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 成長需要詩歌的滋養

看到孩子們從小愛詩、讀詩、寫詩,我感到無限的欣慰。我相信他們從小感受到的詩意童年,將會伴隨他們健康成長,將會給他們一雙尋美的眼睛,向善的心靈,求真的力量!

成長需要詩歌的滋養

文 / 金波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

「童心裡的詩篇」少兒詩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終評評委

其實孩子們是很喜歡詩的。誰的記憶里沒有幾首童謠、古詩和白話詩呢!詩是想像的藝術,孩子想像極豐富大膽,有時候,他們脫口而出的話語就是詩。所以我們常常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當然,他們隨意說出話。即使很有詩意,但並不是自覺地在創作詩。我們的責任就是發掘兒童詩的潛質,培養他們讀詩的趣味,引導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創作詩歌作品。

詩是文學中的文學,是文學的靈魂。我們是一個有著三億八千萬少年兒童的國家,又是一個有著數千年詩教傳統的文明古國。從小讓孩子學會欣賞詩,不僅讓他們積累知識,更是對他們內在生命的熏陶和教育。這是一種人文教育,著眼於素質的自我完善和人生價值的自我提升。詩歌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氣質。正如朱光潛所說:「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詩比別類文學較嚴謹,較純粹,較精微。如果對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

讀古詩,讀現代詩,是親近母語、培養對母語的感情的最好方式。漢語的優美,通過詩歌的語言、韻律和意境,深深地觸動我們的心靈。我們不該忽略詩歌的這種特殊的教化功能。相反,要讓詩歌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使之成為學校美育、德育、智育等最好的助力!

此次在「童心裡的詩篇」活動中,我已深深感受到了詩歌的無窮魅力:詩歌為孩子們的想像插上了翅膀,在孩子們的眼中,「樹是泥土的信/一個個果子/是一個個文字/風讀了又讀/把每一個字/都讀熟了」(《樹》);小草是頑皮的孩子,它們「伸出小手撓啊撓啊/草地媽媽/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呼啦一聲/草孩子/嘻嘻哈哈/跑得漫山遍野都是呀」(《草孩子》)。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用詩歌抒發對和平的嚮往:「戰爭突然打響/人民變成羔羊/面對無恥的侵略者/這黑暗的社會又能將他們怎樣?」(《國殤》);用詩歌抒發成長的渴望:「走進少年/便有一種長大的驕傲/我們不再是媽媽翅下的雛雞/我們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小鳥」;即便是失去光明的孩子,詩歌同樣讓他的世界充滿陽光:「我聽到了/布谷鳥的聲音那麼恬靜/海聲那麼輕……只要相信自己/雖然上蒼沒有賜予」!

成長需要詩歌的滋養,看到孩子們從小愛詩、讀詩、寫詩,我感到無限的欣慰。我相信他們從小感受到的詩意童年,將會伴隨他們健康成長,將會給他們一雙尋美的眼睛,向善的心靈,求真的力量!

本文為《首屆「童心裡的詩篇」少兒詩會獲獎作品集》序文 2

◆ ◆

推薦閱讀:

我那曠世白蓮花般的妹妹
大月亮小月亮
過好你的現在。
借光(1-5)
你聽過哪些伴你成長的老歌?

TAG:詩歌 | 詩詞 | 成長 |