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給華為下黑手?造謠!但聯想和華為的差距是越拉越遠了
昨天,朋友圈裡流傳「美帝良心」聯想在5G標準投票上公然反對華為的信息。
裡面說的大體經過是,在一個3GPP 舉辦的關於制定未來全球通用5G標準協議的會議上,針對華為和高通公司各自的5G技術解決方案進行投票,結果是聯想投了高通陣營,於是華為以微弱劣勢輸了。
一時在知乎、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說聯想「美帝良心」的議論宣揚甚廣。
而根據北京商報向聯想集團的求證。聯想回應稱,在該次投票表決中,其所投的是贊成票。相關材料也證實了聯想方面的說法。也就是說,網上流傳的關於聯想不支持 Polar 方案等議論,毫無事實依據。目前,聯想也在知乎平台上進行了駁斥。
究竟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呢,公開資料顯示,在最終決定5G信道標準究竟選擇哪一家兩次會議中(分別簡稱為86B和87次會議),聯想前者投了高通,後者投了華為。
其中,86B會議主要是議論對於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編碼方式,分別為---
愛立信陣營:LDPC+Turbo;高通陣營:僅LDPC(排他);華為陣營:支持Polar(不排他)。
在這次會議的投票上,聯想站隊了高通,而在討論用LDPC(高通)還是Polar(華為)的87次會議上,聯想投了華為,但還是高通贏了。
也就是說,華為爭取的是5g信道編碼標準短碼用Polar,但聯想在86B會議上的投票讓網友們有了不好的聯想。。。
據悉,目前的5G手機爭奪幾乎就是華為麒麟和高通驍龍,高通的首款5G晶元已經確定,那就是年底發布的驍龍855處理器,而在近期召開的年度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喬健表示:「聯想手機將要首發高通驍龍855!」
北聯想,南華為。
兩家企業都是世界500強,有人認為,在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進程中所採用的模式,只有兩種:「聯想模式」和「華為模式」
可見二者在海外的影響力之大,而全球著名廣告巨頭WPP也視華為和聯想為中國出海企業中最強大的兩個品牌。
聯想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226位,全球員工52000名,70%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華為位列世界500強第83位,全球員工達180000名,海外營收為60%。
聯想和華為的創業都始於80年代,聯想是柳傳志在1984年開始在中科院的傳達室起家,華為是任正非在1987年在深圳兩間簡易房創立,柳傳志和任正非都是中年才開始創業,又各自取得了很大的商業成就,所以經常被作為中國科技行業的典型案例討論。
據傳聞,素來神秘低調、和國內企業界互動較少的任正非在去北京時,只見了柳傳志一人。
同期起步,路線迥異。
2000年左右,聯想早已經是如日中天了,在國內PC市場幾無對手,直到2008年之前,聯想和華為的業績差距還不大,而2008之後,兩者的差距已經不適合拿來比較了。如今,與華為的日益強勢地位不同,聯想的存在感卻日漸薄弱。
最近關於聯想的新聞是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數發布公告,聯想集團將從香港恒生指數中被剔除的消息。
從2013年3月納入恆指以來,聯想股價已經下跌了56%,而根據今年2月聯想集團發布的2017/2018第三財季財報,聯想總營收規模為129.39億美元,毛利潤達到17.51億美元,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但據持有聯想集團29.1%股份的聯想控股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負責IT業務的聯想集團虧損6.7億元。
而華為2017年營收約920.8億美元、6000億人民幣,其中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華為2017年投入了897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約佔總收入的14.9%,全球排名第三。
聯想集團和華為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進入手機業務領域,2012年,聯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高居13.1%,如今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到1%,它收購的摩托羅拉手機品牌更是不見蹤影,而華為&榮耀在2017年中國市場的銷量份額是23%,位列第一。
曾經,在被問到10年研發費用都不到華為一年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怒斥為「純屬胡說八道、信口胡言。」
他認為,「把聯想和華為做比較不公平,因為大家在不同的行業,無法進行對比。」
確實也沒法比了,現在的華為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電信設備服務商,服務全球1/3以上人口,營收超過BAT總和,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首。
一飲一啄,開始決定結果。
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倪光南助手的梁寧,在其熱文《一段關於國產晶元和操作系統的往事》中說到,
「。。。聯想把Wintel框架的PC賣到全球第一,但是不能向內再走一棒,去做核心技術,也不能向旁邊再走一步,擁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其原因,就是:
就是體制的集體心智模式,高度依賴確定性。
在確定性的框架內,內部人才高度競爭、不能容納失敗。結果就是過度管理。所有的人都以確定確定再確定為榮。不確定是恐懼,是慌張。失敗,是羞恥,是污點。而創新、創意,從萌芽到長成,就是與不確定與失敗的一路相伴。這是聯想還是我們的體制,恐懼和不能容忍的。
一個注重現實利益,一個押注未來,聯想和華為,確實是不同的企業。
「華為必死無疑。」
「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我並不怕來自外部的壓力,而是怕來自內部的壓力。我不讓做,會不會使公司就走向錯誤,崩潰了?做了,是否會損害我們爭奪戰略高地的資源?內心是恐懼的。」
。。。
也許,任正非考慮最多的就是華為的死亡問題,為此,他認準了「沒有研發,就沒有銷售」的行業法則,不斷的投入研發資金,「我們保證按照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比例。」
「高科技企業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敗之母,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惟有惶者才能生存。」
要麼你吃掉別人,要麼你就被別人吃掉。正是強烈的憂患意識、要活下去的求生慾望和持久激發的狼性文化,才有了後來中興被美國制裁後,華為淡定的底氣。
不確定的世界,意外和風險,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楊元慶說,兼并收購是聯想的核心能力。多年來,華為一直在行業里原地鑽油,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核心能力不斷增強,一直在朝著自己設定的長遠目標穩步前行。而聯想一直在跑馬圈地,先後收購了IBM、摩托羅拉的業務部門,但核心能力從來不是買來的,看看當下的晶元之困就知道了。
柳傳志曾坦承,我還挺佩服任正非的,任正非走的就是一個直接往上爬坡的路。上珠穆朗瑪峰的時候,我走一百米要大家停下來喘喘氣,任正非撿一條更險的路直接就上去,這點魄力我不如他。
從PC向移動終端、從工業品牌向消費品牌、從營銷到技術驅動。。。聯想實在是錯過了太多機會。
另外,任正非和柳傳志都是當之無愧的強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也影響了各自的企業文化,一個是精英路線,更趨於西方管理理念,一個是集體路線,推崇狼性文化,兩人的巨大影響力決定了華為和聯想不同的行為路徑。
聯想曾經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
未來怎麼樣,誰又知道呢?
推薦閱讀:
※全面屏拯救移動PC!華為能當上救「市」主嗎?
※華為mate7和htconem8eye哪個好用?
※華為 MateBook X Pro「全面屏」筆記本評測:它能否成為華為筆電的 Mate 7?
※華為6s注意事項是什麼?
※華為nova 2有幾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