做些什麼去提高自己的目標:通過閱讀來擴展知識、向該領域的專家或者同事諮詢、嘗試新策略、徵求反饋意見並及時反映。
頂尖的棋手們,並不是花大量時間去下棋(執行區),而是去預測那些大師的棋路,然後去分析他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坐在電腦面前打字,打很久的字,但是卻沒什麼進展,但如果我們每天花上十到二十分鐘,全心投入,用比目前所用速度快上10%~20%的速度去打字,我們的速度就會得到提升,尤其是我們發現自己犯錯誤在哪,再去練習打字之後,那就是刻意練習。
在我們生活中其他地方,也許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努力了,卻沒什麼提高。那是因為我們總是在執行區,這並不是說執行區沒有價值,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當我膝蓋需要手術的時候,我不必跟醫生說「隨便幫我看看,重點看看你不懂的地方。不用怕出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的。」——我需要找個給我感覺醫術精湛的醫生,而我也希望她確實醫術高明。
在執行區的時候,我們可以盡全力將事情做到最好,同時也十分具有激勵性,可以為我們提供信息。
在我們回到學習區的時候,就可以著重專註於下一步,高效的方法是:在學習區和執行區不斷交替,有目的性地在學習區建立起我們的技能,然後將這些技能應用到執行區里。
碧昂絲巡迴演唱會期間,她就處於自己的執行區,但是當每晚回到酒店房間,也就回到了她的學習區,她會觀看自己剛剛結束演出的視頻,她如果發現了可以提升改善自己以及伴舞人員還有攝像人員的機會。
第二天早上,每個人都會收到幾頁關於調整的建議。這樣他們就能在下一場表演前加以調整好好排練.。
這兩項不斷增加的能力是螺旋形的,但是我們得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要學習,而什麼時候要去執行。當我們想花時間兩者兼顧時,在學習區花的時間越多我們就提高的越多。
那麼我們如何在學習區上花更多的時間?
- 首先我們必須相信,必須明白,我們是可以成長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 其次我們必須得在特殊技能方面提高,有一個目標必須非常明確(這需要時間和努力)。
- 然後,對於如何改善,做什麼改善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像我年輕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演奏歌曲。而是刻意的練習。
- 最後,我們必須處於低風險的情景下。因為一旦犯錯,結果絕對不能是非常嚴重的。走鋼絲的人絕對不會在身下沒有網時練習新把戲,一個運動員也不會在錦標賽上首次嘗試新動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花大量時間在執行區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通常是不確定的,高風險的。我們對他人造成了社會風險,甚至在一切以學習為宗旨的學校里,不僅是標準化測試,而是每時每刻——從小學到大學,如果犯了錯就會被他人看不起。
難怪他們總是緊張而不願意去冒必要的風險學習新東西了,他們潛意識知道一旦犯了錯就會被討厭,老師和家長只想聽到正確答案。
拒絕犯錯,而不是歡迎大家犯錯,再來仔細研究,從中可以學到什麼。當所有的學生作業都用分數和字母來判斷,並且計入最後總成績。而不是「練習——犯錯——反饋——複習」時,我們會把學校當做我們的執行區。
在我們的工作場合也是這樣的,我諮詢的那些公司里我經常看到完美的執行力文化,領導支持大家,鼓勵大家好好工作。但那樣就會讓員工停留在他們已知的區域里,而不嘗試新事物,所以公司就很難有創新和改進,就會落後於其他公司。
我們在每個領域都可以從彼此交流談話開始——以創造更多的成長空間。我們想要將什麼做更好、怎麼做、我們什麼時候需要執行、以及最小化失誤。那樣我們就能知道什麼是成功,以及如何更好的互相支持。
當我們發現自己長期處於高風險時,我們會搞得自己無法與人交談,作為個體存在,這裡還有三件事可以做:
- 我們可以在高風險的海域上,建立一個低風險的島嶼,這樣就算失誤了也不會太嚴重。比如我們可以找一個能與自己交換意見,推心置腹的人聊聊天,又或者是能陪你角色扮演的導師或者有價值的同事,開一些傾向回饋的會議作為項目進展。或者我們可以留出時間讀書、看看視頻、學習網路課程,這些都是例子。
- 可以讓自己像預期那樣來執行、來表現,然後反思我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像碧昂絲那樣,我們可以觀察,模仿一些傢伙。觀察、反思和調整正是學習區里的。
- 為了將大家的風險降到最低,將自己擅長的某些方面與大家分享、去詢問自己不知道的問題、通過徵求反饋分享我們的失誤以及從中得到的教訓。這樣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就會有安全感。
真正的自信,是終身不斷地去學習,如果我們不再不斷的去執行,去幹事情。而是去詢問、去思考、去傾聽、探索、嘗試、去努力、去改變自己。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的去改變自己,構建更多的低風險的島嶼。如果我們弄清楚我們自己以及隊友,何時需要學習?何時需要執行?
這樣我們的努力就會變得更為重要,我們能源源不斷地提高,還會不斷地突破自己。
歡迎點擊原文鏈接,關注我公眾號哦~(不定時發文)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九型人格之完美主義者篇——為嘛我要這麼挑?
※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的行動力
※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們在藝術中尋找什麼
※《5分鐘自我成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